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 第6章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沐英把马皇后视为亲母,每次打仗归来,面圣述职之后,都会来坤宁宫看望马皇后,“娘娘气『色』尚好,倒是皇上好像清减了。”</p>

马皇后说道 :“皇上日理万机,经常忙到三四更才歇息。最忙的时候,八天就就要看一千一百六十封奏折,每封奏折平均要讲两件事,皇上每天处理约四百件事情,就是个铁人也要熬瘦了,说起来,我也有七日不见皇上了 。”</p>

沐英听了,含笑说道:“皇上是明君,勤于政务,爱惜百姓。”</p>

沐英能在二十几个养子中脱颖而出,封西平侯,圣宠不断,他绝对是个聪明人,深知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p>

其实洪武帝今年突然忙到七日都不入后宫,背后的原因是他废了宰相,将宰相胡惟庸满门抄斩,诛三族,没有了宰相为首的中书省协助料理国家大事,洪武帝一人独揽,一个人做着以前百个人的事情,不忙才怪。</p>

皇上为何要杀宰相,这要从明初宰相之争说起了。</p>

大明开国以来,有过两任宰相,第一个宰相是李善长,李善长告老还乡时,朝中两位大臣刘基和胡惟庸争夺宰相之位。</p>

这是相位之争,也是朝中朋党之争,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党和刘基为首的浙东党为宰相之位展开角逐,淮西党几乎都是安徽凤阳老乡以及依附者,浙东党主要是江南的读书人。</p>

最终李善长推选了老乡兼儿女亲家胡惟庸,洪武帝也倾向胡惟庸,刘基黯然辞职,回到老家浙□□田县,几年后抑郁而终。</p>

去年,也就是洪武十二年,六月。刘基的长子刘琏和胡惟庸之子有了争执,推搡之下,刘琏坠井。</p>

扑通,死了。</p>

刘家要胡惟庸之子偿命,但是刘家势微,对方是宰相之子,最后应天府判了意外死亡,胡惟庸之子安然无恙。</p>

刘琏七七那日,胡惟庸之子在闹市行车,不知从那里来了一辆马车,剐蹭过来,胡惟庸之子大怒,遂和人飙车,车翻了,胡惟庸之子摔了脖子。</p>

嘎嘣,死了。</p>

胡惟庸痛失爱子,一气之下 ,一剑杀了马夫。马夫是良民,马夫之妻敲响登闻鼓告御状。朱元璋大怒,要追罪宰相。</p>

杀人偿命,但胡惟庸是开国功臣,有御赐的开国辅运推诚的金书铁卷,又俗称免死金牌,上面写明除了谋逆造反的大罪以外,可以免三次死罪,所以胡惟庸凭借免死金牌,躲过一劫。</p>

今年,洪武十三年,元旦。胡惟庸家里花园突然冒出喷泉,此乃祥瑞之兆,胡惟庸邀请洪武帝去家里欣赏祥瑞,借以重修因杀马夫之事引起了君臣间隙。</p>

但是,去胡惟庸家的半途中,洪武帝的马突然不肯走了,洪武帝有种不好的预感,中途返回宫中,并命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去搜检胡惟庸的府邸。</p>

锦衣卫包围宰相府,从府邸的夹墙里发现大量武装的死士和武器!</p>

胡惟庸大呼冤枉,说修建夹墙只为自保,他从无谋害帝王,造反之心,坚持说有人栽赃陷害。</p>

证据确凿,洪武帝龙颜大怒,满门抄斩,一日之间,不可一世的宰相府灰飞烟灭,胡家死了一户口本。</p>

党魁胡惟庸被砍头,淮西党凡有替胡惟庸呼冤的,都被锦衣卫下了诏狱,都能找到勾结胡惟庸谋反的证据,灭满门,也是一死就死一户口本。</p>

洪武十三年的春天,南京城午门上头的血腥味就一直没消失过。</p>

洪武帝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干脆废除了中书省,削掉相权对皇权的制衡,大权独揽,宣布永远都不会设宰相之位。</p>

这下没人敢质疑洪武帝的决定了,大家都怕锦衣卫的手段。</p>

胡惟庸,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之后明清两朝,虽有张居正,刘墉这样的有类似宰相大权的大臣,却再无宰相之名,这个职位从此消失了。</p>

沐英是武将,从不与文臣结交,对朝中震『荡』有所耳闻,叮嘱家人务必置身事外,莫要牵扯进去。</p>

连和马皇后聊天,沐英也决口不提政事或者军事,只聊家常。</p>

聊到嫡长子沐春,沐英头疼似的『摸』着额头,“……从小就淘气,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以为皇上的恩典,送他去国子监读书,国子监那么多的优秀的文人学者,近朱者赤,他多少能长进一些,没想到三天两头逃课,皇上刚才对我说,国子监祭酒只要面圣,就必定要告状。皇上日理万机,还要替微臣管教不孝子,真是微臣的不孝。“</p>

