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开凿大运河

蝗灾肆虐,一时半会要想平息,那是不可能的事。</p>

但有了华雄提供的方法,再加上他下达了严厉的政令,各地的官员们治理起蝗虫,格外卖力。</p>

这样一来,最起码蝗虫泛滥的趋势,就被压住了。</p>

豫州、兖州等地的百姓们,更是已经开始了重新耕种土地。</p>

“各地发来的公文里,除了汇报情况以外,对主公更是赞美有加。</p>

更有些地方,百姓们自发地为主公修建长生祠。”</p>

荀彧笑道。</p>

“我何德何能,让百姓们给我修建长生祠。”</p>

华雄哭笑不得地道。</p>

“我觉得主公的功德,不亚于圣贤。”</p>

荀彧认真地道。</p>

“不错,不管是农作物种子,还是新政,</p>

亦或是开办学堂,免费教学孩童,这都是利国利民之举。</p>

百姓们为主公修建长生祠,也是对主公的爱戴和敬佩。”</p>

李儒笑道。</p>

“对啊,古代那些圣贤,可是比不上主公的。”</p>

周仓在一旁笑着拍马屁。</p>

华雄不禁哑然失笑。</p>

他将手中的公文放到一旁,话锋一转,问道,</p>

“你们对于近几日豫州大旱,有何看法?”</p>

众人面面相觑。</p>

他们没想到,华雄思维跳跃得如此之快,直接就从蝗灾跳到了旱灾。</p>

“旱灾跟蝗灾一样,都是自然灾害。</p>

这是没办法的,朝廷只能赈灾。”</p>

荀彧皱着眉头道。</p>

其他人也是点头,同意他的说法。</p>

“我倒是有一计,可以解决旱灾。”</p>

华雄笑道。</p>

众人不由得一愣,脸上都闪过怀疑的神色。</p>

解决旱灾?</p>

这怎么可能。</p>

要知道水灾、旱灾、蝗灾,堪称古代的三大自然灾害。</p>

古人生产力不发达,面对这三种自然灾害,只能任由其发展。</p>

最终导致百姓们受苦,社会动荡不安。</p>

“主公可有什么妙计,快快说出来。”</p>

向来关注民生的荀彧,忍不住催促道。</p>

“华夏大地,北方多旱灾,而南方多水灾。</p>

如果能将南方的水,引到北方来,旱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p>

华雄笑道。</p>

“这样一来,水灾没有了,还能解决旱灾的问题。</p>

没了干旱,那蝗虫就没有繁殖发育的空间,可以说是一石三鸟!”</p>

“主公,这法子虽然听起来不错,可是该如何实行呢?”</p>

荀彧问道。</p>

“很简单,咱们可以在南方修建数个大型水库,用来蓄水。</p>

与此同时,开凿一条从北到南的大运河,将南方的水运送到北方来!”</p>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得合不拢嘴。</p>

这样的方案,简直是闻所未闻啊!</p>

大堂内陷入一片死寂,众人都陷入思索中。</p>

荀彧率先反应过来,点头道,</p>

“这个方案,我觉得可行。”</p>

“我也觉得可行,但问题是,这个方案的工程量太过惊人了。”</p>

蔡邕一脸迟疑地道,</p>

“刚刚经历过一场旱灾,国库怕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财。”</p>

华雄轻笑道,</p>

“这样规模浩大的工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p>

咱们可以分段进行,先修建从洛阳城到南阳郡地区的。</p>

至于国库空虚,反正豫州、兖州等地都要进行赈灾,</p>

那咱们就以工代赈,既能解决饥荒,又能完成工程。”</p>

华雄的一席话,让众人眼前一亮。</p>

若是以工代赈的话,那可是一举两得啊!</p>

如果真的开凿出来这样一条大运河的话,以后百姓们就再不用受旱灾、水灾、蝗灾的苦难了!</p>

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p>

若是能参与其中,只怕能名留青史!</p>

众人的目光变得炽热起来。</p>

“除此之外,修建大运河还有其他好处。”</p>

华雄笑道。</p>

众人一愣,诧异地看着他。</p>

“为了将来平定南方,加强朝廷对南方的管理,这条大运河也是必须修建的。”</p>

华雄轻声道。</p>

他的一番话,再度让所有人都惊住了。</p>

是啊,要是有这么一条大运河的话,以后南北沟通就极为方便。</p>

到时候就不用怕南方的门阀士族,跟朝廷对抗。</p>

也不用担心各州府的官员,拥兵自重,出现当今诸侯群起的局面。</p>

“主公的想法,真的是太过超前了。”</p>

“这样的方案,属下是想也不敢想。</p>

然而主公却能够想出来,甚至还提供切实的方案。</p>

属下正是佩服!”</p>

众人纷纷为华雄的想法叹服。</p>

其实华雄也是从隋唐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的灵感。</p>

他将两项工程,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个方案。</p>

只要这个方案能够成行,那么往后困扰古人的旱灾、水灾、蝗灾,都能得到解决!</p>

“你们现在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吗?”</p>

华雄笑道。</p>

“如此利国利民,一石多鸟的方案,当然可行!”</p>

荀彧第一个站出来表态。</p>

“主公请放心,就算国库再空虚,我也要让百官们勒紧裤腰带,把这个工程给完成的!”</p>

蔡邕也附和道。</p>

开玩笑,要是华雄的方案能够成功进行,到时候大汉就能更加繁荣富强!</p>

众人怎么可能反对呢?</p>

于是在全体同意声中,大运河方案被定了下来。</p>

“只是有些可惜,没办法去解决袁绍了。”</p>

贾诩忽然叹了口气。</p>

“是啊,这个狗贼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p>

徐晃也是心有不甘。</p>

朝廷刚刚灭掉蝗灾,又要开凿大运河,最起码三五个月之内,只没办法发动战争。</p>

“其实你们也不用惋惜,”华雄大笑道,“今早军情司得到情报,袁绍已经死了。”</p>

在场人顿时瞪大了眼睛。</p>

“这是真的吗?”</p>

周仓一脸惊喜地道。</p>

“当然是真的了。”郭嘉笑着点头道,“不仅如此,袁谭已经率军退回冀州,青州的地盘全被太史将军给占下了。”</p>

“这……这简直是双喜临门啊!”</p>

贾诩等人,不由得喜出望外。</p>

袁绍自白马败退回去后,就被气出病来。</p>

结果没几日,就一命呜呼。</p>

他立下遗命,让自己的小儿子袁尚接替自己的位置。</p>

大儿子袁谭听到这样的消息,怎么肯善罢甘休?</p>

于是他一边上书给朝廷,表明愿意听从朝廷号令,</p>

一边率领大军回到冀州,与自己弟弟袁尚僵持起来。</p>sxbiquge/read/3/3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