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公主芳心

>

两人一前一后回到太子居所,门口站着两个侍女,房俊看了看觉得眼熟之时,两个侍女已经上前敛裾施礼:“奴婢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越国公。”

房俊这才认出,应该是晋阳公主身边的侍女。

果然,两人刚进屋,便见到一个少女迎上前来,声音清脆动听:“太子哥哥,姐夫!”

不知怎地,房俊每一次听到这一把好听的嗓音,心里都会感觉无比偎贴舒坦,情不自禁便露出老父亲一般的微笑……

今日的晋阳公主罕见的一袭盛装,身上绛色宫裙繁复华美,裙裾曳地,行走间露出纤秀的绣鞋脚尖。一头青丝盘成一个端庄的发髻,缀满珠翠,一只精美华贵的华胜插在发髻间,愈发衬得娇靥如花、眉目如画。

李承乾见到幼妹,也露出笑容,笑呵呵道:“兕子今日怎地有暇,到为兄这边来?”

说着,走到案几之后,跪坐在厚厚的地毡上,自有内侍奉上香茗。

晋阳公主却上前拽住房俊的衣袖,一双亮闪闪的美眸紧盯着房俊的脸,然后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关切道:“听闻姐夫此番前往洛阳,沿途遭遇叛军阻截偷袭,可曾受伤?”

看着小公主一脸毫不掩饰的关切,房俊心里暖暖的,抬手想要**她的头发,却又止住,太子还在一旁看着呢,这般亲昵的行为有些不妥……

笑道:“区区乌合之众,如何放在微臣眼中?微臣有公主殿下鸿运护体,自然逢凶化吉、百毒不侵。”

晋阳公主一双美眸便笑得弯如月牙,虽然知道房俊在哄她,可心里却抑制不住的欢喜,拽着房俊的袖子与他一同坐在李承乾下首,雪白纤秀的柔夷给房俊亲手斟茶,美滋滋道:“姐夫前往洛阳这些时日,我每日去长乐姐姐那里,与她一同吃斋打坐,给姐夫向三清祈福,祈祷姐夫毫发无伤、平安归来,如今三清显灵,心愿得偿,回头还得好生感谢一番。”

盛世佛门乱世道,天下大乱、王朝初建之时,佛门守着金银财宝关闭山门潜心修佛,不问世事,道家则云游天下寻找机缘;待到王朝稳固、天下兴盛,佛门开启山门广纳信众,房贷收田置办产业,积蓄财力扩充庙宇,道家则被驱逐出主流之外。

眼下大唐初建二十余年,天下方定,兼且李唐皇族奉老子为祖,定道家为国教,故而道家方兴未艾,由帝王至权贵再到贩夫走卒,皆信奉道家。

不过这只是时代潮流而已,有人笃信不疑、奉之以诚,也有人装模作样、敷衍了事。

似晋阳公主大抵便是后者,平常时候将三清道尊弃若敝履,想起有用的时候再摆上高台拜一拜……

佛门则默默的积聚势力,运作谋算一系列宣传之手段,比如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比如召集天下佛门精英汇聚长安翻译佛经,使得佛门盛事天下皆知,酝酿着压制道家,卷土重来……

房俊拈起茶杯呷了一口,鼻端香气萦绕,小公主在身边笑靥如花,一时间分不出哪里是茶香、哪里是体香……

心中跳了一下,迎着那双明媚如春水一般的眼眸,欣然笑道:“怪不得微臣此番逢凶化吉,原来的确是沾了殿下自三清道尊那里求来的洪福,殿下厚爱,微臣感激涕零。”

晋阳公主登时神采飞扬,抿着粉润的菱唇,精致的琼鼻“嗯”了一声,柔声道:“你知道就好。”

“咳咳!”

