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荒野大冒险 第五百四十三章 我要揍你

>

海底三十米,一场激烈的厮杀正在进行。</p>

毕方抓住岩壁,稳住身形,两道身影已经几乎消失在他的感知范围内了,即便偶尔出现,也只是一闪而过。</p>

古希腊年代,伤害海豚会被判处死刑。</p>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历史上从来都不乏类似海豚救人的故事。</p>

曼迪就是亲身经历者之一,在三年之前,他曾和众多好友在澳小利亚东海岸冲浪,在第二波大浪即将袭来之际,一条虎鲨隐藏其中。</p>

那是大洋中最凶猛的鲨鱼之一,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食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是目前所知的在其所在科属中体型最大的成员。</p>

体长最大能够达到近八米!</p>

八米,几乎是一辆小型厢式卡车的长度。</p>

它们捕杀各种海洋鱼类、哺乳类、海鸟,海龟甚至人,被喻为“海中老虎”。</p>

它们凶猛贪食,长着铲子一样的宽吻和一嘴牛排刀似的牙齿。</p>

由于身上有着像老虎一样的花纹,所以有了tiger shark的名字。</p>

曼迪遇到肯定没有八米,但也绝对超过了五米,比正常的小汽车都长得多。</p>

当时虎鲨的花纹与反射阳光的波浪纹混杂在一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它朝着曼迪急速冲来,很快进入到攻击范围。</p>

毕方很想知道当时的曼迪在想什么,或许是腿软到要从冲浪板上跌落。</p>

双方距离不到两米,曼迪的手指划过波浪,在阳光的折射下,就像是摸到了鲨鱼的皮肤。</p>

他低头向下看,就像是望着玻璃展柜里的鲨鱼标本, 很快, 他也将成为标本中的一员。</p>

就在此时, 一条海豚跳了出来,从侧面撞开了虎鲨, 将其驱离。</p>

那一刻, 曼迪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与动物最强烈的关联感,以至于铭记到三年后的今天,依旧乐此不疲的和众人说起这个故事。</p>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p>

牛港鲹与海豚的对战在毕方心中早有定数。</p>

海豚必定会赢。</p>

仅从数据上比较,牛港鲹就远不是对手。</p>

牛港鲹的时速可以达到六十公里,可海豚可以达到更加恐怖的七十公里,接近二十米每秒,极限更是能达到八十公里,二十二米每秒,快到牛港鲹根本摸不到它的影子。</p>

事实上,曾经有科学家们认为,根据海豚的自身特点及形体,它的游速怎么也不能超过20千米/小时。</p>

如果海豚的游速超过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p>

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动物强6倍。</p>

二是它采用某种奇特的方法减少阻力。</p>

这种假说,是1936年央国的一位水生动物研究专家詹·格雷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称为“格雷怪论”。</p>

海豚的肌肉并没有特殊的构造,这一点很快就被证实,当然也就不具备超自然的高效率。</p>

因此按照现有推测,那必然是第二种原因导致海豚的高速游动。</p>

是形体吗?有人猜测。</p>

并非如此。</p>

科学家做出一个海豚的模型,从体型到体表都与真海豚别无二致, 在模型上还安上了与海豚尾鳍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推进器。</p>

实验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它与海豚的速度比起来要慢得多。</p>

后经众多物理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才发现,海豚的皮肤分上下两层,上层也就是外层,弹性很强;下层也就是内层,也有很好的弹性。</p>

上层皮肤在受到水的压力时,会根据水压的程度而变得凹凸不平。</p>

当海豚进入高速运行时,身体振动所引起的紊流就会在皮肤的凹凸变化中得到调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阻力。</p>

极其神奇。</p>

除此之外,海豚看似可爱,却牢牢占据在海洋食物链的最顶端,战斗力比绝大多数人想得都要强大。</p>

鲨鱼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号称“海中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在海洋中鲜有对手,但是凶猛的鲨鱼却很少攻击海豚。</p>

鱼类怕鲨鱼,而鲨鱼怕海豚。</p>

小型海豚速度快,灵活性强,可以轻松躲过鲨鱼的攻击。鲨鱼要咬到海豚很难,但海豚进攻鲨鱼就显得十分容易。</p>

大型海豚虽然没那么灵活,但是凭借强壮的身体可以将鲨鱼撞得人仰马翻。</p>

要知道鲨鱼一旦被撞翻,就会陷入“紧张性静止”,昏睡过去。</p>

并且在生物分类学中,鲨鱼属软骨鱼纲下板鳃亚纲之物种。</p>

它们的骨骼是由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虽富含弹性且强韧耐用,但密度硬度却远远低于真正的硬骨。</p>

