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宁 第二百三十三章 分家1

这几天谢彦信的心情一直不咋滴。</p>

谢若宁哪怕生意再忙,她还是察觉出来了。</p>

谢若宁想了想,便和谢若敏提了个建议,给祖父母另外单独立一份基金。</p>

“什么意思?另外立一份?怎么说的?那天不是说好了吗?</p>

宁儿,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赚了不少。</p>

可你要明白一点的是,这银子是每个月都要拿出去的。</p>

还不知道二老……</p>

当然了,我是希望二老能活得越长久越好的。</p>

可生意的事儿,又是说不准的。</p>

没有哪家哪户的生意一定是顺风顺水的。</p>

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p>

到时候,祖父或许还会怜惜父亲些,可你觉得那位会如何?</p>

这做人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p>

要不然,弟弟将来的压力太大了。”</p>

谢若敏是不赞成的。</p>

对,他们确实也把自家亲祖母和母亲的陪嫁都给拿回来了,表面上。</p>

实际上被人家侵吞的,不知道有多少。</p>

他们已经哑巴吃黄莲给认了下来。</p>

现在人家的亲儿子都不愿意多出。</p>

自家父亲是庶出,那多出干嘛?</p>

更何况,那多出的,将来还不是落到人家荷包里?</p>

所以,谢若敏不赞成。</p>

“也不用多出多少,一年多出五十两,祖父母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方面,确实会多些的。</p>

倘若长房和二房愿意,那么就有一百五十两了。</p>

如果一年看不完,那将来可以拨入丧葬费哪儿。</p>

祖父母不是留了一个小庄子养老兼拿来做丧葬费的嘛。</p>

咱们也算一点心意。</p>

五十两呢,也不算多。</p>

这样,父亲也会开心些。”</p>

谢若宁并不是圣母,只不过,她不想让谢彦信愁眉不展的。</p>

在她看来,每年只不过多出五十两,能让父亲高兴就成。</p>

要不然,为了点点银子,使父亲不高兴,那才划不来。</p>

自己努力赚银子养家是为了什么?</p>

还不是为了大家的生活好些,大家开心些?</p>

至于长房和二房出不出其实对她来说也无所谓。</p>

谢若敏的考虑确实周到些,毕竟,生意这事儿确实说不好。</p>

可谢若宁知道将来的事儿。</p>

知道皇太孙会上位,那么,自己的铺子有皇太孙的入股。</p>

虽然不多,可怎么着也算是打着皇字招牌了吧?</p>

不说别的,以后谁敢向自己收保护费啊。</p>

就算想上门踢馆的,也得看自己的腿够不够粗。</p>

至于生活馆,前世的时候,镇南王府可是没参与进夺嫡事件中的。</p>

人家内斗还来不及,谁有那闲功夫管别人家的事,哪怕是皇家的。</p>

所以,人家的王府还挺稳的。</p>

虽然这一世,某些事,发生了变化。</p>

但是,王妃和侧妃之间斗得依旧厉害。</p>

会不会参与进夺嫡中,她不知道。</p>

可前世的时候,世子死了,人家也没参与进去。</p>

这次,世子没死,胡侧妃死了一个儿子,重残了一个。</p>

理论上也应该不会参与吧?</p>

更何况,哪怕真的参与了,按照思路,也是胡侧妃的儿子参与。</p>

生活馆是挂世子妃名下的。</p>

所以,理论上是无大碍。</p>

哪怕有一天,世子想不开,自寻死路真参与进去了。</p>

生活馆也保不住,皇太孙上肯定能保住自己。</p>

到时候,自己再和皇太孙的哪个妻妾联合做生意不就行了。</p>

抱上了最大的大腿,你说吧,怕啥?</p>

谢若宁虽然计划得挺不错的,不过,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p>

等第二次家庭会议的时候,据说是谢老太爷夫妻达成了一致。</p>

那就是每一房每年交两百四十两的银子给二老养老。</p>

另外倘若还住在老宅,那么,按照刚需交银子。</p>

倘若不住老宅,搬出去住,那么,每年交五十两银子。</p>

大管家表示,因为不住在老宅,老宅这儿咱也得保持清洁,卫生,保养不是?</p>

保证你们回来祭祖,或者哪天谢老太爷夫妇病倒你们回来侍疾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入住。</p>

最后一点,是最为重要的。</p>

那就是三兄弟一次性,每人交一千两银子。</p>

谢老太爷的意思是,三千两,再加上自己和老妻的私已,到时候购买一个小庄子。</p>

这个小庄子干啥用途呢?</p>

比方说,三兄弟给的生活费不够了,小庄子补贴。</p>

他们总不能缺银子了,向三兄弟要不是?</p>

说不定三兄弟都不住在府里。</p>

比方说,他们有生之年看病吃药的银子,从小庄子出。</p>

年纪大了,老看病吃药,总不能老向三兄弟要银子吧?</p>

三兄弟不烦,他们也烦。</p>

最后就是他们夫妻到时候的丧葬费,也从小庄子的出产这儿出。</p>

倘若不够,到时候把庄子卖了,再加上二人的私房,谢老太的陪嫁,想来丧葬费也够了。</p>

谢若宁快速的算了笔账。</p>

本来谢老太的想法是每房交八百两,那么,十年便是八千两。</p>

将来的丧葬费另外,二老的丧葬费大概也是需要五千到一万两左右的。</p>

倘若是谢老太走在前,谢老太爷为了官场,未必会大办,估计三千两也差不多了。</p>

那么,将来,谢老太爷的后事,大概也是在三千到五千两左右。</p>

但是,倘若谢老太爷走得早,谢老太为了向三房要银子,大办是肯定的。</p>

不大办,怎么侵吞银子?</p>

所以,五千两估计是起步,说不定会到八千甚至一万两。</p>

账面上操办白事的银子越多,她私吞的也越多。</p>

她当了这么多年的掌家太太,自然是门清儿。</p>

但是,由于每年八百两的生活费这样写下来,对谢老太爷也好,大伯父和自家老爹的名声也好,就有些妨碍了。</p>

这分家不是说自家人说好就行。</p>

这是要一式五份,让族长和族老,或者族里的公证人们签字画押。</p>

然后三房和谢老太爷夫妇各留一份,还有一份是要送到族里去存档的。</p>

万一哪一房的人,或者是谢老太爷夫妇哪儿,没了协议,将来可以调取。</p>

万一要告上官府,也是以存在族里的那份为主。</p>

所以,族里到时候肯定是瞒不住的。</p>

可现在不同了。</p>

在协议上的,只有两百四十两。</p>

至于五十两的房子看管费,一千两购买庄子的费用,全部不会写到协议上。</p>

这样一来,父子几人的官声那是保住了。</p>

其次,老两口的生活也是能够保证了的。</p>

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呢?</p>

肯定是谢老太爷。</p>

谢若宁偷偷的看了眼坐着的祖父,心里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p>

</p>sxbiquge/read/1/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