一旁的李承乾一脸阴沉,见着自家妹子与旁人亲近,对他这个兄长视若无睹,心里酸的厉害,指了指面前案几上的茶壶:“兕子来给为兄斟茶。”

“哦。”

晋阳公主冲房俊展露一个甜美的微笑,盈盈起身,跪坐在李承乾面前的案几一侧,素手轻抬,给他斟茶。

房俊抽了一李承乾一眼,撇撇嘴暗自腹诽:这个柠檬精……

>

喝了半壶茶水,说了一会儿闲话,晋阳公主便告辞离去,给君臣二人留下议事之空间。

李承乾看着幼妹窈窕纤细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收回目光,看着房俊,意有所指:“若非此次兵变忽如其来,且旷日持久,想必父皇凯旋之日,已经给兕子定下亲事,择日完婚。”

说到这里又顿住,眼神中悲戚之色难掩。

如今父皇已经驾崩,即便兵变能够平定,身为嫡女的兕子亦要守孝三年……

房俊明白李承乾言中之意,只得含糊道:“晋阳殿下自幼多病,身体孱弱,臣自然大为关心爱护,故而殿下与微臣亲厚,实乃常理。如今殿下已然及笄,秀外慧中、体魄茁壮,确实应该择选良婿,早日完婚……殿下也毋须担忧,固然需要守孝三年,但身为天下公主、金枝玉叶,又是这般秀美聪慧、兰心蕙质,京师俊彦必然趋之若鹜,不乏良媒。”

公主与皇子不同,一旦新帝继位,后者需要考量站队问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性命不保。但公主只是一个身份问题,无论李承乾登基亦或是李祐为帝,还是哪一个皇子上位,都必然对各位公主予以优待。

历史上李治便是如此,但凡能够威胁到他的兄弟都被他一一剪除,要么谋逆要么横死,绊脚石铲除得干干净净。然后对自己的姊妹却极尽宽容宠爱,给予天下人一个“温厚仁爱”之形象。

实则背地里之心狠手辣,千古帝王少有人及……

不过再想到晋阳公主似乎对成婚下嫁极为抵触,甚至请求他配合给李二陛下演了一出“根骨孱弱不宜成婚”的好戏,又觉得有些头疼。

隐隐约约间,小公主那一缕情愫似有若无的缠绕在他身上,他也并非一无所觉。只不过他的确将晋阳公主当作妹妹甚至女人一般的疼爱宠溺,面对这样一份情愫实在是不知所措。

总不能“不拒绝”“不负责”吧……

这话题若是仅需深入下去,房俊深感尴尬,便岔开话题,问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置李元景、柴哲威二人?”

李承乾收起悲戚之情,喝了口茶水,摇头道:“孤虽然对二人深恨之,恨不能将其大卸八块,却不能只顾私愤。这二人身份贵重,一个是天潢贵胄,一个是当朝勋贵,定要三法司刑讯之后明正典刑,否则天下权贵必定人人自危,于局势不利。”

为什么历朝历代,皇权不断受到臣子之挑战,并很多时候受到钳制?就是因为皇权之下,帝王一言九鼎、言出法随,可一言而决人生死,这使得贵胄大臣惶惶不可终日,总不能大家尽心竭力为了帝王效死,结果帝王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便可肆意杀伐吧?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乃贵族阶级固有之特权,虽然历朝历代多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使得权贵与庶民天然的划出等级分别。

然而这远远不够。

对于权贵阶级来说,犯罪之后可以免于庶民同等之刑罚,却也不能将生死交由帝王一言而决之。

人心有喜恶,更有亲疏远近,将性命交由皇帝决断同样风险太大,所以最为理想的状态便是一旦权贵犯法,可区别于庶民之刑罚,却又有着另外一套准则律法来予以审判,而不是由皇帝一言而决。

当然,这一点基本很难做到,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针对庶民、贵族而施行两套法律。

如此,对于贵族来说一旦犯罪,最好的结果便是能够经受三法司审讯,而后对照律法之规定,酌情予以处罚。

眼下兵变汹汹,即便能够击溃叛军维系正统,天下也将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波及影响,人心惶惶在所难免。若是到时候李承乾登基乾纲独断,将李元景、柴哲威二人处以极刑,势必引发皇族、勋戚之惶恐——毕竟这场兵变之中,不知多少人左右逢源甚至暗度陈仓,与关陇叛军纠缠不清。

杀李元景、柴哲威容易,可一旦引发群贵集团的群体恐慌,则很容易造成帝国高层跌宕不休的混乱,对于收拾乱局、振作朝纲极为不利。

所以说,即便身为九五之尊的天下帝王,也绝无可能言出法随、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