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书香闺秀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美诗篇

大船上。</p>

大部分人还在细细咀嚼着饭食。</p>

见到刘子烨已经吃完,而且开口说想看看。</p>

既然他都已经说到了,那李纵自然也不可能不给他看。</p>

在检查了一遍过后……</p>

便给侍女示意,把整张桌案都移过去。</p>

其实——</p>

船上的光线并不能算很好。</p>

虽说位置旁边就有一灯笼照着,但方才他写的时候。</p>

也还是感觉有些吃力,尤其是纸面太小,而字数又太多。</p>

他不得不眯着眼,全神贯注地写,才能保证纸面的整洁,字体的工整。</p>

但虽则如此,这昏黄的光线,倒也给了他一种很不错的感觉。</p>

就很古朴,仿佛在黄卷青灯下。</p>

默默地写诗。</p>

……</p>

桌案很快便朝着刘子烨那边移过去了。</p>

而李纵这边,也是回过头来,看了看莺儿,顺眼再看了看第五银翎这个郡主。</p>

一个是想看看两人有没有在好好吃饭。</p>

另一个,也是在观察莺儿。</p>

他今天这么厉害,会不会有点吓着对方。</p>

不过……前面他都有了铺垫了。</p>

应该……怕是不至于了吧。</p>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跟之前的诗都不同。</p>

可能之前的诗也很好。</p>

但是,这一首,却是好得不像是正常人能写出来的。</p>

李纵其实主要是担心莺儿接受不了。</p>

……</p>

莺儿自是不知道他夫君为何忽然回过头来看她。</p>

其实……</p>

她现在就有些接受不了。准确地说,是接受不能。</p>

——为何她夫君这诗出一首也就罢了,怎么还不停地出了。</p>

另外……还有,那个小娘子。</p>

她倒不认为,夫君会对那小娘子有什么想法。</p>

可女人天生的直觉却告诉她。</p>

不能让夫君跟这人走得太近。</p>

此时看到了夫君的目光,她稍稍地皱了皱眉,然后这才回过神来。</p>

旋即脸上一红。</p>

李纵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忽然想举起酒杯跟她喝一杯。</p>

见到自己夫君忽然拿起酒杯对着她。</p>

仿佛在对她邀约。只是……</p>

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呢。</p>

就算是灯光不算很亮,他们也不能这么做吧?</p>

而第五银翎这边,则是银牙都咬碎了。</p>

这俩人为何能把她当做是不存在一样?</p>

……</p>

李纵这边小小的举动,倒是没有引起在座的人太多的关注。</p>

主要是一个,大家都在忙着用膳,第二个,则是大家都被移动着的桌案给吸引了。</p>

就在李纵向莺儿邀约,然而莺儿却根本不想回应他。</p>

不想回应他的打情骂俏的时候。</p>

刘子烨这里,也已经拿到了诗。</p>

而且由上到下,从右到左,开头第一列,刘子烨便已经看到了诗的题目。</p>

‘春江花月夜。’</p>

“春江花月夜,这的确好像有点不太合时宜,毕竟现在都已经是夏天了。”</p>

刘子烨算是现场给众人讲解李纵在这上面写得都是什么。</p>

在粗略地看过了诗题后,接下来,刘子烨便接着往下念了下去,他以八分富有感情,只不过这感情却不是其他,而大概是故作高深,且颇有几分装腔作势地,一字一句地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p>

“咦?”</p>

这开头第一句,就让他颇有些惊讶了。</p>

众所周知,古人看书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虽则说不定也有人能一目十行地看,但多数来说,应该还是十目一行,而此时,刘子烨在看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十目一行,不过这里却并非是说他读得很认真什么的。</p>

而是,正因为他采取了这种十目一行的方式,才导致了他对这首诗,无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这第一句,已经让他觉得有些惊讶了。</p>

那接下来……</p>

他岂不是会更惊讶。</p>

他不由得开始认真了起来,而且重新开始念,同时比前面加快了些许的语速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p>

简简单单的四句,直接把春江、明月、潮水,潮水最后连着平静的海的景象便描写了出来。</p>

这写景,就光是这么一读,就仿佛已经令人置身其中,画面十分静谧,十分美。而且于静中,又带着动。毕竟那是潮水,不可能停着不动。‘生’字,写得便是它的动。</p>

另外最后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似是肯定,又像是反问。</p>

于是……</p>

便让读过的人忍不住带着探究的精神,再往下接着读了下去。我看看你到底想说什么。</p>

然而这时,接下来的诗句当中却并没有再写这个了,而是忽然又起了四句。</p>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p>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p>

