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大人安坐,本官先去安排一番,稍后便回!”</p>
李元坐不住了,也顾不上失礼不失礼,急急忙忙出了待客厅。</p>
“嗯嗯,刺史大人请便!”安禄山微笑着,一直目送李元走出门去。</p>
望着李元急切的身影,安禄山嘴角撇了撇,似乎很是不屑,而后冷笑一声闭目养起神来。</p>
李元也不想想,安禄山刚来蒲州才几天?不仅知道玉真公主,还知道杨钊这号人物...这些信息都是从哪来的?</p>
可惜,李刺史只顾着准备迎驾,根本没在意这些。</p>
.....</p>
蒲州城以北三十里外;</p>
此处有一座高山,名曰云峰山。</p>
峰峦重叠、高低错落,青烟缭绕、鸟兽齐鸣。是众多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地,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至此游玩的才子佳人。</p>
...</p>
云峰山下,竹林内、溪水畔;</p>
片片绿竹随风摇摆,其中正有一座草庐静静坐落。</p>
草庐由竹、木、青石混建而成,形貌很新,似乎刚刚建成不久,四周有简易的木制栅栏围绕,一个清雅宁静的小小院落就此而成。</p>
此时,小院中正有一男一女..</p>
二人相貌不凡、甚有气度,围青石台相对而坐。</p>
男子四十六、七岁,一袭白衫、身形高大,面续长髯非常齐整,仔细看去应该是精心修剪过。</p>
对面那位女子原本年纪稍大些,不过其气质儒雅、容貌端庄,看上去比男子要年轻的多。只是女子一身道袍格外显眼,表明了她的道人身份。</p>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和他的“绯闻女友”、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p>
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传闻是真是假,世人很难分辨,但是他们的关系确实很好...好到李白隐居时就住在终南山玉真别馆,这可就值得推敲了....</p>
总的来说,人们更愿意相信传闻是真的,因为,也只有公主,才配的上这位大唐顶级流量红人。</p>
此刻,这位全民偶像就坐在石凳上,与玉真公主相视对饮。</p>
当然了,李白饮的是酒,玉真公主饮的是茶汤。</p>
唐代的酒有很多种类,浊酒、果酒、米酒、清酒,其工艺亦各有不同。</p>
其中果酒主要以葡萄酒为主,最初由西域引进,由于其美味异常,备受爱酒人士的推崇,逐渐在大唐境内传播开来。</p>
此时间,李白杯中所盛正是紫红色的葡萄美酒。</p>
“当今圣上五日后将驾临蒲州,城内上下一片喜气,百姓们只等一睹天颜呢..”</p>
李白放下酒杯,微闭双目细细品味着佳酿的甘甜,浅笑着说道。</p>
玉真听罢微微一愣,问道:“无缘无故...皇上怎么到蒲州来了?”</p>
“据说是为了接见平庐、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东北边境屡战屡胜,目前已无大碍。安禄山亲自赶来报捷,皇上很高兴,就近选择在蒲州接见他。”</p>
李白说话间又自斟了一杯,然后一饮而尽。</p>
“嗯...”</p>
玉真公主点点头,抬眼看了看李白,微微一笑道:“这倒是个机会,你...有没有想法?”</p>
听到玉真公主的话,李白也是一怔,挑了挑眉,道:“自辞官隐居至今...已有五载,虽说是受张洎谗言诬陷…终究还是皇上的心意,如今又有何颜面回去呢…”</p>
李白这番话说的很平淡,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不甘心。</p>
世人皆认为李白崇尚自由、淡泊名利,更是给他贴上了不羁和浪漫的标签..</p>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学成文武艺、报于帝王家,追求功名、一展抱负,是每位男儿的心中梦想。</p>
如果真要说淡泊名利,那是在李白二十四岁之前,青年时代的他游遍山河、阅尽美景,的确很是不羁。</p>
然而,为什么后来开始追求仕途、甚至不惜走玉真公主的后门呢?</p>
或许跟他的第一段婚姻有些关联...</p>
二十七岁时,李白凭借名气和才华,入赘成了一位退休宰相的孙女婿。在古代,男子入赘很少见,地位更是...不提也罢...哪怕你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才子!</p>
数年后,李白受够了府中冷眼,辞别爱人再次踏上巡游之路,这时的他,心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p>
相对于诗歌和爱情,李白发现他这些年忽略了一件对男人来说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丈夫的立世之基:功名!</p>
本来依李白的文采,想做官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他的家世有些扑朔迷离。</p>
唐时的世家门阀是官员的主要来源,没有世家豪门支持,再有才华也很难入仕。</p>
李白除了是退休宰相的孙女婿,对于自己的家族背景,似乎隐藏着重大的秘密,整个家族都神神秘秘的...很奇怪。</p>
李白自己从来不对外人细说,即便是好友也不知道,大家只能自行猜测。</p>
有人说他祖上来自安西四镇的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也有人说来自西域。不管哪个是真的,在大唐来说都属于外来户、客籍,俗称黑户...无法参加科举。</p>
纵然才华横溢、苦无求仕之门,无奈之下李白只能另辟捷径。</p>
多年周折之后,在朋友元丹丘的介绍下李白认识了出家为道士的玉真公主,并且凭借一首《玉真仙人词》成功打动了这个皇帝的亲妹妹。</p>
最终,在玉真的推荐下,时年已经42岁的李白受到李隆基的召见,迎来了仕途的第一春。</p>
李隆基很欣赏他的文采,当即封为翰林待诏。此官虽然没有品级,却可以随在皇帝身边,大有可为。</p>
只可惜,李白的才华和人气都太过耀眼,遭到当时翰林院一把手、大唐文学界“大佬”张洎的嫉妒,没事就到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坏话,什么迟到早退、不注意形象、说话不过大脑、喝酒误事等等之类的吧....</p>
还别说,张洎虽然没安好心,说的却都是事实,李白的确就是这种表现...</p>
久而久之,李隆基很生气,渐渐开始疏远李白。</p>
最后,自律性太差的李大诗人只能主动申请辞官...</p>
在李白提出辞官的时候,李隆基一句挽留的话都没说,哪怕是行事上的挽留也没有,立马就答应了...</p>
这让李白很受打击!</p>
不过李隆基对李白还不错,给了他很多辞官安家费,足够李白浪好几年。</p>
转眼五年过去,提起往事种种,李白终究心有不甘啊…</p>
</p>sxbiquge/read/2/2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