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377章 交易

>

“看,那是……”</p>

“史经略使?这是……这是出什么事了?”</p>

“要是史经略使也被拿下,河南真的要乱套了……”</p>

长街之上,史天泽正在百姓的指指点点中大步而行,他未着上衣,双手反缚,背上背着干柴。</p>

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走进了阿蓝答儿这行省左丞相的临时驻地……</p>

“史经略使,这是做什么?”</p>

“我来向丞相负荆请罪。”</p>

史天泽出将入相,在蒙人看来多谋善断。但他用的谋略其实都是众所周知的典故,如推恩令,如今日的负荆请罪……计谋虽简单,用的好才是手段。</p>

“当年汉地不治,人口流散、土地荒芜,大汗遂命我经略河南,近年来做的多了,罪责也多,是为多做多错。总而言之,罪责皆在我一人,与旁人无涉。丞相要罚,罚我一人即可。。”</p>

阿蓝答儿盯着史天泽的粗壮魁梧的身躯,看着上面的累累伤痕,眼中有些忌惮。</p>

他是蒙古人,却不比史天泽孔武有力、老于阵仗。</p>

论战功,他也远远比不上史天泽。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只因他是蒙人,是蒙哥的亲信。</p>

这次南下钩考, 阿蓝答儿本以为自己与史天泽是有默契的……史天泽不完全属于忽必烈一系,不动史家, 史天泽便不应该有过激的反应。</p>

没想到, 今日还是出了这样的事。</p>

“你是要我罚你一人, 放了其他人?”阿蓝答儿问道。</p>

史天泽道:“不错,请丞相罚我。”</p>

“你这是要为难我?”阿蓝答儿又问道:“仗着有大汗宠信, 你逼迫我?阻碍我钩考?”</p>

换作是一般汉人官员绝不会这样径直问出来,蒙古人却很直率。</p>

史天泽迅速思考了一下,抬起头, 直视着阿蓝答儿,那统领万军的威风气渐渐显露出来。</p>

“既然丞相直说了,我也不藏着掖着。”史天泽一字一句道:“丞相怀疑我不忠,捉了我儿子,那不如直接捉我。”</p>

两个蒙古官高对视着, 气氛凝固下来。</p>

正当史天泽准备要面对阿蓝答儿的愤怒质问之时, 却见阿蓝答儿眉毛一挑。</p>

“你说什么?我捉了你儿子?”</p>

“今日午时, 丞相派人……”史天泽话到一半, 说到那“午时”二字,忽然愣住。</p>

风吹到他那打着赤膊的上身, 他莫名感到一丝冷意……</p>

~~</p>

胡勒根威风凛凛地押着史樟进了一间破宅。</p>

再一转头, 见到了身后的二十余庆符军,胡勒根脸上的威风气便垮了下来,换上了阿谀之色,赔笑道:“让我做的事,我可都办好了。”</p>

“知道。”姜饭冷着一张脸,随手丢了一件衣服过去, “把这衣服换了。”</p>

“是, 是,那个……”</p>

“你们几个,继续看着他,若有异动,立刻杀了。”</p>

胡勒根委屈道:“别这样啊,我多忠心……”</p>

“闭嘴。”姜饭脚步匆匆,爬上梯子向围墙外看了一眼。</p>

“所有人,按照事先的安排,立刻分散转移……”</p>

姜饭说这些的时候,脸绷得厉害,显得很是紧张。</p>

他并非是无备而来。在李瑕带着庆符军南下的时候, 姜饭就在庆符县教调好手了, 他带着人跟着胡勒根学蒙语,也学着模仿北地的口音,甚至还学着装扮……</p>

这次北上的二十人,便是姜饭亲自训导了十个多月的细作。他们没有跟着李瑕、俞德宸一道,而是利用胡勒根,假扮成阿术派去哈拉和林传信之人。到了开封之后才与李瑕会合。</p>

