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落陷的消息,李元瑷第一时间就通过李治与李世民父子之间的特殊渠道知晓了。</p>
“安市城,打下来了?”</p>
李元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呆的看着李治。</p>
李治一脸古怪,自己父亲是名动天下的统帅,早些年天下诸侯谁不闻小秦王的大名?</p>
三千硬刚十万都打赢了,打一个小小的安市城,值得傻成这样?</p>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李世民就在安市城下铩羽而归的。</p>
不过奇怪归奇怪,李治还是十分确定的说道:“父皇已经拿下了安市城,正向乌骨城进发。”</p>
“太好了!”</p>
李元瑷高兴的欢呼雀跃,几乎要跳起来庆贺,历史终于向好的方向转了,似乎没有让自己坑的太惨。</p>
李治鄙夷的看了这个跟自己一起长大,不靠谱了半辈子的叔叔,嘀咕了句“真没见过世面”,但是还是将李世民给他的私信递了过去,让他再度高兴高兴。</p>
李元瑷接过私信,见信内容,信中详细写了战役的经过,瞧得他是眉飞色舞,心情大悦。</p>
但是看到末尾,李元瑷心情顿感沉重压抑,信中末尾写道:此次攻城,历时二十三日,我军阵亡四千一百三十六人……</p>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李世民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歼敌十数万,仅首级就斩获四万,而唐军阵亡还不过两千,现在打一个安市城就阵亡了四千多人?</p>
其实李元瑷这是陷入自己的魔障中去了。</p>
历史上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确实战果辉煌,但所谓的阵亡还不过两千,并非是整场征伐战,而是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的斩获与折损。</p>
攻打辽东城以及围攻安市城时候的折损并未算计在内。</p>
李元瑷对此一知半解,就把锅全往自己身上揽了。</p>
其实历史上因为运河不通,粮道不稳,李世民才将后勤大本营定在定州。</p>
而高句丽的掌权者渊盖苏文知道唐军面临的恶劣情况,故而有信心将唐军抵御在安市城以西的家门之外。</p>
这才派遣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安市城。</p>
现在李元瑷疏通了大运河,李世民更是直接将大本营移到了蓟城。</p>
粮草源源不断的从运河运往前线,后勤不成问题。</p>
渊盖苏文哪里还敢如历史上那样赌这一把,直接就将战线往后拉了。</p>
至于杨万春,固然可惜终究不是自己人。</p>
死了,渊盖苏文也不觉得有多大损失。</p>
而唐军历史上是因为后勤问题严重,运河突然堵塞,粮食不到位,李世民心中不甘,又不舍得撤退,这才围困安市城看看后勤能否梳理通畅,并没有展开不顾伤亡的强攻。</p>
现在后勤畅通无阻,李世民信心十足,卯足了劲头一举将高句丽摧垮,自然是不计伤亡的攻打。</p>
原本是全无攻取的希望,李世民无奈退却,视为征伐失败。</p>
现在却战意昂扬的拿下了安市城,向高句丽的腹地挺进。</p>
这就是李元瑷这些年付出换来的结果。</p>
李元瑷长叹道:“折损了四千兵士呢。”</p>
李治天生帝王像,很淡然的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p>
李元瑷霍然一震,想通了。说起来残酷,却是事实。</p>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p>
为了高句丽,贞观末期,李世民两次派兵袭扰。</p>
高宗时期,也不断发生战争,最终唐朝用了十年时间,将这股盘踞在东北的敌人彻底消灭。</p>
这十年里,两国发生的战役,那场不死人?</p>
如果这一次能够一劳永逸,怎么算都是赚的!</p>
李元瑷突然就通透了,更加上心的处理着后勤事务,事无巨细。</p>
在稳定后勤的帮助下,李世民毫无后顾之忧,开始往高句丽深处推进。</p>
六月二十一日,唐军攻陷乌骨城。</p>
三十日,攻克南苏。</p>
辱夷、大行两座城,闻风而溃逃,唐军抵达时,城中竟无一人。</p>
七月十三日,罗通领三百骑前往扶余探查情况。扶余守将高南生见唐军游奕军不过三百人,不记得教训,领四千兵士出城来战。罗通挺枪跃马,直刺高南生于马下,一举冲垮了高句丽四千兵士,隐隐再现秦琼、罗士信之风。</p>
七月十八日,扶余城落陷。</p>
李世民意识到杨万春这水平的大将于高句丽仅次一个,不在谨慎,直接分兵取城。</p>
张士贵、李道宗、张俭各领一路兵马推进。</p>
高句丽的渊盖苏文面对唐军这种蛮横的攻势毫无办法,只能不住的收缩战线,一退再退。</p>
渊盖苏文的战术其实并不差,是面对唐王朝唯一的办法。</p>
但是这种打法在高句丽内部,引起了强烈的抵制,尤其是北部耨萨高延寿。</p>
高句丽渔猎民族,近乎全民皆兵,立国之初,他们将军权封为五部,称之为五部耨萨。</p>
随着高句丽领土越来越大,五部耨萨逐渐成为了五个封疆大吏,手握重兵。</p>
渊盖苏文退守的土地城池,大多都是北部耨萨高延寿的领地。</p>
这一退再退眼瞧着自己的领土都要给唐军占完了,高延寿哪里忍受的了,直接跟渊盖苏文大闹一场,领着手里的六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唐军杀去。</p>
然后……</p>
没有然后了!</p>
野战中的唐军就跟恶狼一样,以一千不到的代价,将高延寿的六万兵马生吞了,仅斩获首级就有万余数。</p>
高延寿惊骇请降,成为了李世民身旁的一名谋士。</p>
不服不满渊盖苏文龟缩战术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皆迫于其淫威,敢怒不敢言。</p>
但这一下都安静了……</p>
唐军展露出来的可怕战斗力,让所有高句丽人心生危机,均意识到这一次他们碰上硬钉子了。如果再不齐心协力,也许灭国就在眼前。</p>
当然唐军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越深入高句丽腹地,地势就越险恶越难走。</p>
就算没有高句丽兵士的袭扰,唐军也在行军的途中耽搁了许久。</p>
为了避免他们进军太快,后勤一时跟不上。</p>
李世民不得不选择停军修整,待粮草送达之后,再行前进。</p>
唐军一路攻城略地,直至八月二十一日,三路军与鸭绿栅汇合。</p>
八月下旬,东北变天了。</p>sxbiquge/read/60/60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