再加上鲨鱼没有肋骨,所以体侧下方以及腹部是它们全身守备最为薄弱的地方。</p>

海豚却是水生哺乳动物,上下颚骨坚硬,外突的吻部如同一杆锋利长矛。</p>

两者真正展开生死相搏时,海豚不会放过鲨鱼的弱点。</p>

就像用手指捅破潮湿的窗户纸——只要速度、力道合适,海豚那长矛一般的长吻甚至能直接刺穿鲨鱼的身体,给鲨鱼带来致命的伤害。</p>

而且,海豚家族中还有一位在鲨鱼界堪称“King”一般的存在——虎鲸。</p>

虎鲸之于鲨鱼世界,就像中国乒乓球之于国际乒乓球坛,是超越地狱,甚至炼狱级难度的,金字塔尖儿一般的存在。</p>

什么姥鲨、鼬鲨、鼠鲨、六鳃鲨,遇上虎鲸,统统得吓得屁滚尿流。</p>

牛港鲹虽然不是全身软骨和结缔组织,但腹部一样柔软,有着锋利长矛,超高游速的海豚根本不怵。</p>

毕方的感知圈中,牛港鲹再一次出现时,速度已经下降了非常之多,静静的漂浮在水中。</p>

毕方握紧鱼叉缓缓靠近,越靠近,感知越清晰,他能察觉到牛港鲹身上坑坑洼洼的洞,仿佛被一柄长矛反复刺穿。</p>

似乎是感应到毕方的靠近,牛港鲹想要逃跑,可一击长矛猛地贯穿牛港鲹的眼球,直击大脑,本就重伤的牛港鲹当场毙命。</p>

处理掉牛港鲹,海豚显得非常高兴,在毕方的感知圈内不断游动。</p>

是一条宽吻海豚。</p>

先前牛港鲹与海豚相争,速度太快,毕方来不及仔细感应,现在终于看出是什么海豚了。</p>>

正是水族馆里最常见的宽吻海豚,也叫尖嘴海豚,瓶鼻海豚,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各大海洋中,包括华夏的黄海、渤海等海域。</p>

吻较长,嘴短小,嘴裂外形似乎总是在微笑,在华夏属于二级保护动物。</p>

雌性宽吻海豚的寿命在80年左右,而雄性宽吻海豚由于生活压力更大,不容易过50年。</p>

这种海豚的智力非常高,有自我意识,有浓烈的感情,甚至有谋略。</p>

有人认为,海豚的智力应该排在黑猩猩的前面,仅次于人类。</p>

眼前的这条宽吻海豚体型相当大,超过两米三,体重绝对超过三百千克,这么大的体型,应当是雄性。</p>

两米三,三百千克,与之相比,才一米六,七十千克左右的牛港鲹根本不算什么,就是一条小鱼小虾。</p>

难怪会那么轻易的就被解决掉。</p>

看着海豚在自己身边游泳,毕方忍不住伸手触摸。</p>

作为一个专业潜水员,不随意触摸手中生物应该是基本准则,或许人类的一点皮屑,就会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破坏。</p>

毕方的手指触碰到了游动的海豚,这头宽吻海豚显得十分平静,毕方用力按压,隔着潜水服都能感受到,海豚的皮肤光滑如丝绸、质地若海绵,美丽非凡且质感极佳。</p>

静静的等待了一阵,又有一只流线型的生物闯入毕方的感知圈。</p>

又是一只宽吻海豚,它同样在毕方身边游动。</p>

雄性宽吻海豚通常独自生活或2~3只组成一个小群,他们只在短期内会加入其他雌性宽吻海豚的大群。</p>

值得一提的是,宽吻海豚群体成员之间的眷恋性很强,如果一个個体受伤,其他成员并不逃逸,而是围拢着受伤的同伴不忍舍弃,是极度富有同情心的物种,并且每一只都是如此。</p>

从这点上来看,海豚比之人类都要高明不少。</p>

在这个星球上,海豚的聪明程度仅次于人类。</p>

它的大脑重量几乎跟人类一样,在1.5千克左右。</p>

人类的脑占比是地球所有动物中最高的,大约是2%,而海豚排第二,大约是1.5%。</p>

另外,海豚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为180亿个,比人类的130亿个还要多。</p>

