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专门为编钟谱曲的任务,便交给了李文音。</p>
但毕竟,编钟谱早已遗失无数,随着近代华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崩溃,大量文物的损毁,想要直接奏响古音无疑是极难的。</p>
毕竟,华国的“旋宫转调”,虽然与西方音乐的“大调小调”,“变调”,“离调”,听上去似乎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起来......</p>
就好比你是一个在西方做了无数年西餐的厨师,需要用华国传统的食材调料与烹饪手法,去创造一个古代食谱,做出一道地道的华国菜。</p>
有点难为人了!</p>
毕竟,现代的音乐理论,都是基于西方古典音乐而来的。</p>
何况,华国音乐就和华国菜的煎炒烹炸蒸焖煮一样,就连旋宫转调之中,都暗涵天地韵律,顺旋,逆旋,左旋,右旋。</p>
更何况,华国五音七声十二律之上,以三种音阶形态施加于六十调上,变化出了一百八十个不同称谓的调。</p>
更令人恶心的是,在华国古代的雅乐祭祀活动中,讲究随月用律,某月用某均,是有严苛的规矩!</p>
例如现在的八月,即为南吕均!</p>
南吕均,宫音的唱名即为A!</p>
华国风无数可能性与无数种风格,便是基于这旋宫转调而来!</p>
而和声的编排,更是需要以主织体,配以五声主调的和声,主题动机与润饰中,雅乐与燕乐的音阶需要区分,同宫与旋宫系统的转掉更是要钻研。</p>
所以,在一些复杂的乐曲中,甚至是每一个小节,都可以看做一个旋宫。</p>
正是因为其中复杂的乐理完全不逊色于西方的乐理,甚至因为体系的失传,导致零散的知识更多更杂,难以统一,所以华国风的作曲编曲,难度程度max。</p>
所以,若是没有厚实的理论支持,并且为了迅速化,商业化,也必然会变得量产化。</p>
好比大街小巷的华国风似乎定了论一般。</p>
唱来唱去好像感觉都是一个样子。</p>
但偏偏有人喜欢讲三古三新的框架,还定义了一个所谓的“古风”。</p>
这样编排下,很多的华而不实的古风音乐,表面上很有古韵,实际上细致分析,就是单调的民乐 假声伪装的戏腔 五声音阶,缺乏了立体感。</p>
但实际上是五声吗?</p>
并不是!</p>
甚至调上的西方味道极为浓郁,只不过是在重音上强求了五声。</p>
亦或是光秃秃的五声没有任何的变调,旋律的走向僵硬且匮乏。</p>
要么只是皮毛,要么只是披了一层皮毛。</p>
反正听起来就是那么一个味道。</p>
而李文音接受了这个任务,必然不可能去像是写华国风流行歌一样去作曲。</p>
毕竟,古风的涵盖层面是相当之广的!</p>
搜翻了无数的曲谱后,李文音赫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曲谱,那是几乎没有。</p>
就算有,也都是残缺的,很难有改编参考的价值。</p>
还原古乐,自然是要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文化,与典籍记载的相关资料,根据古谱重编。</p>
但古谱没有......基本就等于无从下手。</p>
不过,幸运的是,在敦煌的莫高窟中,倒是挖出了一些残谱。</p>
----------------------</p>
随着王学民教授的指挥,乐团蓄势待发!</p>
观众们顿时来了兴趣。</p>
来自于千年前的音乐,会是什么样的?</p>
民乐团也随着曲目的变动,调整了一下坐姿与位置。</p>
一圈奇形怪状的乐器,围绕着编钟,时刻准备奏响。</p>
“为什么还会有竖琴啊?!”</p>
台上有观众忍不住窃窃私语道。</p>
“对啊,不是说华国的传统民乐吗?!怎么还会有竖琴?!”</p>
“竖琴难不成也是起源于华夏?!”</p>
“不可能!竖琴是起源于希腊神话的太阳神!”</p>
“不对劲,这玩意看上去像,好像还有不少不一样,估计是一种近亲?”</p>
“.......”</p>
当然,不只是这些外国人,甚至国内的许多观众都在疑惑。</p>
“这TM不是竖琴吗?!”</p>
“好家伙,竖琴的顶上雕个鸡头就是华国的了?!”</p>
“这都是从哪挖出来的乐器?”</p>
