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常赞同左兄对于国家的论述。国家不应该是某一人、某一姓的国家,而是所有人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所有的人都应该只是因为分工而不同,而不该有高低尊卑之别。”</p>
后营到了德州,下船,整队,进入山东。</p>
黄宗羲的理论也越来越完善。</p>
明末是一个理论大爆发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荒芜的时代。</p>
在这个时代要想团结人心,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普及。</p>
那就是国家。</p>
古人更习惯用民族、王朝、地域来划分彼此,而非国家。</p>
而缺少了国家的概念,也会让许多更加先进的理论失去土壤。</p>
这一路的讨论中,左梦庚最先灌输的,就是国家的观念。</p>
对于这些人中之杰来说,国家的观念理解起来并不难,并且深为认可。</p>
不过随后对于帝王的认知上,大家就产生了分歧。</p>
最激进的茅元仪认为帝王乃是万恶之源,必须彻底废除才行。否则的话,人人的头顶有一尊神存在,那么百姓就永远都站不起来。</p>
黄道周、党还醇则持不同意见。</p>
他们认为,帝王还是有存在必要的。</p>
作为国家领袖,可以起到引领民众、团结民心的作用。</p>
一旦没有了帝王,那么偌大的一个国家将会人心涣散,各行其是,最终带来分裂。</p>
左梦庚一开始也是坚定的去帝王派。</p>
后世那么多的国家都废除了君主制,不也发展的好好的嘛。</p>
但是在多日的沟通交流中,他也受到了许多的教育。</p>
这毕竟不是一个全民都接受了先进教育的世界,绝大多数的民众完全没有权利认知。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百姓,更关心的还是自身的生存问题。</p>
加上民智未启,倘若弄出太过于超前的东西,会超出这个时代的承受范围。</p>
黄宗羲则是中间派,既觉得废除君王有道理,同样也认为保留君王很有必要。</p>
经过细致的思考,黄宗羲对帝王进行了全新的阐述。</p>
帝王作为一国之领袖,倘若尽职尽责,能够为全体民众谋福祉,那么理应得到敬重和拥戴。</p>
除此之外,帝王并不应该表现的高人一等。</p>
也就是说,帝王在保留作为国家元首的政治权力之外,不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格。</p>
这个折中的论述,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p>
在场的几人,全都不是纯朴的小白。并不会天真的以为,帝王会绝对放弃手中的权力。</p>
无论何时,权力都是无比诱人、令人痴迷的东西。</p>
既然如此,要想解放民众的身份限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稍微限制皇权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民众的身份地位。</p>
普天之下,不再有贱民,也不再有奴仆,皇帝和民众一样,也都是一个国家普通的公民,最起码可以保证百姓的基本权利。</p>
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也是左梦庚提到的另一个重要观点。</p>
他对皇帝进行了区分。</p>
皇帝既可以是大明以及之前历朝历代的那般,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那么也可以代表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脱离对土地的索取,转变为新式皇帝。</p>
只有左梦庚清楚,这种所谓的新式皇帝,也可以有别的称呼。</p>
总统、总理……</p>
只不过是世袭制的。</p>
让他能够提出这种想法的依据,还是记忆里数百年后的那些君主立宪国家。</p>
那些君王同样不是什么大地主,也没有太多的实权,但依旧可以和更加先进的政体共存。</p>
既然皇帝这个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有所改变未尝不可。</p>
大家讨论的火热,但其实也仅仅涉及到了一点点的东西。</p>
创造一个翻天覆地的新世界,这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大课题,也不是几个人三言两语就能够搞定的。</p>
这不但需要更多的人呕心沥血参与进来,同样也需要从实践中去总结和发现,为新理论提供基础,或者找出不足。</p>
左梦庚觉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才可以有些眉目。</p>
