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九百四十七章 清算

“现在伦敦方面向大齐抛出了议和的橄榄枝,我认为这是一个胜利,虽然我不赞同通过非武力手段解决两国争端,不过为了兆亿民众的福祉,帝国应该拿出和平的诚意!我以大齐皇帝的身份建议,议员们重新进行投票,决定帝国下阶段对外政策!尤为重要的是,要尽快通过法案,全国范围清理叛徒。”

人们都希望接下来大齐将进入和平时代,帝国的精力不应该再浪费在这场愚蠢的战争上。

所以当听到皇帝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很多人乐观的相信,和平已经降临。

战时经济政策终于过去,一切都将恢复正常。

或许明天,大家餐桌上将会重新出现面包和牛肉,酒水供应也将不受限制。

普通人能像开战之前那样,随随便便吃到最新鲜的水果,以最低廉的价格享受到**的苹果,罗刹的鱼酱,法兰西的红酒,以及安南的榴莲。

不过事实证明,是大家想多了。

自刘招孙创立齐国以来,在折腾民众这方面,历任大齐皇帝可谓遥遥领先,深得商鞅韩非子等法家先贤的真传。

齐英战争虽然告一段落,不过另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

~~~~~~~

从伦敦赶来的英国全权大使惊讶的发现,天心城方面提出的停战价码非常之低。

低到令人发指!

齐国人甚至没有向不列颠人索要战争赔款!

战争发生在齐国东南,整整一年时间,战火燃遍了帝国东南最富庶的几个省份,成千上万间房屋被烧毁,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土地。

因为这场战争而死去的民众,没有三万,也有五万。

须知当年征服安南之战,齐军总共伤亡不过也才区区一万五千人。

面对安南之战的损失,当时的皇帝刘堪,竟然连下三道罪己诏,向天下臣民谢罪。

如今几万人死伤,数十亿圆齐国币的损失,被外交官员轻描淡写,挥一挥衣袖,带走一片云彩。

用帝国国防部官员的话来说:“战争虽然给两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不过我们向前前,齐英之间,不如一笑泯恩仇,过去的事,就让它随风去吧。”

一笑泯恩仇。

然后就当着各国大使的面,与英国人举杯庆祝,预祝两国和谈能够取得成功。

是的,大齐不是成功就是在成功的路上。

不列颠使者手举酒杯,迟迟没有将酒喝下去,他迟疑了半晌,诧异道:“请问放弃赔偿,是你们齐国人的意志吗?”

“哈哈哈哈!”

那官员像是听到了一句极好听的笑话,笑得腰都弯了下来。

他大手一挥,意气风发道:“托马斯先生,你说齐国民众意志,我都觉得好笑!”

托马斯诧异道:“为什么好笑?”

“因为我国民众根本就没什么意志。”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外交官停顿片刻,接着道:

“我国乃是议会制国家,议会的决意便是国民的意志,实不相瞒,免除赔款的决意是皇帝和首相共同做出来的。不容置疑。”

“不容置疑!”他又特意强调了一遍。

接下来开始谈论和平条款的其他内容。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定,不列颠国王麾下的所有战争力量将立即退出东南沿海。

外交官忍不住问道:“那驻军呢?驻军驻在哪里?”

“无需担心。”英国大使接着道:

“议会已经通过决意,将舟山群岛租借给齐国,租期99年。至于租金,就按一年五万英镑计算,不还价!”

英国佬目瞪口呆。

没想到五万英镑就能租下这么大一片海岛。

须知临行之时,乔治国王给自己的底线是一万两千英镑,规定议和时不得高于此数。

这样的和谈结果出乎英国人意料。

只是齐国人主动放弃战争赔款,是这些锱铢必较的英国人不能理解的。

“不过我们有个条件,”

齐国官员吐字清晰,每一个英语字母发音字正腔圆,一口浓郁的伦敦腔。英国大使这才想起来这位官员原先在伦敦居住过二十多年。

“请讲。”

齐国官员深吸一口气,像是要从口中说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接下来我国将进行全民审判,希望贵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不要干涉!”

全民审判换个说法就是抓间谍。

这是帝国经常爱做的事情。

~~~~~~~~~

受雅冷基孔坤病毒的影响,大齐与不列颠的战争陷入了停滞。

相比“全世界的正义公平”,不列颠人显然更在意自己的生命。

和议之后,英国人驻守舟山群岛,原地休整,看样子短期之内不会再向北方推进。

于是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战争是沉重的负担。

战争是吞金兽,刘玄已记不清议会在东南战场上一共投入了多少金钱物资。

皇帝的近卫军实力在不断衰弱,各藩反倒乘机壮大实力,好多原本并不靠海的省份,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战舰和飞艇。

刘玄非常担心随着实力的衰减,各藩又将陆续摆脱天心城的控制,这些骄兵悍将,指不定会相互攻伐,将几亿人口拖入地狱。

~~~~~~~~

不久之后,派往天心城的英国使者终于再次回来了。

天心城议和。

英国人开出了他们认为很好的条件,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放权,完善议会选举制度······

最后这位乔治国王对战争结束志在必得。

然而英国人的条件,齐国皇帝和他的近臣们根本无法接受。

战争从事实上来说,已经结束了。

欧洲人想拯救这片土地,用他们秉持的自由民主公正等理念,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要说欧洲人的理念与新政相悖,为齐国皇帝大臣所不容,即便是刘玄照搬欧洲规章制度彻底改革大齐,必然也会遭到举国上下潮水般的反对。

进退维谷。

还好**之间存在共振。

皇帝的答复颇为简单:“只要他们不干涉齐国内政,只要双方还能在一起交往。”

英国人开出的停战条件颇为简单,只要齐国完成全面的制度改革,赋予民众更多的自由,允许国外商人进入帝国重点民生领域,比如石油冶炼,马车运输,舆论经营等。

天心城的重心由外部转向了内部。

战争尚未结束,大齐内部开始大规模抓间谍。

间谍到底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和他的亲信们相信有人在投毒。

否则疫情为何蔓延如此之快呢?

抓间谍是凝聚人心最快的方式。

皇帝为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可是,如果目标因为手段变质,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总之民众需要仇恨。

这车后如

于是舆论机器再次开动起来,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英国人。

可是,英国人能有什么错呢?

无非是他们都不熟悉齐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