马皇后却不以为然,笑道:“你七岁时,养在我和皇上膝下,平日不苟言笑,比人家十七岁的还老成,早早的懂事。可小男孩那有不淘的?是苦难让你提前长大罢了 。”</p>

“小春生于富贵,替你把小时候该淘气的时光给补上了,因而比普通的男孩子加倍淘气。”</p>

沐英一脸无辜,“这么说,微臣还要感谢他的淘气了?”</p>

马皇后见养子无可奈何的样子,会心一笑,“小春淘气归淘气,本『性』是善良的。今天他看见一个新进宫的女官没有鞋穿,怪可怜的,从我这里讨了恩典,送人一双鞋。这人只有心『性』正,将来绝不会走向歪路的。”</p>

嫡长子能做出这种事,沐英并不意外,沐春自襁褓时就报进宫抚养,洪武帝和马皇后多疼他一些,养出个随心所欲的『性』子来,沐春和后宫的人打交道,也完全不避嫌。</p>

沐春在后宫长到七岁,马皇后才依依不舍送他回家,洪武帝甚至赐给干孙子一块随时出入紫禁城的玉牌,方便他“常回家看看”。</p>

然而,现在沐春不是七岁,是十七岁了,居然敢结交宫廷女官,该好好管一管,免得将来惹出祸患。</p>

沐英内心震怒,表面依然平静,“是,微臣知道沐春本『性』善良。”</p>

马皇后说道:“沐春今年十七岁,这次你挂帅第三次北伐,大获全胜,立了大功,何不凭此大功,求个恩典,请立沐春为西平侯世子?”</p>

沐英仔细斟酌着措辞,说道:“沐春是微臣的嫡长子,将来必定继承家里的爵位——只是他年纪还小,且无寸功,若请立世子,必不能服众。微臣的爵位,也是靠战功一点点累积而来,希望将来沐春能建功立业,为大明效力 ,让他知道付出才有回报,到时候微臣必定为他请封世子。”</p>

马皇后觉得干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反正世子之位已是囊中之物,不如先磨一磨沐春的『性』子。</p>

正说着话,洪武帝身边负责文书的蔡姓女史来坤宁宫传话。</p>

蔡女史说道:“皇上中午要来坤宁宫用膳,给西平侯赐宴。“</p>

马皇后笑道:“知道了。”</p>

又对沐英玩笑道:“你看,如今我要托你的福,才能见皇上一面呢。”</p>

且说坤宁宫其乐融融,上演母子天伦之乐。紫禁城西六宫以东,苍震门以西的六局一司,新来的四十四名女官,正在其中的宫正司院里听训,气氛严肃。</p>

宫正司的司正姓范,江西清远县人,少年守寡,洪武三年就选进宫当女史了,为大明宫廷效力十年,如今也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是五品宫正。</p>

宫正司掌督察刑罚,范宫正却是个表面看起来温柔和气的『妇』人,让人容易起亲近之感。</p>

范宫正先请“长途跋涉”的四十四名女官们坐下,还命小宫女们上茶和点心。</p>

范宫正说道:“穿着那么厚的高底鞋,从内府走到宫正司,十来里路呢,都累了吧?”</p>

胡善围心想,可不是,脚都快断了!嘴上却和女官们一起说道:“卑职效命宫廷,不累。”</p>

范宫正收起笑容,“宫正司第一条规矩,就是不要说谎。”</p>

新女官都不敢说话了,连喝茶都不敢了!</p>

范宫正却又笑了,“大家不要紧张,不知者无罪。宫里规矩多,你们要在宫正司学至少半个月的规矩,通过考核,才能赴任。”</p>

新女官喝茶吃点心,稍作歇息,胡善围才慢慢感觉到双脚的存在,范宫正就命新女官列队,走出了宫正司和苍震门,一直往东,走到了贯穿西六宫南北的西长街。</p>

西长街的街口立着一个黑漆漆的铁碑,铁碑上刻着十一个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p>

简单粗暴又直接。</p>

范宫正指着排头第一个新女官,“从你开始,每个人念一遍,要大声一点。”</p>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p>

以上重复四十四遍。</p>

整个东长街都回『荡』着女官们朗读碑文的声音,源源不断。</p>

范宫正问:“记住了吗?”</p>

新女官们齐声说道:“记住了。”</p>

范宫正说道:“这是皇上亲笔御题的碑文,告诫后宫的太监和女官,莫要干政,干政者斩。除了西长街,对面东长街也立着同样的铁碑。这两条长街是行走后宫必经之路,所以,你们第一堂课,就是记住这个碑文,把这十一个字融入你的血『液』,千万不要忘记。”</p>

新女官诺诺称是。</p>

范宫正说道:“在后宫里,至少有一百件事情会让人丢掉『性』命,干政是头一桩,无论是谁,无论将来你们晋升为何种职位,有多大的体面,一旦干政,纵你是五品尚宫,也会立刻处死。”</p>

“现在,你们就在这里读一百遍。”</p>

胡善围站在队尾背宫规,背到声嘶力竭。</p>

若干年后,大明宫廷一次次宫变震『荡』,夺嫡争储,胡善围都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将一个个皇帝送到龙椅。</p>

她回头再看东西长街的铁碑,深深理解什么叫做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p>

但是此时她和所有新女官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连说梦话都是这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p>sxbiquge/read/65/65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