“奸臣贼子皆以结党蔑称东林,但是在我看来,东林之架构和作为,远远不足以称之为党。真正的政党,应该是一个拥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由一群志同道合的理想主义者组合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共同奋斗的团体。这样的政党,要能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命运,能够带领全体民众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今日你我在此,志同道合,有志如一,更应该团结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虽然我们的现状称之为政党还为时尚早,不如我们成立一个紧密团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组织如何?”</p>
左梦庚太明白团结的力量了。</p>
记忆里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每每都令他动容、感佩,恨不能成为其中一员。</p>
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政党还远远没有诞生的条件。</p>
不过他愿意为了那一天的到来去做准备。</p>>
柳一元仔细品味,点头道:“既然组成政党还不成熟,不如我们先成立一个会盟。当我们运作成熟,也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后,再向更高的阶段进步如何?”</p>
几个人彼此互视,心意相通,纷纷点头。</p>
再看大地,一马平川,蔓延天际,仿佛他们能够看到的未来,是那么的无垠。</p>
灿烂的阳光洒落,为这世界增添了不一样的光明。</p>
“那好,接下来,就由太冲兄、幼玄兄、子贞兄(党还醇)辛苦,研讨我们的目标。待回到临清后,再与更多志同道合之辈,群策群力,建立起妥善的章程。”</p>
三人欣然领命,当天就开始了工作。</p>
后营一路南下,乱军一路北上。</p>
终于,在德州以南的郝王庄碰上了。</p>
宽阔而一览无余的平原上,实在是适合杀戮的好地方。</p>
后营顿足,并未扎营。</p>
需要吗?</p>
并不需要。</p>
如果是对付强军,显然是要扎营的。</p>
扎营的目的不光只是为了歇宿,而是可以充当大军的后盾。一旦作战失利,还可以避入营中,依托强大而完善的工事抵挡敌人的锋锐。</p>
营盘的作用,当成城池来看待就可以了。</p>
可看到对面乱军的样子,左荣果断放弃了扎营的想法。节省出体力,快点击败乱军不好吗?</p>
乱军也没有扎营。</p>
除了徐雅晴觉得自己占尽优势外,还有一点就是……</p>
她不懂啊!</p>
不光她不懂,乱军上下就没人懂这个。</p>
这些人除了搭帐篷用来歇息之外,哪知道营盘还有其他妙用?</p>
后营如今已经显露锋芒,大军驻足之后,都不用左荣下令,各部便轻车熟路地展开了。</p>
火炮卸下来,一字摆开,布成阵地。</p>
骑兵大队终于有了马,分成两部,左右散开,护住两翼。</p>
总后大队卸下铁丝网……</p>
没卸下来,被张延呼了一顿巴掌,又给装回去了。</p>
“你们傻呀,打这些玩意儿装铁丝网。是防敌人的,还是阻碍我军冲锋的?”</p>
挨了训斥的士兵们的哈哈大笑,干脆抄起武器,给炮兵大队做起了护卫。</p>
“这一仗我来啊,必须我来。你们在清水关都打的爽了,怎么也该轮到我们第二大队了!”</p>
左华主动请战,虎视眈眈的目光盯着左永。</p>
左荣是他亲哥,又是本战总指挥,自然不会抢主攻。唯独左永这个老七,让左华很是不爽。</p>
打遵化是左永主攻,打清水关东岸阵地又是左永。</p>
第二大队在山上吹了小半夜的冷风,下来就收拾了个残局,这让左华很是不满。</p>
再这么下去,没有功劳,不是要被别人压下去了吗?</p>
感受到左华危险的目光,左永避其锋芒。</p>
“呵呵,此战理应交给二哥。”</p>
左华这才开心起来。</p>
“好,老七,是我兄弟。等回了临清,我请你喝酒。”</p>
左代在一旁不甘心,但又不敢招惹暴躁的左华。</p>
“哎,我们第三大队也没打过啥仗呢。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p>
左永凑到他身边,用两人只能听到的声音指点。</p>
“六哥,你要听我的,就让你们第三大队往左前方移动一百五十米。”</p>
左代不明。</p>
“那是为啥?”</p>
左永指着对面的乱军。</p>
“就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你觉得一顿火炮下去,能不炸吗?炸了能不跑吗?二哥他自以为在正面能打个痛快的,等那帮玩意儿逃跑的时候,他能追的上吗?你看看地形,右边是条河,水再浅,也能起到阻挡的作用。你说等下乱贼会哪个方向跑?”</p>
他这么一说,左代瞬间通明。</p>
“嘿嘿,行,老七,哥哥承你的请。这次吃到肉了,回头重谢。”</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