四句纯写景的句子,暂时还看不出来什么,而且主要是‘自己’身边的景。不过这比喻却是用得飞起。</p>

如果说第一个四句,是从大的环境去写的,那么这四句,便是暂时把环境缩回到一个相对更小,大概是‘自己’能够目视到的地方。</p>

这景物描写,只能说简单又不失韵味。</p>

刘子烨顿了顿,让众人也能反应反应,尤其是这句‘空里流霜不觉飞’其实是不太好理解的。</p>

但是!</p>

虽则是这样,只要你想象一下,大概还是能猜到,说得是什么。</p>

直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p>

便是莺儿都不例外。</p>

刘子烨这才又接着吟道:</p>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p>

这没什么好说的,前面也说了,镜头缩小了,所以前面是海上明月,现在是江上明月,江上明月如何?这里用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然后在空中,一轮孤月皎洁皎洁。</p>

能把景物写成这样的,而且词句也一点都不繁缛的,感觉当今世上,也唯有此诗了。</p>

你说这首诗词藻不华丽吗?</p>

不!</p>

其实它也很华丽,但是它却能写得让你明白。而不是像‘文幌曜琼扇,碧疏映绮棂。’这样的,读着费力不说,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拗口。它一点都不拗口,反而还让人觉得读着朗朗上口,音韵极美。</p>

正当众人都被这样的美景所打动的时候。</p>

接下来,那人也是问道:</p>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p>

这充满哲理的一问,把这首原本只是一首写得不错的写景诗,直接摇身一变,化为了一首满怀感慨和诗人迷茫的抒情诗。</p>

感情出来了!</p>

代入感也随之来了。</p>

那问过之后呢!</p>

难道就在这里停下来了?</p>

不!</p>

还有下一句!</p>

这首诗并没有就此停止。</p>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p>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p>

意思是——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p>

很唯物主义。</p>

只是陈述出一个事实。</p>

甚至,这里还用了拟人的修辞。</p>

不知江月在等待着何人。</p>

长江倒是一直在输送着流水。</p>

你以为可能到这里又要结束了。</p>

然而……</p>

不!</p>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p>

众人心里听到这一句,又是一喜。</p>

喜的大概是这样的诗,千万不要让它停下来,我还能再听。</p>

然后……</p>

接下来便开始写游子跟思妇了。</p>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p>

这是谁家游子的小船,又是谁站在楼上对他进行相思?</p>

“可怜楼上月徘徊……”</p>

接下来便是描写思妇在月光下如何如何。</p>

当气氛最后被衬托到极为低沉的时候,接下来,这首诗也是教在座诸位如何写相思。</p>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p>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p>

以思妇的角度,将那份相思,可谓是写到了极致。</p>

此时分隔两地,一起望着同一轮明月,却不能与你相见,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p>

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月光的边界,鱼龙潜入水底,又跳跃起来,水纹像文字一样,想将我的哀思传递到你那边去,却只泛起那么一点点波纹。</p>

这鸿雁、鱼龙的出现,把整幅画面瞬间又升华了。</p>

而且,大雁是会在夜晚飞行的。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p>

至于鱼,就更是不用说了。</p>

思妇到这里,便写尽了。</p>

后面便是游子自己。</p>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p>

昨夜梦到有落花落到闲潭里,可怜春天已经过半我都回不了家。</p>

这听着倒不像是李纵写的。</p>

不过,也不一定,谁知道李纵有没有当过游子。</p>

即便李纵没有当过游子,那难道李纵还是思妇吗?</p>

所以,这游子、思妇,也不一定就是写的李纵自己。</p>

可能只是一个第三人称的他。</p>

当游子也写完了,其中有些部分需要改一下。</p>

比如说碣石潇湘,这个世界不一定有这两个地方,所以,也是被李纵改成其他的了。</p>

……</p>

至此,整首诗刘子烨便是念完了。</p>

读过以后,一种淡淡的相思之愁也是继续盘旋在众人的心底。</p>

久久无法散去。</p>

从一开始的对景物描写的惊讶,再到后面的相思之愁。</p>

天知道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都经历了什么。</p>

这一首诗,几乎一直都在围绕着题目,也即是“春江花月夜”来写。</p>

但它又不仅仅只有春江花月夜。</p>

</p>sxbiquge/read/1/1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