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0章 等待……</p>
长坪村。</p>
杨华忠套了马车,换了衣裳,跟王洪涛一块儿赶车马车往镇上去接。</p>
王栓子放心不下,也想要同去,被杨华忠强行拦下。</p>
“三哥你就让我去吧,我一个人在心里没法安生……“</p>
“万万不行,栓子你这身体经不住折腾,外面天寒地冻。“</p>
“三哥,我见不着梅儿和我爹,我在家里也是折腾啊,让我同去吧,我坐车厢里不冷。“</p>
“我说不行就不行,这事儿开不得玩笑!“</p>
“三哥,我求你了!“王栓子恨不得给杨华忠跪下,被王洪涛还有杨若晴拉住。</p>
“栓子你今个咋啦?咋忒倔呢?一切听你三哥的安排!“王洪涛大声说。</p>
杨若晴也劝说:“姑父你的心情我们理解,你理『性』点儿啊,这耽误的功夫我爹他们能赶里把地了。你再这样耽误下去,指不定得后半夜才能把人带回来。“</p>
最终还是杨若晴的话起了作用,王栓子终于不坚持了,跟着一块儿到了院子门口送杨华忠和王洪涛的马车远去,王栓子站在原地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要倒地的样子。</p>
这可把孙氏给吓坏了,可她作为嫂子,又不太好过来扶他。</p>
幸好杨若晴在,她跟王栓子隔了辈分,直接过来扶住他往堂屋里走:“姑父,你先别回家去了,就在我爹家等着,待会我姑他们回来了你也好第一时间看到。“</p>
王栓子摆摆手:“不用了,我还是回自己家去吧……“</p>
三哥去镇上了,家里就三嫂。</p>
原本丈母娘也在三哥家住,这不,昨日跟梅儿吵了一架后丈母娘搬回老宅去住去了,不是王栓子今夜过来还不知道,丈母娘搬去老宅,就是为了躲开梅儿。</p>
所以今夜自己是万万不能待在这里等的,不方便。</p>
“姑父,你就留在这里等吧,没啥不方便的,我也在呢,还有我娘,咱仨一块儿等。“</p>
王栓子这才留了下来。</p>
孙氏把暖桶里面的火势拨拉旺盛,杨若晴扶着王栓子坐了进去,再在外面盖上东西,王栓子刚坐进去没一会儿就感觉手脚的血『液』都重新开始流淌了,浑身暖洋洋的。</p>
孙氏坐在不远处的一只船型暖桶里,手里拿着针线活在坐。</p>
杨若晴坐在她的船尾,手里捧着一碗茶,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p>
主要都是王栓子和孙氏在说话,说的话题都是关于杨华梅他们为啥迟迟没回家的各种猜测。</p>
王栓子是一百种担心,总是忍不住往最坏的方面去想,孙氏大多数时候都在安慰他。</p>
外面北风呼啸,不知谁家的狗多嘴,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叫唤几声,每一次叫唤的时候都会引起附近其他狗们的附庸,由点成线,最后狗吠声连成了面,杨若晴忍不住推门去外面张望了一阵,回来的时候狗吠声停了,她两手一摊,对王栓子和孙氏说:“八成是村里有夜归的人,不是我爹他们。“</p>
王栓子眼中的光芒便再次弱下去,依偎进暖桶里继续等待。</p>
“晴儿,现在约莫几更天了?“</p>
过了好一阵之后,王栓子突然问。</p>
杨若晴看了眼桌上的沙漏,说:“快二更天了。“</p>
王栓子掰着手指头算了下又道:“三哥他们都了快三个时辰了,还没回来,会不会路上遇到坏人了?“</p>
杨若晴笑了笑,“咱这一片民风还算淳朴,此去清水镇路途也不远,沿路都是村庄田地,顶多经过一片小树林,照理很安全的。“</p>
王栓子点点头,只要是杨若晴说了安全,他就觉得踏实。</p>
“晴儿,叫你娘回屋睡觉去吧。“他又道。</p>
杨若晴一看,自家老娘正在那跟鸡啄米似的打瞌睡呢。</p>
杨若晴笑了笑,“不用叫,叫了她也不会回屋的,就这样吧。“</p>
暖桶里暖和,不会冻到,而且历来的经验,这样的夜饭但凡杨华忠没回来,孙氏是断然不会独自回屋睡觉的,她肯定得等,哪怕边打瞌睡边等……</p>
王栓子也笑了笑,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亲人在外面,自己哪有心思睡哦。</p>
“屋顶是啥声响?“王栓子又问。</p>
杨若晴抬头仔细分辨了下。</p>
呼啸的北风中好像有树叶轻飘飘的落在瓦砾上,无声无息。</p>
“我看看去。“她再一次跳下月亮船暖桶拉开屋门去了外面。</p>
屋外北风呼啸,吹得门楣下的灯笼疯狂摆动。</p>
脖子里突然一阵凉意,带着些许湿漉。</p>
她伸手,一片晶莹的雪花从天而降落在她的掌心,瞬间便融为一抹水痕。</p>
地面,树梢,尚未见白,看来这雪也是刚刚才下。</p>
今冬的第一场雪就在这样的一个冬夜里悄然而至。</p>
“姑父,是外面下雪了。“</p>
携着一身寒气回到屋里,杨若晴搓着手跟王栓子那说。</p>
不知为何,不管在什么年纪,冬天下雪的时候心情总会莫名的小激动。尽管今夜这样的氛围下不适合,但杨若晴心中还是暗暗的雀跃。</p>
听到下雪,王栓子的眉头皱得更紧了。</p>
“下雪了?不晓得大不大,我也看看去。“</p>
他下了暖桶往外走,响动惊到了那边的孙氏,孙氏打了个激灵睁开眼,听到门的响动下意识问:“是不是他们回来了?“</p>
“还没呢,是外面下雪了。“杨若晴说。</p>
孙氏于是也打了个呵欠下了暖桶往外走。</p>
三人站在屋檐底下看雪。</p>
雪的势头不是很大,轻飘飘的旋转着落下,刚刚沾到地面就融化了,院子里的青石板上湿漉漉一片,不过,树梢上却渐渐的见白了。</p>
“这年老爷可真准啊,我记得去年好像也是腊八节前后下了一场雪,腊月下了雪,正月便干干净净的走亲访友了。腊月阳光普照,正月搞不好就是雨雪封门。“</p>
孙氏搓着手,说着庄户人家的谚语。</p>
杨若晴微笑着听着,有时候还真别小看了这些谚语,还蛮灵验的。</p>
毕竟这是庄稼人一辈辈跟自然界打交道的过沉重『摸』索出来的规律,用此来规划农活,趋利避害,再一辈辈交口相传,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p>sxbiquge/read/0/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