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铉拾起火钳夹了几块炭放入火盆,他放下火钳沉思片刻,这才缓缓道:“关于苏公请辞相国一事,朕考虑了很久,朕可以接受苏公的请辞,不过希望苏公能继续留在朝廷,担任太师一职,可以在府中静养,如有兴趣也可以参与国事,这个要求苏公能答应吗?“
苏威已年近八旬,体力和精力确实很难再承受繁重的宰相事务,之前是因为张铉迟迟没有登基,他一直在坚持,现在张铉终于登基称帝,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请辞退仕便提到日程上,苏威当然明白圣上的建议,实际上就是和裴矩一样,在朝廷继续挂名留任,裴矩挂的是太尉之职,自己出任太师,地位崇高,倒也让他心中欢喜。
苏威欣然笑道:“其实在朝廷中做了一辈子,早已习惯了朝廷各种事务,让老臣闲下来无所事事,还确实不习惯,老臣愿意接受陛下的安排,还望每天能看看朝廷简报,了解朝廷动向,老臣就心满意足了。”
张铉笑道:“这个要求不高,朕考虑让秘书监专门制作两份简报,一份是旬报,下发到地方,给太守县令们了解朝廷大事,一份是日报,是专门给三品以上重臣们阅读,如果苏公发现朕的决策有不当之处,欢迎及时指出来。”
“陛下这个方案很好,其实当年前朝文帝也曾有这种想法,但发行旬报需要建驿亭,因为驿亭建设开支太大,所以旬报便迟迟没有推行,不过提到驿亭之事,老臣倒是希望陛下能改革驿亭建设,让驿亭有利可图,而不是成为朝廷的负担。”
“相国具体说说看。”张铉饶有兴致地问道。
苏威捋须笑道:“办法很简单,把驿亭改为邸店,交给当地富户来经营,可以经营餐馆客栈,同时可以租赁骡马,再卖一些日常用品,当然,官衙的事情也要做,传递文书,置换驿马,官员差旅住宿等等,另外把官员的差旅住宿吃饭由无偿改为有偿,由朝廷发放补贴,这样一来,天下近两千个邸店不仅不用耗费朝廷的钱粮,还解决了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文书传递,陛下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张铉没有表态,只是笑了笑问道:“这个方案既然可以减轻朝廷负担,那为什么当年文帝没有采用?”
苏威苦笑一声说:“文帝绝对不允许官办私营,宁可驿亭不足,也不准民间染指,这个方案便搁置了,如果陛下能接受,老臣倒觉得可行。”
张铉淡淡一笑道:“我做事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凡事要讲究分寸,不能走极端,一味的禁锢限制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全面放开,不加以限制也同样是得不偿失,关键是要把握这个度。”
苏威感觉到张铉并不是很赞成自己的方案,便试探着问道:“那陛下觉得这个驿站的度应该怎么把握才好?”
张铉笑道:“驿馆民办不是不行,但朕觉得应该一分为二看,比如像虎牢关、函谷关这种战略要地以及中都、洛阳、江都这种重镇的驿亭就必须坚持官办,而一般地方就可以放开了,不过我的态度最好还是由官府来办,只要允许官府要有利可图便可以了,相国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苏威低低叹了口气道:“微臣怎么会不懂呢?水至清则无鱼,不给地方官员开辟点收入来源,他手下的幕僚宾客又怎么养活?他只会在别处做手脚,一定会苦了底层百姓,有些收入不如放在明面上,比如邸店收入,官田田租收入等等,这些收入就作为官衙的收入,用来支付官衙日常开支,补充朝廷拨付的不足,微臣明白地方官府的不易,很多时候,官衙有了钱才好办事啊!”
