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44章 开工

>

“疏通河道,修缮码头,只为钞关运行,京师供给。既如此,为何不以钞关税收为股,吸纳四方财源?如此,疏通河道之钱粮指日可待。”</p>

左梦庚把办法拿出来了,惊的众人失魂落魄。</p>

谁也不曾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胆,要以钞关税银为筹码,吸引本地士绅掏钱。</p>

如果这么做,本地士绅会掏钱吗?</p>

想都不用想,只要此事获得朝廷许可,本地士绅的银子能把钞关埋了。</p>

临清钞关可是天下第一大关,每年税银比山东省的税收还要多十倍。</p>

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p>

而且还不像其他的生意,这玩意儿旱涝保收,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p>

对于临清钞关的丰厚收益,眼红者不知凡几。</p>

奈何这是朝廷的衙门,大家只能干看着,无可奈何。</p>

倘若有机会参与其中,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p>

“胡闹。钞关乃朝廷课税重地,焉能行商贾交易之事?”</p>

刘宗周第一个跳出来反对。</p>

他的想法很朴素。</p>

钞关是朝廷的,每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税银。朝廷必不可能同意这个办法,说不定还会追究在座各位的责任。</p>

侯恂也是摇头。</p>

“小辈儿异想天开,无须再提。”</p>

然而和他俩不同,张振秀大为振奋。</p>

“此法甚妙,既可解运河之困,又可收编流民,还能活跃本地财富,一举三得啊。”</p>

此时他再看左梦庚,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全是赞许。</p>

看吧,这就是见着好处了。</p>

曹文衡觉着张振秀痴心妄想。</p>

“少卿,此事在朝廷必不能得允啊。”</p>

张振秀冷哼一声,也不客气。</p>

“那便让朝廷拿出银子来,否则疏通运河、修缮码头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p>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p>

