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武无敌 第665章 争夺激烈(五)

这招追星赶月,既考验眼力,还考验劲道的把握。</p>

眼力不准,很难射中前箭之尾。</p>

劲道大了,就会破箭而出;劲道小了,又难以射入前箭之中。因此,必须劲道刚好,才能达到双箭齐飞的效果。</p>

……</p>

其三,三箭连发。</p>

此次亮相的弓箭手,只有二十人。</p>

也是并排而立,间距丈余。</p>

每人身前十五丈开外,各立有一块箭靶。箭靶的中心,有一铜钱大小的红色圆点,是为靶心。</p>

二十名弓箭手的弦上都搭有三支箭。</p>

随着蒋不清一声低喝,每人三支箭很快射出。</p>

但听“嗖嗖”声不断,六十支长箭无不正中靶心。</p>

现场又一次海呼山啸!</p>

……</p>

其四,五星连射。</p>

此次登场表演的,只有一人,正是蒋不清。</p>

但见他在身前二十丈开外,竖起两根长长的竹杆,竹杆之间用细线吊着一根嫩绿的柳条。</p>

柳条之细,在二十丈外几不可见。</p>

柳条长约三尺许,随风四处飘荡。</p>

蒋不清的弦上,赫然搭着五支箭矢。</p>

只见他弓步沉腰,片刻之后一声低啸,几乎同时射出了弦上之箭。</p>

前面四支箭,将那根柳条断成五截。</p>

最后那支箭,竟然射断了细线!</p>

……</p>

五截柳条,在华枫等八名裁判手中来回传递,每个人都难以置信的比划了两次,结果让八大高手无不震惊:五截柳条竟然长短一致!</p>

神乎其神!!</p>

天底下竟然有如此高超的射术!!!</p>

虽然后面两次表演,参演人数少于一百人,并不符合参赛规定。但如此神技,实也为这支参赛队加分不少。</p>

毫无疑问,技惊四座的弓箭营,必定已占据一个优胜席位。</p>

连珠炮啊!</p>

昨日第三名,今日至少也是前三。</p>

这弓箭营不过区区两千人,参赛的也只有两支队伍,竟然无一落空。</p>

可以预见,弓箭营绝对是此次阅兵比武的大赢家!</p>

……</p>

接下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支骑兵。</p>

一支隶属中军,领队者多思过。</p>

一支隶属前军,领队者为前军主将段今朝。</p>

两支骑兵队所展示的技能各有千秋。</p>

多思过的骑兵表演,主要在于花样繁多,骑术精湛。</p>

与蒋不清一样,多思过也是准备了多项表演项目,只不过他没有准备加分性质的表演。</p>

……</p>

第一个内容:纵马飞驰中俯身拾物。</p>

这项内容,对骑兵的要求极高。不但要有精准的预判力,以及精湛的骑术,还要眼疾手快。</p>

参演者,一百五十人。</p>

一百五十骑一字排开,相距三丈余,每名骑兵的前方五十丈外宽阔草地上,均事先摆放一件白色崭新战袍。</p>

骑兵必须于打马急奔中,俯身拾起战袍,方才算表演成功。</p>

随着多思过倒数三声的“一”字出口,一百五十骑如箭射出,须臾间已奔至战袍所在之处。</p>

俯身,拾袍。</p>

端坐,着袍。</p>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p>

虽然不够整齐,但一百五十人竟无一失手。</p>

一百五十人齐齐掉头而回,战马缓行中,崭新的白色战袍随风飘荡,说不尽的风流潇洒。</p>

顿时博得掌声如潮、红眼无数。</p>

……</p>

多思过也是下了血本,拿出了自己贴身收藏许久的银票,私人出资定制了一百五十件战袍,出场者只要表演成功,到手战袍即可据为己有。</p>

好在,其心血资本皆未白费,付出已有收获,终不负华枫所托。</p>

好在,这一千来自北伐义军的骑兵,经过原骑兵队长任勇、姜楠楠、孟青青强训之后,基础极为扎实。</p>

好在,自己带兵经验丰富,终于在强手如林的五十支队伍中杀出一条血路。</p>

只要后续几个表演项目能够正常发挥,应当可以胜出。</p>

武功高强又如何?</p>

这是军营中的阅兵比武,不是武林中的擂台竞技!</p>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p>

……</p>

多思过准备的第二个表演内容:骑枪。</p>

表演者,一百骑。</p>

骑枪乃马战常用的长兵器之一。</p>

实战中策马冲锋,利用战马冲锋的速度加成刺杀敌军。</p>

骑枪的枪身一般采用有一定硬度,但又容易折断的材料做成。杀中敌人后,很容易折断,这恰恰是为了吸收反作用力,防止骑兵被震落马下。</p>

所谓“长枪易折”,正是此理。</p>

使用骑枪,需具备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娴熟的枪法技巧;二是精湛的骑术。</p>

二者缺一不可。</p>

……</p>

操练场,四十丈外的地坪上,牢牢竖立着一排湿树桩,正好一百根。</p>

树桩两两之间相距三丈许。</p>

一百骑兵并列傲立,右手紧握骑枪。</p>

随着多思过一声令下,百骑四蹄翻飞,直奔树桩而去。</p>

堪堪临近,一百骑兵齐齐一声大喝,双手紧执骑枪,猛然疾刺而出。</p>

“笃笃”、“啪啦”声不断,枪尖已然深入树桩,而枪身却全部断裂。</p>

直到一百骑兵急驰而回,树桩兀自颤动不休。</p>

如此威势,使得现场惊叹声、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p>

明眼可见,此次赞叹,与之前的蒋不清的弓箭营表演一样,均是发自内心,全无奉承应景之意。</p>

……</p>

要知道,这一百名骑兵,只不过是来自北伐义军的普通兵卒,丝毫不通武功。</p>

若是由武功高手来施展,威势又会如何?</p>

如果承受刺杀的是血肉之躯,效果又将如何?</p>

答案不言自明。</p>

骑枪之威,果然非同小可!</p>

多思过之才,委实非同一般!!</p>

……</p>

第三支让人印象深刻的队伍,是前军主将段今朝亲自率领的骑兵队。</p>

与多思过一样,段今朝的骑兵队也表演了两个项目。</p>

第一个项目,冲锋。</p>

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攻击迅猛,而且步兵对之无可奈何。</p>

段今朝将一千骑兵分成三批,呈网状拉开,犹如层层渔网,对假想中的敌军连续发起三波强力冲击。</p>

实战中,很少有敌军能经得起这样的持续打击。</p>

尤其是步兵,更是难以抵挡。</p>

这点,段今朝自己就有切身体会。</p>

当初他率众担任诱敌重任,以其武功之高,仍被清军数百骑兵冲击得狼狈不堪。</p>

要不是肖云与华枫所派骑兵及时来援,绝难顺利脱身……</p>sxbiquge/read/63/63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