会穿越的道观 第95章 立教

傍晚,天地被涂上了一层朦胧色,格外的美丽。</p>

梁父山脚下,成千上万的黑色帐篷点缀在青草地上,从天上往下看,万绿从中一片黑,威严不失霸气。</p>

一个悬挂着硕大朱雀旗的黑色巨帐,在这一片黑色中格外醒目。</p>

黑色巨帐之内,刚刚在梁父山行过禅礼,彻底完成封禅大典的嬴政,高居上座。</p>

下面是两排比东方六国的案几长了一截、朴实无华的深色案几,右手第一个坐的是曹易,第二个是李斯……</p>

秦朝以右为贵,嬴政让曹易坐在右首,再次明明白白的宣告,曹易在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p>

这样的结果是,连善于隐藏自己的李斯,脸都有些僵硬。</p>

“今日,朕要宣布一件大事。”</p>

上座传来嬴政威严的声音。</p>

按照约定,封禅之后就建立道教。曹易抬起头,神情郑重的等着嬴政的下文。</p>

李斯和众大臣,也全神贯注的看向嬴政。</p>

这个时候还不像后世那些朝代,皇帝说话的时候,大臣是可以看着皇帝的。</p>

“从曹先生之请,筹建我大秦第一个宗教,道教。”</p>

嬴政神情威严道。</p>

大臣们全都不解,宗教是什么?道教又是什么?</p>

李斯跪直身子,拱手问:“敢问陛下,何为宗教,何为道教?”</p>

嬴政看向曹易,示意曹易来说。</p>

曹易目光扫过一张张疑惑不解的脸,最后停留在李斯的脸上,从容道:“先说宗教,宗和教要分开来说,宗,一种让人认同的信念,教,以言的形式将信念传播出去。”</p>

众大臣似懂非懂。</p>

一向以才智过人着称的李斯,也是眉头微皱。</p>

曹易见状并不意外,解释说:“宗教又分为原始宗教和当今之宗教,所谓原始宗教,比如上古先民敬畏雷电进而生出膜拜的想法,在石头、木头上摹刻下雷电的样子,日日膜拜,打仗的时候祭拜,可以凝聚人心、增加士气;再比如商王室,自称玄鸟后裔,膜拜玄鸟。”</p>

大臣们露出恍然的表情,。</p>

李斯捋了一下胡须,若有所思道:“道教便是先生所说的后一种,当今之宗教。”</p>

“不错”曹易颔首:“道教作为当今之宗教,区别于原始宗教,在于有自己的主张,更为具体一些。”</p>

“主张?”</p>

儒家出身,走法家路子上位的李斯对这两个字眼很忌讳。</p>

大臣们大都是法家出身,闻言看曹易的目光也异样了起来。在他们心里,获得陛下支持的曹易,要比儒家威胁大多了。</p>

曹易见李斯和众人反应,道:“诸位不要误会,我道教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都和政事无关。”</p>

一听是多是虚无缥缈的主张,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下来。</p>

李斯也面带笑容:“这三种主张,何解?”</p>

“尊道贵德是尊重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提倡高尚的品德;天人合一是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贵生济世是尊重生命,帮助世人。”</p>

曹易解释。</p>

李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这些年,各家的观点他见过太多了,比这更虚无缥缈的他都听过。</p>

诸大臣反应也差不多。</p>

“贵生济世不过是从儒、墨两家拾来的话”</p>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p>

被打断的曹易,闻声看去,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面上带着轻蔑。</p>

“阁下是?”</p>

“子婴”</p>

年轻人淡淡道。</p>

子婴!秦朝最后一个皇帝。</p>

曹易多看了一眼,没什么特别的。</p>

“拾得是那句话?”</p>

“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p>

“相似,但又不同”</p>

“哪里不同?”</p>

“儒家的主张,对象是为君为政者,道教的贵生济世,是对天下所有的人。”</p>

“那墨家”</p>

“墨家接近了”</p>

“然则墨家失败了”</p>

“所以贫道才需要陛下的支持”</p>

“人性本恶,唯法是从,就算先生借陛下之力,也不能持久。”</p>

“人性无善恶之分,在于引导。法以外力约束;宗教,直指人心,由内而外。久持便能持久。”</p>

子婴见说不过曹易,轻哼了一声,低下头去。</p>

上座,看了半天的嬴政,道:“诸卿还有什么问题,一并问先生。”</p>

首先开口的是李斯:“斯有一言,得罪之处还请见谅”</p>

“丞相言重了”</p>

曹易微笑道。</p>

“先生此种直指人心的宗教,加上朝廷为后盾,流传天下,不用十数载,必定徒众数十百万,若是先生出歹心,我等不成了养虎遗患。”</p>

李斯开口就是一个致命的问题。</p>

“丞相说的好”</p>

子婴叫好。</p>

曹易早就心理准备,闻言不紧不慢道:“丞相多虑了,道教是道教,贫道是贫道,没有一点关系,道教以后也不会设教主,聚众立坛,即便几百年后,也是势大形散,绝不会给朝廷造成威胁。”</p>

子婴哼道:“你说不会就不会,几百年后的事谁知道?”</p>

曹易看了嬴政一眼,没有说话。</p>

子婴以为曹易被自己抓住了漏洞,略微得意的朝嬴政拱手道:“陛下,此人包藏祸心,道教不乱于今世,也会乱于来世。”</p>

“朕在,道教不会乱”</p>

上座,嬴政淡淡道。</p>

“可是,几百年后,陛下”</p>

子婴说到陛下两个字,声音忽然没了,再说就犯忌讳了。</p>

嬴政看了他一眼,目光移向别处:“还有其他要说的嘛?”</p>

又一个大臣开了口:“先生主张的贵生济世,与秦法颇有冲突。”</p>

“此言差矣”</p>

曹易摇头。</p>

“差在何处?”</p>

大臣追问。</p>

“秦法的目的,是约束百姓,不是残害生命,尊驾身为大秦官员,对秦法的理解,竟然还不如贫道一个外人。”</p>

曹易说道。</p>

大臣‘语塞’。</p>

这时,上座传来嬴政的声音:“此次泰山之行,朕颇有感悟,刑罚之道,是为了教化、约束百姓。朕决定,废除肉刑。”</p>

军帐之内,一时鸦雀无声。</p>sxbiquge/read/65/65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