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身后传来金发美女记者那咬牙切齿的话语,拉什福德心中感到一阵寒意。古人云,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而且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不好招惹。这位金发美女是一个极品美女,自己惹了她,岂不是很麻烦?</p>
可是,天地良心,自己真的没有骗她啊,因为自己的确没有接到俱乐部的续约通知。</p>
这个世界真是让人绝望,骗人的话谁都喜欢听,真话却没人相信。</p>
事实上,对于到现在为止曼联都还没跟自己谈续约的这个情况,拉什福德也非常意外。</p>
按理说,自己这两场比赛表现的如此出『色』,也的确帮曼联取得了最急需的胜利,俱乐部应该马上派人跟自己接触续约的事情才对,可为什么都过去差不多一个星期了,还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呢?</p>
美女记者凯瑟琳·格萝瑞雅猜的没错,拉什福德对于曼联是有不满,不过这并不是针对子虚乌有的续约条件,而是对曼联迟迟没有续约动作。</p>
拉什福德的确没有离开曼联的打算,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满足于现在的合同。1500英镑的周薪,以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出场奖、进球奖、助攻奖,都让拉什福德心中不太愉快。</p>
拉什福德希望有一份适合自己身份和贡献的合同。</p>
所以,尽管知道自己跟那位美女记者说的话,可能引来一些争议,但是拉什福德还是说了。</p>
………………</p>
另一边,凯瑟琳·格萝瑞雅咬牙切齿的回到了《镜报》在曼彻斯特的驻地,她打算将今天的采访成果写一份报道出来。</p>
本来,她很想写一份诋毁拉什福德的报道的,以报拉什福德欺骗她的一箭之仇。可是,她那还没有泯灭的良心,让她没有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而是写了一份比较客观的报道。主要就是将拉什福德这位最近红遍英格兰的超级新星,竟然还在学校认真上课学习的事情给写了出来,也写到了她在学校食堂对拉什福德的采访。</p>
当凯瑟琳·格萝瑞雅将采访稿子交给驻地负责人钱伯斯的时候,有些秃顶的中年英国人有些不满意,问道:“凯瑟琳,这就是你今天去采访得到的成果?”</p>
虽然预料到对方的反应,但凯瑟琳·格萝瑞雅还是点了点头。</p>
钱伯斯摇摇头,说道:“凯瑟琳,你让我非常失望。我让你去学校,是希望你去采访到一个大新闻的。虽然拉什福德出名了还上学的事情还算新颖,但这并不会引起什么轰动效应。你这个报道,就算是能够见报,也只能是排在末版!”</p>
凯瑟琳·格萝瑞雅犹豫了一下,开口道:“boss,我今天还了解到一个信息,或许有一些用处……”</p>
钱伯斯一听,马上问道:“什么消息,说来听听。”</p>
凯瑟琳·格萝瑞雅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所以我也不敢确定其真实『性』。”</p>
钱伯斯摆摆手,说道:“真实『性』什么的,你不用去管,你只需要把事情说给我,由我来做判断。”</p>
凯瑟琳·格萝瑞雅点点头,斟酌着说道:“我今天试探了一下拉什福德曼联是否找他续约的事情,因为按理说以他之前两场比赛的表现,曼联应该有了行动才对。没想到,他竟然告诉我,没有得到曼联俱乐部任何关于续约的通知。”</p>
钱伯斯一愣,马上惊喜的问道:“拉什福德真这么说?”</p>
凯瑟琳·格萝瑞雅点头道:“是的,他的确是这么说的。但我不知道到底是曼联没有提出续约,还是拉什福德不满意曼联开出的续约条件,想借媒体的手表达出一些信息。”</p>
钱伯斯哈哈大笑,说道:“这的确是一个大新闻。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没必要去计较。我们只需要将其当成是拉什福德不满俱乐部开出的条件好了。要知道,这小子现在可是全国最火的年轻人,要是我们爆出这个消息,相信能够引起很多俱乐部的兴趣,读者们对此也是喜闻乐见。”</p>
“可是……”凯瑟琳·格萝瑞雅有些迟疑的想要说什么,却是被钱伯斯摆手制止,只是让她马上回去重新赶稿。</p>
………………</p>
第二天一大早,天微微下着蒙蒙细雨,凯瑟琳·格萝瑞雅早早的撑了把伞出门。</p>
曼彻斯特虽然不靠海,但是这里的气候却是十分『潮』湿,经常下雨。</p>
这种气候,也让很多其它国家来的球员非常不适应。就像是如今的曼联门神德赫亚,就差点因为曼彻斯特糟糕的气候,而在其女朋友的怂恿下离开曼联。</p>
作为一个从遥远的东欧波兰,千里迢迢的来到英国的女孩子,凯瑟琳·格萝瑞雅最初也不太适应这种气候。</p>
但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之后,倒是没什么感觉了,反倒是喜欢上了在小雨中漫步的诗情画意。</p>
她走到一处拐角,来到了一家杂货店前,门口的报摊上摆放着好几叠报纸,有着名的《泰晤士报》、《太阳报》、《卫报》等等。</p>
当然,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少了《镜报》。</p>
与《太阳报》一样,《镜报》在1980年代之前的约八十年中,一直以劳工阶层为主要读者,是英国真正的持有左翼政治立场的小报。后改名为《每日镜报》,同时,把报头从红『色』改成了黑『色』,因为《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这样的严肃高质量报纸,总是用黑『色』表现他们的冷静与沉着。</p>
除了形式上的改版外,它的『操』作手法还有:向大报学习提高社论的质量;高薪延揽一批英国着名的专栏作家在《镜报》写文章;用做新闻的思路来取代做娱乐的思路,提高了国际新闻、时政新闻的比例;以全球化的眼光来表达人文关怀。</p>
但是这次严肃化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成为《每日镜报》失败改革的典型案例,销量逐年走低,到几年之前,销量跌到了不足120万份。</p>
在英国报业中,低于200万的发行后,凭借发行赚钱的小报已经要赔本了。像是《镜报》这么低『迷』的销量,基本上是处于破产的边沿了。</p>
虽然报社高层这些年也尝试过不少的办法,试图挽回这份曾经的英国第一大报的昔日荣光,可基本上没什么效果。</p>sxbiquge/read/59/59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