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82章 松江棉纺

>

徐若琳带着徐氏妇人联袂找到左梦庚,说了皮鞋之事。</p>

这令左梦庚颇为欣喜,没想到江南人的商业头脑居然如此敏锐。</p>

他当然知道皮鞋肯定会有市场。</p>

毕竟在后世,皮鞋的受众很广。即使在现下,皮鞋不能成为主流,但凭借其精美和舒适的优点,一定会博得许多人喜欢。</p>

“既然是你们姐妹商议的,那便你们商议着做好了。”</p>

左梦庚当了甩手掌柜,把这件事交给了徐氏妇人自己弄。</p>

徐若兰没想到他这般大方,不过也钦佩他的爽利。</p>

“中恒信得过我等,自然是因为咱们都是实在亲戚。我辈妇人,没什么见识,操持这些杂务,也能勉力维持。只是有些章程,还需请教中恒。”</p>

凡是商业领域的事,左梦庚都乐见其成。</p>

“大姐但有所问,小弟知无不言。”</p>

徐若兰说了一个难处。</p>

“方才我等商议之时,若琳坚持皮鞋作坊放在山东。可是大家伙都觉着,江南繁盛,生意好做,还是放在江南更好。不知中恒何意?”</p>

左梦庚看向徐若琳,想要知道她坚持的意图。</p>

徐若琳却自顾自喝茶,仿佛事不关己。</p>

可她的小动作还是让左梦庚明白,这媳妇是怕产业离得远了不好管控。万一给别人做了嫁衣,就不美了。</p>

虽然徐若兰等人是她的亲姐妹,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徐若琳今后无论如何都要为左家考虑。</p>

明白这份心意,左梦庚岂能不感动?</p>

不过他觉着,徐氏妇人们的想法有些太简单了。</p>

“从市场来看,作坊置于江南当为上选……”</p>

徐若兰等人面露喜色,但随即被左梦庚后面的话打击的够呛。</p>

“不过小弟有一点不明,还请大姐解惑。江南可有足够的皮货货源?”</p>

好吧,徐若兰等人无计可施了。</p>

如今的大明,棉纺、丝纺、麻纺等工艺都非常精湛发达,唯独毛纺和制革不行。</p>

究其原因,就在于原材料上的限制。</p>

大明禁止宰杀耕牛,而且本身牛马羊等大型牲畜就少,形成不了足够规模的产业。</p>

江南之地就更不要说了,找块皮子都难。</p>

这样的情况下,把皮鞋作坊放在江南,就成了无源之水。</p>

俞氏不解,问道:“中恒,放在山东,便有货源了吗?”</p>

左梦庚没有避讳,道:“福耀集团的股东中,有山西商人。他们勾连塞外,可以提供充足的皮货货源。走黄河运到山东,成本不高,十分方便生产。”</p>

王氏问道:“为何不将皮货直接输送江南呢?”</p>

这一下都不用左梦庚,徐若琳便给了解释。</p>

“嫂嫂有所不知,运河关卡众多,搜检频繁。这么多的皮货运送,很容易引起麻烦。”</p>

谁都知道大明境内不产皮货,因此一旦发现大宗皮货,肯定会掀起风波。</p>

山西商人通过黄河哪怕是陆路送到山东不难,但是要想送到江南,除非手眼通天,中途还不出现变故。</p>

明白了这些,徐氏妇人们也就不再争执了。</p>

“作坊远在山东,我等鞭长莫及,只怕照看不过来。”</p>

乔氏颇为遗憾,显然觉得错过了一桩大生意。</p>

左梦庚岂会放弃拉拢盟友的机会?</p>

“嫂嫂不必忧虑,即便作坊在山东,各位也可以北上经营管理。另外作坊所产,大部必然销往江南。还需各位打理,方能妥帖。”</p>

听到北上山东,徐家的妇人们面面相觑。</p>

“我等妇道人家,远行出门,实在有所不便。”</p>

这是怕引起闲言碎语,畏惧礼教。</p>

左梦庚反问道:“各位信奉天主,而非儒学之徒,为何顾虑这些?想必泰山、泰水大人,也不会在此事上多加拦阻吧?”</p>

他又加了一句。</p>

“倘若担忧旅途险阻,小弟这里可以派遣精干力量随同保护。”</p>

皮鞋生意能够赚多少钱不知道,但绝对会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为了利益,左梦庚不介意给大客户们提供良好的保护。</p>