张铉负手来回踱步,苏威所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治理天下的根本问题,官员的贪污腐败,这个问题自古就难以避免,很多腐败也并非官员的本意。
比如,朝廷只管县令、县丞、县尉和主簿四名官员的俸禄,那下面办事的吏,诸如六曹、捕头、书吏、狱头等等吏员的支出又该怎么办?只能让县令自己解决,无非就是用公廨田的收入,如果收不抵支呢?朝廷就不管了,这实际上就是朝廷在制度上默许了官员捞钱补支。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希望地方官员能清廉无私,为民办事,但实际上很难办到,一是朝廷控制力不到,其次也是制度上的必然,如果真的将地方官府的官员和数量庞大的吏员也一并由朝廷来供养,朝廷很难负担得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业经济不发达,朝廷的税赋无法支撑一个庞大帝国的军队和行政开支。
所以自古以来大帝国的支撑和维持要么是靠不断地对外军事掠夺,诸如西方的帝国,要么是靠内耗,剥削民众,比如唐朝的府兵制,变相让民众负担了军费,一旦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就名存实亡了,一旦朝廷难以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帝国的衰败和崩溃就不可避免。
虽然朝廷在制度上默许官员营私贪腐,但有矛就必须有盾,不能一味地放纵官员贪墨,竭泽而渔,那样帝国很快就会灭亡,所以必须要进行监督和约束。
学会放水养鱼才是长久之道,那怎么做才能张弛有道?放多少水,养多少鱼,怎么养,怎么捕,这些都是极为深奥的学问,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便在于此,把握不好这个度的王朝往往就会走向灭亡。
目前大周帝国依旧执行隋王朝的法律,但社会在发展,各种规章制度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像苏威提出的这个驿亭改邸店的建议,实际上是有利于交通,有利于商业发展。
像隋文帝那样坚决拒绝固然不可取,可如果交给官员,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张铉也同样不允许,但如果交给地方官府,由地方官府经营,用它的收入来弥补官府支出不足,倒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想到这,张铉便缓缓道:“官办私营不可取,但官办官营,收入归地方官府,这个方案朕可以接受,也不用立刻在天下各郡实施,先找几个郡为试点,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可盈利方案,然后再向各郡推广。”
“老臣明白了,老臣回去和紫微阁相国商议一下,拿出一个方案后提请陛下批准。”
.........
自从大周帝国建立后,目前的中都城就稍显得狭小,向外扩城的呼吁不断在朝野中提出,尤其紫微宫太小,显得十分寒酸,完全不符合天下皇都的气度,这已经不是节俭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官员的朝政,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大事。
张铉在两个月最终批准了紫微阁扩城扩宫的方案,中都向东西两侧各扩十里,紫微宫同样向北扩十里,其中皇城分给十里,宫城则占三里。
宫城扩大也是势在必然,虽然张铉的嫔妃不多,但由于从洛阳过来上千名宫女及宦官,原有的宫城就显得太狭小了。
中都扩城以及紫微宫北扩的两大工程在两个月前便如火如荼展开了,但由于暴雪来袭,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在后宫北面有一条紧靠宫墙的车道,叫做积翠路,车道上的积雪已清扫得干干净净,积翠路的尽头是一座七层高的楼阁,这里是紫微后宫最高的楼阁,叫做摘星阁,半个月前才刚刚竣工,一般是用来观测天象,不过现在则是用来欣赏风景。
这时,几辆轻便马车在数十名带刀女骑卫的严密护卫下从远处疾速驶来,在宫墙的西北角停下,从后面几辆马车里下来十几名宫女,将大周帝国的皇后卢清扶下马车,在她身后,跟着贵妃杨吉儿和淑妃裴致致,杨吉儿抬头看了看高耸的阁楼,不由笑道:“大姐,现在真的可以登楼了吗?”
“应该可以了吧!吹了半个月,里面的土漆味差不多都消散了。”
卢清笑了笑,便在宫女的簇拥下向楼内走去,裴致致和杨吉儿两人对视一笑,也跟着走了进去,这时,一名老宦官带着几名小宦官迎了上来,他恭恭敬敬跪下向卢清和两名妃子行礼道:“恭迎皇后圣驾!恭迎贵妃和淑妃娘娘!”
老宦官叫王德铭,是紫微宫的内宫副总管,他原是隋帝杨广身边的内宫总管,江都事变后,他跟随萧太后北上,一直呆在紫微宫,张铉登基为帝后,卢清觉得王德铭心肠不错,而且经验丰富,便任命他做了内宫副总管。
卢清笑道:“我已经说了几次了,宫女们见了我都不用行跪拜礼,怎么王总管就改不掉。”
“回禀皇后,按前朝规矩,第一次进新殿阁都要行大礼,老奴已经.......”
卢清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有些不悦道:“不要告诉我前朝如何如何,我只知道规矩是人订的,既然这里是紫微宫,现在是大周王朝,那就按照我的规矩来办,所有宫女和宦官只是第一次召见时行跪拜礼,以后都不用了。”
“老臣遵旨!”
“前面领路吧!”
王德铭慌忙带着宦官在前方引路,卢清和众人拾梯而上,一直来到主层。
卢清之所以来摘星阁,是想给全家人找个大一点的暖阁,全家人白天起居都可以呆在一起,每人有自己的房间,但又随时可以聚在一起,风景还不错,找来找去,最终看中了这座刚建造好的摘星阁。
房间里已经点了火盆,格外暖和,但当她们走出房间,来到外面的平台上,凛冽的寒风和壮丽的景色同时迎面扑来。</div>123xyq/read/3/3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