在左梦庚想来,用钞关的税收作为股本,吸引本地商人出钱,就和建设高速公路,然后设卡收费,再给各路股东分红一样,后世在所多有。</p>

然而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首先想到的是朝廷威严。</p>

这个比天还大,什么事都得靠后。</p>

张振秀之所以会同意,除了事关自身利益之外,还跟他的眼界有关。</p>

“本地建有砖窑,所产砖石供应京师需求。砖窑乃官府开办,却交由商贾经营。多年来一直稳妥,官民两便。砖窑可以,钞关为何不行?”</p>

是的,临清本地有直隶最大的砖窑。</p>

这个砖窑是官府开设的,产出的砖石因为质量好,甚至连皇宫都会采购。</p>

但这些砖窑官府并不亲自经营,而是交给了当地的商贾。临清本地第一大族路家,就是经营的此等生意。</p>

正是因为有砖窑这个公办私营的先例在,听到左梦庚希望钞关引进民间资本时,张振秀才会拍案叫绝。</p>

奈何除了他之外,其余人等虽然见识不错,但也没到这等大跨越的程度,根本不敢应承。</p>

可实际问题摆在那里。</p>

朝廷催逼疏通运河日急,完不成这个任务,惩罚降下来谁也承担不起。</p>

朝廷又不给拨钱,需要地方自己想办法。</p>

可本地士绅就算再有钱,没有好处的事儿谁干?</p>

临清又是百万人口大城,不给足钱粮就逼着老百姓服徭役,只怕立时就会乱起来。</p>

届时又是一场灾祸。</p>

种种难题如同连环套索,弄的在座诸人抑郁至极。</p>

到底侯恂是官油子,很快想到了对策。</p>

他对吴道昌说道:“吴主事,此间困厄,不如呈报朝廷,恭请圣裁好了。”</p>

这就是踢皮球了。</p>

你们上面让我们干活,又不给钱,现在我们自己想到了筹钱方法,但是要动钞关的收益。</p>

行不行,老板你拿主意吧。</p>

你要是不同意,你就掏钱。</p>

反正我们是没招了,实在不行,你就换人来。</p>

吴道昌做事未必有什么才能,但做官的本事不差。一听就明白了,登即露出喜色。</p>

“多谢若谷公指点。”</p>

这货喜滋滋回去,写了奏折,快马扬鞭送入京师。</p>

毕自严接到后,一看,也有点懵。</p>

兹事体大,他可不敢擅作主张,赶紧递到了崇祯面前。</p>

吴道昌的奏折经过了左梦庚的指点,内容颇为考究。</p>>

首先一上来,就将钞关的情况说的透彻。只要一透彻,难度就显摆出来了。</p>

接下来就是要钱。</p>

一看到要钱,崇祯就怒了。</p>

就惦记朕的小金库,朕存点体己银子容易吗?</p>

强忍着怒气再看下去,吴道昌说了:陛下,其实你不掏银子也行,臣想了个办法。</p>

听到要掏银子的时候,崇祯怒不可遏。再一看有不掏银子的方法,这心情就得到了抚慰。</p>

再一看内容,虽然要分润钞关税银,似乎过份了点。</p>

可再过份能超过让自己掏银子吗?</p>

钞关的税银可是要递解户部,进入国库的。</p>

和他的内库有什么关系?</p>

如今钞关已经交还给户部了,钞关的税银也到不了他这个皇帝的手中。</p>

既然没有损失,京师的危局又必须尽快解除,崇祯做出选择的速度快的令人发指。</p>

三日后,当临清众位官员收到崇祯准许的旨意时,所有人都懵了。</p>

这居然可以?</p>

来不及多想了,机会难得,临清本地士绅之踊跃,惊爆了官员们的眼球。</p>

张家一万两,柳家提供粮食,耿家提供工具,路家提供建材,还有各路商人的捐献,钞关竟收到钱粮共计十五万两。</p>

疏通河道、修缮码头的资本,有了。</p>

因为此事是左梦庚的主意,众人将他请了出来,主持参股事宜。</p>

这是左梦庚第一次站到了世人面前,表现是那么的惊艳。</p>

经过他的筹划,各路士绅、商人和钞关达成了参股协议。</p>

各路士绅、商人以银子、粮食为资本,投资钞关运营。钞关则以税银收入为股本,每年向各位股东分红。</p>

按照协议,钞关背后的朝廷为最大股东,拥有钞关的控股权和经营权。各路商人参与分红,但拥有监督、查账等权力。</p>

朝廷和士绅、商人的占股比例,为6:4。</p>

朝廷为6,士绅、商人为4。</p>

士绅、商人又在细分,按照各家出资比例拥有股权。</p>

钱粮到位,开工也就没有阻碍了。</p>

在左梦庚的建议下,瞿式耜跑到城外的流民中大肆招工,凡是青壮劳力全都要。</p>

流民给官府干活,官府管中午、晚上两顿饭,每天还有十五文的工钱。</p>

坦白来讲,这个报酬堪称剥削了。</p>

可对于流民来讲,他们还能要求什么呢?</p>

有饭吃,还有钱赚,总比困在城外的风雪里饿死强吧?</p>

一时间,流民蜂拥报名,差点酿成踩踏事故。</p>

最终,瞿式耜从流民中招收了三千多名青壮劳力,成为了疏通运河的生力军。</p>

这份工程,好处颇多,左梦庚也为自己人谋了利。</p>

他带着买来的衣服、锅灶等物品去了庄子,集合了全体庄户后,说出了他的想法。</p>

“钞关那边马上就要开工,三千多人吃喝拉撒,每日都是不小的开销。最主要的是,给这三千多人做饭,官府也是给报酬的。我和明府商量了,把这个做饭的活计要了过来,交给你们。能不能做好?”</p>

因为左梦庚带来的衣服,庄子里再没有光屁股的人了。</p>

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听到有钱赚,一个个高兴坏了。</p>

老秦头笑的眉眼都看不见了。</p>

“大少爷真是菩萨啊,免了俺们租子不说,还给俺们找了活路。没说的,老少爷们,都要拿出本事来。到时候谁要是丢了大少爷的脸,俺第一个饶不了他。”</p>

庄户们纷纷呼应,打定了主意,一定好好干。</p>

张延谨慎一些,问道:“少爷,这给劳工们做饭,有啥讲究吗?”</p>

左梦庚笑了。</p>

“都是和你们一样的穷苦人,能有啥讲究?不过你们记着,这些劳工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大冷的天还要下水,吃不好是要闹出人命的。”</p>

他环视着所有人,严肃地道:“我的要求不多,但你们必须要做到。做饭的粮食不缺,所以你们要给够。可以做的不好吃,但不能缺了。盐也不缺,不准克扣。”</p>

他杀气凛然,令人不敢直视。</p>

“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我可是在明府面前打了包票的。到时候你们哪个要是给我拉了胯,可得用脑袋补上。”</p>

众人悚然,最后一点懈怠都没有了。</p>

哄然称是后,整个庄子都动了起来。</p>

大家伙收拾收拾,推着独轮小车,带着家伙,直奔码头。</p>

因为一场血战,码头如今无比荒凉,到处都是空地。</p>

老秦头、张延带了人,随便找个地方,就支起了做饭的棚子,开始忙碌起来。</p>

粮食、盐,都是本地大户提供的,数量十分充足。</p>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气就开始弥漫在码头的上空。</p>

那些埋头苦干的流民们,干劲更加足了。</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