有新军的武装力量在,不信哪个不开眼的敢乱来。</p>

见他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徐氏的妇人们纷纷心动。</p>

“容我等与家里商议一番,再给你们答复,可好?”</p>>

徐若琳笑的从容。</p>

“大姐说的什么话?这生意要么不做,要做的话,便是咱们姐妹的,外人甭想插足。你们要是不做,小妹宁可搁置,也不愿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p>

这话太窝心了,弄的徐氏的妇人们感动不已,围着徐若琳好一番热闹。</p>

等送走了徐若兰等人,徐若琳立刻恢复了冷静。</p>

“看大姐他们的意思,这笔生意一旦做成,只怕大有可为。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先自己做起来好了。”</p>

左梦庚哈哈大笑,忍不住刮了下她粉嫩的鼻头。</p>

“刚才是谁信誓旦旦、姐妹情深的?怎么回过头来,就成了护食的老虎?”</p>

徐若琳娇嗔不已。</p>

“我这般做,还不是为了你?知道你用钱的地方多,哪怕令姐妹们伤心,也没办法了。”</p>

左梦庚伸手将她抱在怀里,柔声道:“无需如此。”</p>

在徐若琳看来时,左梦庚传授道:“钱财固然重要,但对咱们而言,格局才是王道。通过这样、那样的生意,把越来越多的人拉到我们的身边,成为我们的盟友。如此,我们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与之相比,区区钱财,反而是次要的。”</p>

徐氏的妇人们,不论是出嫁的闺女,还是嫁进来的媳妇,其背后都站着松江府等地根深蒂固的大家族。</p>

这些大家族一个两个的或许只是寻常,但是叠加在一起,那能量可就太大了。</p>

说句不客气的,没有这些家族支持,松江知府都甭想坐稳。</p>

左梦庚始终牢记那句名言。</p>

“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把敌人弄的少少的。”</p>

如此一来,胜负之势必然逆转。</p>

尤其是想要在明末发展新阶级,以此来对抗顽固守旧的地主阶级,利益的培植相当重要。</p>

当新阶层获取到足够的利益,来到了和旧有势力对抗的最前沿时,不用左梦庚怎么去苦心孤诣地拉拢,这些新阶级自然而然就会推动着他去改造世界。</p>

松江府这边想要和左梦庚谈生意的,除了徐氏妇人之外,还有更加急切的。</p>

徐氏的姻亲和松江本地的商人们联袂登门,全都是来找左梦庚的。</p>

徐尔觉的岳父俞廷锷、徐尔爵的岳父乔炜、徐尔斗的大舅子孙和鼎、徐尔默的岳父黄真,艾庭槐、许远度、潘晓纳的父亲潘云龙。</p>

为何徐尔斗的妻子姓王,可大舅子却姓孙呢?</p>

因为王氏是孙元化的养女。</p>

没错,孙和鼎是孙元化的长子。</p>

孙元化共有三子,如今全都在家读书。</p>

除了徐家的这些亲戚之外,还有当地的大商人。</p>

“这位是张淇张望水公,行商天下,走南闯北,见识无数。”</p>

“这位是青龙镇李万才公。”</p>

“这位是沙冈镇秦止问公。”</p>

“这位是乌泥泾蔡长山公。”</p>

“这位是枫泾镇柏思叙公。”</p>

“这位是朱泾镇陈眉公。”</p>

“这位是钱门塘康西林公。”</p>

“这位是珠街阁沈有田公。”</p>

“这位是娄塘镇瞿叶瞿漫松。”</p>

“这位是南桥镇房师贡公。”</p>

听到徐骥一一介绍,左梦庚才发现,自己对古代的上海认知有些偏差。</p>

他一直以为,上海的崛起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开埠造成的。</p>

原来在明末时,上海的城市格局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p>

“估客往来多满载,至今人号小临清。老夫这个朱泾镇人,见到左将军实打实的临清人,实在是倍感亲切。”</p>

陈眉公就是陈继儒,赫赫有名的大画家。</p>

此老是朱泾镇人,今日来此,却不是来研讨学问和画作的。</p>

潘云龙代表大家问道:“中恒,据闻山东匪乱俱由你专责平定,却不知何时方休?”</p>

左梦庚有些奇怪。</p>

山东的战事,为何这些松江府的人那么关心?</p>

“敢问叔父,其中有何关窍?”</p>

潘云龙顿足,满面愁容。</p>

“你是自己人,也不需瞒你。因山东之乱,我松江府已无棉花可用,大小工坊、各家各户再无进项,怕是要饿死人啦。”</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