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十国 第177章 筹谋南平

>

李璟听李从嘉这般一说,不免眼前一亮,问道:“司徒真是如此说的?”</p>

李从嘉心底暗喜,忙道:“自然是真的,就在今日集会。孩儿亲耳听得司徒说的。”</p>

李璟忍不住感慨,道:“整个大唐,唯有司徒最是忠贞。其身为社稷元老,升为皇亲之列,亦是一种嘉奖。”</p>

他正准备答应下来,恰巧得知孙晟、李德明归来。</p>

李璟心头一颤,脸色瞬间苍白,为何来得如此之快,难道是直接给赶了出来,北贼是非灭我社稷不可?</p>

他强压着不安镇定道:“此事等父皇回来再谈,父皇先去处理政务。”</p>

李从嘉看着李璟带着几分惊慌的神情,亦知自己的国家面临的情况,心底伤神。但转念一想,自己即将可以与周家娥皇妹妹成双成对,又喜上心来,忍不住窃喜出声,两颗龅牙闪闪生辉。</p>

李璟在前殿接见了孙晟、李德明。</p>

孙晟见此去商谈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李璟细说。</p>

李璟想不到自己招募罗幼度之举,居然险些坏事,但听郭荣最后的要求,不免有些古怪,从道理来讲,郭荣这套从君从父的理论是说得过去的。</p>

可现在是什么世道?</p>

就这乱世,人命如草芥,道德伦常,不值一提。</p>

就当前罗周两家彼此的情况。</p>

罗幼度娶任何人,周家择任何婿,都无人会说什么。</p>

郭荣完全是在小题大做。</p>

但李璟的关注点并不在这,而是问道:“对于我们的提议呢?周主可有别的要求?”</p>

孙晟摇头道:“周主说相信我等是诚心归附,条件亦是满意,并未提出额外所求。”</p>

李璟心头大石落下,囔囔道:“那就好,那就好。”</p>

郭荣这一次三路大军威压江南,李璟着实给吓到了,甚至都在朝堂上抹泪了,提出了要求生怕惹得郭荣不满意,开口就是百万岁币。</p>

纵然是江南富饶,百万岁币也不是小数。</p>

至于郭荣的要求,虽然奇怪,但关他李璟什么事情?</p>

保住大唐的江山社稷比什么都重要。</p>

何况是一女子,再说她本来就跟罗幼度有婚约的。</p>

唯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了。</p>

“此事朕知道的,回头会与司徒商议的。两位辛苦了,下去歇息吧!”</p>

李璟长叹了口气,挥手让孙晟、李德明下去。</p>

待两人离去之后,李璟吐了口浊气,脸上一片轻松,甚至带着些许愉悦。</p>

就当前的局势,能够保住李唐江山,比什么都好。</p>

李璟快步走向内堂,在门口的时候,欢愉的面容转为沉重。</p>

“爹爹!”李从嘉快步迎了上去。</p>

李璟勉强地挤出一个笑脸,说道:“皇儿确实到了该成家的日子了,朕回头便与你做媒。”</p>

李从嘉欢欣雀跃,手舞足蹈。</p>

随即却听“前右仆射常梦锡有一女,温柔典雅,与我儿正好相配……”</p>

李从嘉瞬间呆住了,手足无措道:“爹爹,不,不是常家妹妹,是周家妹妹!”</p>

李璟沉着脸道:“听话,此事休提了。周宗之女与罗幼度自幼定亲,要不了多久,周娥皇即远嫁北方。你莫要多想……”</p>

李从嘉如遭雷击,晴天霹雳,痴傻住了。</p>

他不知自己怎么出皇宫的,也不知自己为什么来到了一处偏楼,更不知天为什么黑了。</p>

想着即将远嫁的娥皇妹妹,泪流满面,看着天上的月,院里秋天的梧桐树。</p>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

