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881章 阻敌于海上

>

“我来这里,只为了东瀛。一应指挥作战,概不干涉。”</p>

左梦庚的话,很好地打消了柳一元的疑虑。</p>

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看到左梦庚到来,他最担心的是整个指挥体系被影响到。</p>

显然左梦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当着所有将领的面做了郑重地申明,巩固了柳一元总指挥的地位。</p>

“东瀛当真敢开战?”</p>

柳一元愁眉不展。</p>

光是面对清军,就已经让他压力山大了。倘若东瀛再掺和进来,谁知道局面会变成如何?</p>

“以我对东瀛人的了解,他们肯定会冒险。”</p>

柳一元搓搓脸颊,提出了建议。</p>

“要不要再从国内调兵?”</p>

釜山这边只有四万多陆军,还要分配在上百里的防线上。如果东瀛从背后打来,绝对没有多余的兵力进行应对。</p>

看出他很紧张,左梦庚笑着宽慰道:“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p>

他将手点在了对马海峡上。</p>

“东瀛人想要有所行动,必须要跨过大海。否则的话,他们就算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只能望洋兴叹。”</p>

柳一元恍然大悟。</p>

“你是想在海上就将东瀛人击退?”</p>

左梦庚挑了挑眉头。</p>

“以我们海军的实力,难道做不到吗?”</p>

柳一元开始默默筹算。</p>

“不知东瀛那边会派出多少兵马和多少战船。海军这边的话,最多可以集中三十艘大型战舰以及一百四十多艘小型福船,这个数量是不是有点少?”</p>

左梦庚摆摆手。</p>

“你忽略我们的武器了?”</p>

左梦庚十分确定,夏国海军的战舰数量是绝对比不上东瀛的。</p>

虽然如今的东瀛也没有办法重现当初侵朝时,上万艘战船布满大海的规模。可是集中上千艘舰船,还是可以做到的。</p>

可那又如何?</p>

夏国海军船上是什么武器?</p>

射程高达七、八千米的重炮,还有射程和装填速度都非常快的轻型舰炮。</p>

发射的高爆弹药只要打中,绝对是一炮一个。现如今世界上流行的木质帆船,没有能够承受的。</p>

更不要说,海军的船上还有火箭炮。</p>

虽然仅仅只有三十多艘主力战舰,但是左梦庚信心满满。</p>

当左华返回济州岛开会的时候,左梦庚提出海战的想法令他大为欣喜。</p>

“本来以为这次大战,我们海军就是打下手的。既然东瀛人想来凑热闹,正好给我们练手了。”</p>

左梦庚让傅新垣将厚厚的资料交给左华。</p>

“这是当初壬辰倭乱时,各方总结的东瀛军队的资料。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变化,可是依旧能够提供参考。”</p>

他着重强调道:“虽然我们的武器占据绝对的优势,可东瀛人的兵力肯定更多。无论如何都要做好万全的策略,绝对不能让东瀛人完成登陆,威胁我们的后方。”</p>

他说话的时候,左华已经打开资料细细研读起来。</p>

“如果东瀛人还是这种安宅船的话,那我有信心让他们一艘也上不了岸。如果弹药足够的话,全部消灭也不是难事。”</p>

东瀛军队的战船,主要以安宅船为主。</p>>

这种船就跟中国的福船一样,看起来四平八稳,然而缺点就是速度奇慢。而且打仗的时候不能升帆,只能靠人力划桨来驱动。</p>

倘若是在江河内海,凭借人力驱动这一点优势,可以完成快速转向,倒也能占到些许便宜。</p>

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上,空间广阔,一旦没有速度优势,在碰上夏国海军的武器,跟活靶子没什么区别。</p>

三位主将经过一番讨论,达成了共识。</p>

原本游弋在各地的夏国海军主力战舰纷纷开始朝釜山靠拢,同时派遣各色侦察船前出到对马海峡东侧。</p>

原本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夏国海军一直比较克制,从来没有越过海峡中线,就怕刺激到东瀛人。</p>

既然现在东瀛人跃跃欲试,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p>

海军这边紧急准备的时候,朝鲜半岛上的局势开始急转直下。</p>

十二月二十九,皇太极率领主力抵达南汉山城下,击退了朝鲜人最大规模的反击。从那以后朝鲜人就彻底失去了信心,完全龟缩在城内,等待着命运的降临。</p>

而这段时间内,朝鲜各路援军全都遭遇了灭顶之灾。</p>

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忠清道观察使郑世规、江原道观察使赵廷虎的援军一同被击溃。</p>

消息传开,庆尚道援军这边人心惶惶。</p>

“观察使大人,以下官之见,我们理应稳妥行事,以免遭遇不测。”</p>

庆尚左兵使许完小心翼翼的提出了想法。</p>

然而坐在上面的观察使沈演却脸色如冰。</p>

“君父困于山城,国祚危在旦夕,我辈人臣岂能罔顾自身、陷君王于不义之地?你等也是读书人,焉可忘记忠义之道?速速进兵,即便是战死沙场又能如何?”</p>

见沈演强硬要求出兵,许完和闵栐万般无奈,只能率领两千前锋朝着南汉山城进发。</p>

一直到他们走的不见了踪影,沈演本来倔强的身躯陡然崩塌,显得十分颓靡。</p>

“这些可都是我朝鲜的子民啊!”</p>

沈演的身旁坐着一个年轻的书生,尽管头上戴着冠帽,可遗漏出来的鬓角还是显得太短。</p>

“可他们不是自己人,会坏了大事的。”</p>

沈演长出了一口气,神情无比痛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了????.</p>

正月初三,许完和闵栐在沈演的逼迫之下,一路紧赶慢赶,来到了南汉山城东南的双岭。</p>

不出意外,他们在这里遇到了豪格率领的清军。</p>

一番血战,清军大获全胜,许完和闵栐全都战死。</p>

走在后面的沈演得知消息,立刻下令撤军,完全没有身死报国的念头。</p>

各路援军之中,打的还算过得去的,乃是全罗道观察使李时昉。</p>

他于正月初七,同清军鏖战光教山。</p>

李时昉布置了严密的防线,正面很好地顶住了多铎的连番冲击。不但如此,他还派出了侧翼兵马,想要迂回包抄。</p>

多铎眼见战事不利,让人吹响号角命,令扬古利去背后的山上,督促红衣大炮就位。</p>

扬古利领命出发,结果刚刚踏上山道,就遇上了朝鲜的侧翼兵马。</p>

结果朝鲜士兵一顿火枪轰击之下,扬古利当场战死。</p>

这也是整个清军征朝作战当中,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p>

多铎闻讯之后心慌意乱,连忙下令撤军。</p>

而全罗道朝鲜军队因为损失惨重,也不敢前进了。</p>

各路援军全都没有接近南汉山城,导致整体的局势依旧在步步恶化。</p>

留给朝鲜君臣的时间不多了。</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