除了要救杨果,这趟还要留下十个人呆在开封府。</p>

姜饭能够感受到李瑕布局的长远,却也忍不住犯嘀咕。</p>

“去岁朝廷派知县北上时,怎么就不知留下些人手?”</p>

“因为朝廷已无北复之心。”当时李瑕拍了拍姜饭的肩,道:“但我们有。”</p>

那平平淡淡的语气,却还是让姜饭心底涌进了豪情……虽然做的只是打扮成乞丐之类的小事。</p>

二十人很快就装扮好,分散从这小院离开。</p>

姜饭一把钩起被装在麻袋里的史樟。</p>

“明日午时,若知县要的人还没出狱,我割下你的一只耳朵送给史天泽。”</p>

“呜……”麻袋里传来闷声闷气的声音。</p>

姜饭径直将麻袋装进一个粪水桶,佝偻着身子,推着粪车转过小巷。</p>>

半个多时辰后,一队史家的护卫冲进这间小院,踹门而进,却不见任何一个人影。</p>

~~</p>

“大帅,我们通过查访,发现那队人果然没去钩考局。但搜了几条街巷,还是失去了他们的踪迹。”</p>

外人称史天泽为“经略使”,但史家心腹多以“大帅”称之。</p>

“以李瑕的谨慎,你们找不到的。”史天泽道:“不必找了,都下去吧。”</p>

“这……属下遵命。”</p>

史天泽不像张弘道,会做去追杀李瑕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p>

他官职更高,看得更远,做事只会选择危害更轻且更省力的办法,这是为政者与为将者的不同。</p>

要解决眼前的难题,他思来想去,最后提笔写下了一封奏折。</p>

年中,蒙哥拟任他长子史格为新军万户。史格自幼被史天泽教导,年纪轻轻已有名将之姿,自是任得起这个帅位的……</p>

但今日,史天泽却是奏请任命他二哥史天安的儿子史枢代替自己儿子这个帅位。</p>

史天安两年前已故,由史枢任新军万户,能让史家的兵权分散,减少蒙哥的猜疑,又不至于失势。</p>

这一封奏折写罢,史天泽却又是写了另一封辞呈,请求蒙哥允他告老还乡。</p>

将这两封信折好,也不封漆,他再次去见了阿蓝答儿……</p>

“经略使这又是什么意思?”</p>

“如奏折上所述,我决意请辞了。”史天泽仿佛一日之间老了十岁,叹息道:“但我还是那句话,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来承担,今丞相放过我而罪责旁人,如何能心安?”</p>

阿蓝答儿手握着这两封信,只觉怒不可遏。</p>

史天泽的第一封信,是再次自降了实力,在蒙哥面前表了忠心。</p>

至于第二封信……蒙哥野心勃勃要征伐诸国,必须要用史天泽统帅北地汉兵,不可能同意他的请辞。</p>

而目前阿蓝答儿并没有何任何实质证据表明史天泽有罪责。</p>

那这封辞呈无异于是在向蒙哥表明对钩考的不满,矛头直指阿蓝答儿。</p>

“你这是要摆明了和我作对?”阿蓝答儿是有话就明说的性格,竟是又直截了当问道:“要站到忽必烈一边不成?!”</p>

史天泽皱了皱眉。</p>

他真心不喜欢这种把矛盾摆到明面上来说的方式。</p>

一点为政者的含蓄都没有。</p>

“丞相,我儿子被人捉了,或是钩考局的其他人,或是哪个被问责官员的党羽。钩考这场大火已烧到我头上了。我身为经略使,再不出面表态,如何……”</p>

“我只问你,是否站在忽必烈那边?”阿蓝答儿竟是再次喝问他。</p>

态度粗砺、直接、实在,且毫不避讳。</p>

史天泽只好说得更明白些。</p>

“至少请丞相释放一些官员,开封官吏,并非所有人都是漠南王的臣属。亦有许多是大汗的忠臣。”</p>

阿蓝答儿虽直接,却不傻,问道:“你认为是这些‘大汗的忠臣’捉了你儿子,逼你表态?那你该做的是杀了他们。”</p>

史天泽道:“请丞相明白一点。汉地不是漠南王的汉地,而是大汗的汉地。丞相把所有汉官都捉了,往后大汗能让谁来治理?”</p>

阿蓝答儿大怒。</p>

史天泽却并不畏惧,上前一步,道:“丞相是想把钩考的大火烧到多旺?烧毁大汗的财产不成?”</p>

听到“大汗的财产”这几个字,阿蓝答儿终于冷静下来。</p>

史天泽放慢语速,缓缓道:“不是大汗的忠臣们捉了我儿子,是有人想利用这把火,烧杀大汗的忠臣。”</p>

这个“有人”,阿蓝答儿只觉得是忽必烈的人。</p>

他终于完全明白了史天泽的意思,是忽必烈的人捉了史樟,激史家与钩考局冲突。</p>

是忽必烈,因他不能平息钩考,于是就故意把事情越捅越大。</p>

“你要释放哪些人?”阿蓝答儿问道。</p>

“张君美、耶律铸、杨果……”</p>

“杨果不能放,他与李璮有联络。”</p>

史天泽目光一凝,眼中惊疑之色一闪过而。</p>

“丞相可有证据?”</p>

阿蓝答儿道:“杨果与王文统有书信往来,他暗中见了王文统之子王荛几次。”</p>

史天泽眼中寒芒一闪而过,咬了咬牙,道:“此事,是我命杨果办的……”</p>

</p>sxbiquge/read/56/56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