**********</p>

随着李璟同意了郭荣的请求。</p>

周唐之间合约也开始生效。</p>

南唐尚未被大周攻取的扬州、泰州等地开始撤军,主动让出江北之地。</p>

然后双方相互释放俘虏。</p>

依照南唐的要求,那是所有属于南唐的俘虏都得归还。</p>

但大周这边只愿归不愿归顺大周的俘虏,已经投降大周的将官概不归还,而且还得将家人送往江北,不得刁难。</p>

弱国无外交,毫不虚言。</p>

不论任何决议,只要大周这边一硬气,南唐的底气就自然软上三分。</p>

然后妥协。</p>

边镐、许文稹、陆孟俊等南唐大将放归,大周这边也有几个刺史在南唐反攻的时候被擒,也一并归还。</p>

在南唐手上放归的俘虏,自然包括了倒霉的赵普。</p>

看着滔滔江山,赵普脸上露着几分的悲壮,“我赵普回来了。”</p>

想着被俘的这些日子,赵普回头看了一眼江南,心底暗恨:终有一天,必报此仇。</p>

相比其他被擒的刺史官员,赵普在俘虏营的地位最低。</p>

首先他判官的地位就明显差刺史、长史一两个级别。</p>

然后赵普并无才气也没有名气,在江南这个文风盛行的地方,做个俘虏都要低人一等。</p>

关键赵普名义上还是隶属赵匡胤所部。</p>>

罗幼度、赵匡胤是南唐两大苦主,逮不到罗幼度的人,只能将怒火发泄在赵匡胤的人身上。</p>

故而赵普还受到了特别的待遇。</p>

憋屈的赵普在监牢里甚至都有投敌的念头了,但是想着南唐不可能是大周的对手,如果投敌那身上就有抹不去的污点,想要得到晋升那就更难了,一咬牙忍了下来。</p>

果然等到了大周胜利,相互释俘的时候。</p>

这一大早,赵普与一众大周俘虏由江南运往了江北。</p>

面对一众俘虏,郭荣很通情达理地低调处理,保全他们的颜面。</p>

但因这个低调,也就安排了少许人来接送。</p>

赵普地位不高,又无多少亲朋,环顾四方,无一人认识,一声长叹,独自而行。</p>

“则平兄!”</p>

赵普忽然听到有人叫唤自己,扭头一看,正是窦仪。</p>

赵普心中感触,快步上前。</p>

故友相见,感慨万千。</p>

“可象兄!你可好!”</p>

窦仪想起当初东躲西藏的样子,也是一脸唏嘘,将自己的情况简略说明。</p>

赵普在狱中消息匮乏,但在出狱之后,已经从南唐官员侍从嘴里听到了大战的经过。</p>

对于罗幼度的事迹功绩,皆有一定了解。</p>

赵普本就心眼小,此刻见自己这好友因祸得福,心底一阵不舒服,这也叫苦?</p>

都成为了罗幼度的左膀右臂,这苦给我十倍,我也受得。</p>

窦仪没有那么多心思,拉着赵普道:“走吧,先生也来了,只是不适合出现在这地方,某带你去见他!”</p>

赵普见窦仪居然将自己介绍给了罗幼度,顿感惭愧,道:“可象兄高义大恩,普终身不忘。”</p>

说罢心情激动,脚步反超了窦仪。</p>

那可是罗幼度啊!</p>

能跟着罗幼度,谁稀罕赵家兄弟。</p>

走了大约两百余步,赵普看着远处有一队人马等候着。</p>

赵普压着激动的心快步上前,走得近处行,行了一个大礼道:“赵普见过罗先生。”</p>

罗幼度看着面前这位未来宋朝的开国名相,颔首道:“不用多礼,我听可象说你过你。说你胸中满腹韬略,唯一不足就是书读得少了一些。哈哈,跟我一样,我书读得也不多。”</p>

赵普谦逊道:“在下焉能与先生相比。”</p>

罗幼度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然后来了一句:“你与赵家兄弟可有嫌隙?”</p>

赵普讶然道:“没有啊!先生何出此言?在下虽为滁州军事判官,可与赵家兄弟只有一面之缘。”</p>

“哦,没事,是我多虑了。”罗幼度断然不在此事上说下去,而是问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我与秦川王景互为兄弟,不如我修书一封,举荐你去他麾下任职可好?以你之才,必得王兄重用。”</p>

赵普面色如常,可心底却翻起了巨浪滔天。</p>

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p>

为什么要将我调离,而且还是秦川,那么远的地方?</p>

与赵家兄弟有嫌隙?</p>

有什么嫌隙?</p>

只见过一两面,话都没有说过几句……</p>

忽然之间,赵普想通了。</p>

他自然知道赵匡胤受到了李景达的特别针对,调动了四倍于他的实力,将他逼退。</p>

莫不是他们将战败的责任推卸给了自己?</p>

越想赵普越觉得有这种可能。</p>

滁州的失陷是赵匡胤后路断绝的开始。</p>

但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p>

明明是他们赵家兄弟未能处理好士绅关系,才导致的结果。</p>

越想赵普心底越恨,越想心底越是委屈,这太欺负人了。</p>

在南唐给欺负,这回来了,还给欺负。</p>

赵普对着罗幼度深深作揖,听懂了他的提醒。</p>

先生是正人君子,不会在人后说他人坏话,以此法提醒自己,还给自己准备了后路,恩重如山。</p>

罗幼度并不担心此话给人戳破,赵匡胤有担当,但赵匡义却年轻气盛好面子,他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不想自己身上有惨败的污点。</p>

赵普心中茫然,这得罪了赵家兄弟,这大周还有自己的出路吗?</p>

难道真要去秦川发展?</p>

一旁的窦仪完全不懂其中缘由,说道:“先生不是说手上缺人,为何不将则平兄留下?”</p>

赵普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高声道:“普愿入先生门下,为先生牵马持鞭。”</p>

罗幼度略微犹豫,好似有什么顾忌,最终道:“也罢,放着则平如此大才不用,将来必定后悔,便留下吧。”</p>

赵普纳头便拜,心中念着两个人的名字!</p>

“赵匡胤,赵匡义!!!”</p>

</p>sxbiquge/read/56/56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