所以,海豚在大脑综合数据指标方面,是远远强于其他动物的,它们仅次于人类。</p>

海豚能用超声波感知人体的骨骼结构,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是人类。</p>

它们经常解救落水的人类,将溺水的人托举到水面上呼吸,就像解救自己的同伴一样,它们也会为了救人类而与鲨鱼搏斗。</p>

为了研究海豚,人类做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其中有个秘密实验直到50多年后才得以曝光。</p>

1963年,由NASA资助,在美属维尔京群岛对一只名叫Peter的雄性宽吻海豚进行了一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海豚是否能学会人类的语言,并成功与人类进行交流。</p>

实验团队布置了一个装满水的房间,让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女性研究员与Peter生活在一起,每天24小时不分离,一起吃饭、睡觉、学习、娱乐。</p>

这样好让玛格丽特像母亲教孩子一样教Peter说英语,并让它听懂和理解人类的语言。</p>

海豚虽然没有声带,但是它们可以利用头顶的气孔来发声。</p>

海豚Peter展现了惊人的学习能力,不到两周,它就学会了说“one、two、three”这些数字,还有“hi、hello”这种简单地打招呼,并且最终学会了700多个英语单词。</p>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Peter并不是简单地“鹦鹉学舌”,因为当玛格丽特对它说“work,work,work”,意思是叫它学习时,它真的能听懂,并且回答“play,play,play”,告诉玛格丽特它不想学习,它想玩耍。</p>

甚至当Peter想吃鱼时,它会对着玛格丽特说“Fish in bucket”,意思是它想吃桶里的鱼。</p>

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p>

Peter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只想和玛格丽特亲近,它每天用各种方式来吸引玛格丽特的注意。</p>

当玛格丽特因为去上厕所而离开它时,Peter会变得烦躁不安。</p>

当玛格丽特跟别人通电话时,Peter会对着电话大喊大叫。</p>

显然,它是吃醋了。</p>

Peter已经爱上了玛格丽特,这让研究团队认为实验正在向他们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于是实验被终止了,他们把Peter和玛格丽特强行分开,玛格丽特虽然不愿意离开Peter,但她对此也无能为力。</p>

当Peter发现玛格丽特再也不出现的时候,开始变得异常愤怒,它不停地在水池里游来游去,不断喊着玛格丽特的名字,不吃也不喝。</p>

几个星期后的某一天,Peter潜在水池底下,拒绝到水面上来呼吸,它把自己憋死了。</p>

海豚的呼吸方式是和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人类是绝对不可能通过憋气自杀的,因为在窒息昏迷后,身体本能会放开呼吸。</p>

但海豚的呼吸需要大脑而不是植物神经控制,因此每呼吸一口气都需要主动地去操纵肌肉。</p>

这是过去的科学观点,人们以此来解释海豚憋气自杀的原因,并广为流传。</p>

但理查德告诉毕方,这是不准确的。</p>

有人曾用复杂完整的麻醉实验证明,海豚的呼吸既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主动控制的。</p>

它们可以通过闭合自己的气孔,来达到窒息自杀的目的。</p>

所以一切都证明了。</p>

这只海豚殉情了。</p>

自杀是什么?</p>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代科学如此法克,可依旧不完全理解人类为何会自杀,人类自杀的危险因素仍然没有确定。</p>

丑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自杀行为列为“需进一步考虑的障碍”。</p>

甚至构成人类自杀的决定因素也存在争议——这既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问题,也是哲学和语义学的问题。</p>

更有人指出,即使是在人类中,青春期前的儿童,或有发育障碍的儿童中,也很少有自杀的行为。</p>

人类的孩童都无法理解自杀的概念,最聪明的非人类动物智力水平也不可能超过人类青少年,期望它们能理解自己的死亡,并拥有执行自杀行为的能力,似乎就更不可能了。</p>

在毕方看来,所谓自杀,要求行为者必须有自我意识,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并有能力执行一系列明知会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p>

一切都证明了,海豚具有极高的自我意识。</p>

这次实验因为涉及伦理道德问题,资料和档案在当时被封存了起来,一直没有对外公开。</p>

直到2014年,这次实验终于被解密。</p>

毕方缓缓吐出一个气泡,他看着身边的海豚,缓缓握拳,全身的肌肉都被调动起来。</p>

他狠狠一拳击打在海豚的脑袋上。</p>

你帮助了我,但是很抱歉,我要伤害你。</p>sxbiquge/read/12/12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