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穿越的道观 第93章 天命最高

“道长,你看”</p>

嬴政的声音忽然响起。</p>

思绪被打断的曹易,闻声看去,层峦迭嶂,无处不透着鬼斧神工的泰山上方,多了一片乌云。</p>

刚才还是青天白日,怎么一转眼就多了一片乌云,难道真的有什么玄乎不成?</p>

“道长”</p>

嬴政眉宇间带着问询之意。</p>

曹易收起多余的心思,一脸平淡的说:“天气变幻本是常事”</p>

嬴政闻言没有再理会。</p>

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所见更加雄奇瑰丽,一派浓郁的原始风貌,各种后世罕见的飞禽、走兽时不时可以看到。</p>

“陛下小心,那里有一头花斑豹子!”</p>

李斯凑上来提醒。</p>

一侧的山林中,一头威猛无比的花斑豹子,快速的穿过,留下一道残影。</p>

“有道长在朕身旁,便是十头豹子来了也无妨。”</p>

嬴政浑不在意。</p>

上次,曹易对付变成僵尸的徐福的场景,他记忆犹新。</p>

李斯上次不在军营,事后嬴政下了严令,不许把消息泄露出去,所以李斯只知道一个大概,闻言诧异的看了曹易一眼。</p>

一行人继续攀登,天上的乌云愈加的阴沉,似乎在酝酿一场大雨。</p>

吊在后面的儒生、博士又在小声议论天象。</p>

行至半山腰,忽然大雨从天而降,好像天上的天河忽然泄露了一样。</p>

正巧前面有一棵茂密的大松树,约有两三丈高,犹如一个巨大的伞盖。</p>

曹易和嬴政走到树下,站定。</p>

紧跟着走过来,站在外围的是李斯及文武大臣。</p>

儒生、博士以及跟在后面的兵卒只能站在雨中。</p>

大雨像是故意阻挠嬴政封禅一样,下了小半个时辰也没有停止。</p>

整个泰山朦胧在一片白蒙蒙之中,给瑰丽的山峦增添了一层神秘、唯美。</p>

“陛下,臣有话说。”</p>

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儒生,挤了过来。</p>

惹得一众文武大臣呵斥不断。</p>

儒生毫不在意,反而头昂的老高:“陛下,这场大雨也是天象在示警”</p>

又来作死!</p>

曹易暗自叹息。</p>

果然,嬴政神色冷淡的看着儒生说:“哦,说与朕听听”</p>

儒生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先戴了一个高帽子:“陛下一统六国,结束天下纷乱,功业之高,五帝不能及。”</p>

这样的话,嬴政听的太多了,没有什么反应。</p>

“然”儒生来了一个转折:“陛下不依三代圣王之道,不尊周礼,不行德治,以刑名小道压制天下,以致德行不足,才惹怒上天,屡遭上天警告。”</p>

嬴政道:“你说你的儒家之学,为何诋毁法家?”</p>

儒生一脸不屑:“法家急功近利,专意媚上,以刑法残害百姓,不是小道又是什么?”</p>

嬴政又道:“你儒家便是大道?”</p>

儒生气势一下子长了不少:“不错,只有我儒家之学才是长治久安之道,陛下放弃法家,行儒家之学,以儒者为官,牧守地方,数十百年后,必定天下大治,即便是北方的胡人也会俯首帖耳。”</p>

嬴政忽然笑了,笑的很冷:“朕若是不从呢?”</p>

儒生立刻换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陛下,上天三次示警,难道还不够嘛,望陛下迷途知返”</p>

“望陛下迷途知返,放弃法家害人之学”</p>

“陛下,只有我儒家之学,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p>

……</p>

其他的儒生、博士们也高声劝谏。</p>

换成其他的朝代,皇帝已经低头了。</p>

可他们面前站着的是千古一帝嬴政。</p>

“聒噪”</p>

一声冷冽的声音,如同雷音。</p>

儒生、博士们全都安静下来。</p>

“天象如何,不是尔等可以妄议的!”</p>

哗哗的雨声中,嬴政语气森然。</p>

“望陛下迷途知返”</p>

之前那个儒生勇敢的又说了一句。</p>

嬴政冰冷的眼神从儒生身上掠过,落在项羽身上。</p>

下一瞬,项羽迈出数步,如同提着一个小鸡仔一样,把儒生提了起来。</p>

“匹夫,你想干什么?”</p>

儒生虽然满心慌乱,脸上仍旧强撑着。</p>

项羽一声冷哼,如同举鼎一样把儒生举了起来。</p>

“壮士饶命,壮士饶命……”</p>

刚才还大义凛然的儒生,如同一个受惊的小兔,瑟瑟发抖的求饶。</p>

项羽不屑一笑,用力一投,将儒生丢到一旁的山石上,顿时头破血流的场面显现了出来。</p>

儒生当场昏死了过去。</p>

说来也巧,大雨忽然变小了。</p>

“雨要停了”</p>

曹易说道。</p>

嬴政闻言看向天空,阴沉的表情一扫而空:“天命在朕”</p>

“陛下封禅遇暴雨,此树突然出现,让陛下免于风雨之厄,想必也是天命。”</p>

曹易笑道。</p>

嬴政仰头看着大树,点头道:“既如此,朕便封这棵大树一个爵位,道长以为当封什么?”</p>

封什么?</p>

曹易对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了解的不多,随口说:“就封一个五大夫吧”</p>

嬴政想了想说:“第九级,不高不低,刚刚好,李斯记下了吗?”</p>

“记下了”</p>

李斯应声。</p>

“走”</p>

嬴政继续登山。</p>

一行人,于正午前抵达泰山之巅。</p>

远望,群山叠叠重重,若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p>

俯瞰足下,林海茫茫,怪石嶙峋,一条登山之路,如同玉带一样覆盖在泰山之上。</p>

“太阳出来了”</p>

有人低呼。</p>

曹易抬头望去,阳光从云层里露出大半张脸,投下万丈光辉,视线向下,天边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p>

“拔地通天之势”</p>

一旁嬴政赞道。</p>

“擎手捧日之姿”</p>

曹易接了一句。</p>

两人相视一笑。</p>

一个时辰后,两座简易的祭坛筑成。</p>

李斯作为现场官职最高的的人,捧着一卷帛书出列,徐徐摊开,抑扬顿挫的念起来:“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p>

念完,退到一旁。</p>

“陛下,可以了”</p>

曹易压低声音说。</p>

嬴政点头,对众人说:“尔等下山百丈”</p>

李斯愣了愣,应了一个诺,带着一众满心嫉妒恨的文臣武将、儒生博士退了下去。</p>sxbiquge/read/65/65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