这些言论刚刚冒头,一些醉心于传统文化的人顿时坐不住了。</p>
就像是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背后说这句话的,到底是不懂装懂还是真大佬。</p>
一名穿着唐装的小老头坐在电脑前,气哼哼的用一指禅打出一个一个的字。</p>
四周的家具摆放明显颇为名贵。</p>
身边的儿子看老头这样,简直是哭笑不得。</p>
“竖琴个屁!这叫箜篌!”</p>
“哦哦!箜篌长这样啊!”</p>
“卧槽,见识了!原来箜篌是竖琴的近亲!”</p>
“确实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这玩意是东汉从古波斯传来的,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共鸣区是三角形,而箜篌属于梨形乐器!”</p>
“这是凤首双排弦箜篌,失传乐器之一,估计是复原的,与竖箜篌很相近,其余种类还有小箜篌,卧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等!不一样的!箜篌的历史五千多年,能与之相比的也就骨笛,埙,陶笛,骨哨等寥寥无几的乐器了!”</p>
“还有!那个上面雕刻的不是鸡头,那特么是凤头,意喻为有凤来仪,是一种宫廷礼乐乐器!”</p>
这么多的回复,真是有些难为老人家的一指禅了。</p>
松了口气,推了推老花镜,老头子揉了揉手指,继续与网友们混战。</p>
老头子只感觉,这些网友们与自己的交流,仿佛就像是当初懵懂的孙子在请教自己。</p>
都是可爱的小家伙啊,老头子我有必要科普一下!</p>
看到大佬洋洋洒洒的科普,网友们顿时惊呆了。</p>
谁能想到,偶然间看到的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乐器,随口的一问间,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东西!</p>
“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p>
“传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p>
“好家伙!复原的凤首箜篌?!还真是挖出来的啊!”</p>
“卧槽!涨知识了!大佬请多说点!那旁边举起来一排排的是什么?”</p>
“这个我知道,我楼下有吹的,是笙!”</p>
一名抠脚大汉突然来劲儿了!</p>
好家伙!</p>
终于有一个我认识的乐器了!</p>
哈哈哈哈!</p>
但下一刻,大汉的脸庞就僵硬了。</p>
“笙个P,那叫竽!滥竽充数听过没,就是这个竽!旁边短的才叫笙!”</p>
“哈哈哈,喜闻乐见的大佬打脸。”</p>
“是非常像笙,但实际上是要比笙大一些的,而且管子数量与管子长短都不一样!”</p>
“原来滥竽充数讲的就是这个乐器啊!”</p>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p>
看着网友们的恭维,老头顿时无比傲娇,得意的轻哼了一声。</p>
“那大佬,那个举着喇叭,像是唢呐的东西是什么?”</p>
看到真大佬的露面,网友们顿时变成了一名名谦虚的小学生,虚心的请教这。</p>
就算原本知道的,顿时也变得不敢知道了。</p>
这些乱七八糟的乐器,可能就差那么一丝丝的细节,就有另一种名字。</p>
看上去都一样,谁知道啥是啥!</p>
就好像男人分口红色号,女人分奥特曼一样。</p>
看啥都是红的,看啥都像迪迦。</p>
......</p>
老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得意的嘿嘿一笑,继续慢悠悠的用着一指禅打字,旁边的儿子眼角不断抽搐着。</p>
“那叫筚篥!也叫觱篥!读音是bili,是一种龟兹乐器,也是流行于唐代的!</p>
“好家伙!大佬知道我们没文化,还标注了汉语拼音!”</p>
“我觉得我好像小时候没好好识字!”</p>
“不,不是你的错,你的语文老师都不一定知道!”</p>
“我就是语文老师,我正在怀疑人生。”</p>
“大佬牛P(破音)!!”</p>
看着网络上洋洋洒洒的评论,老头虽然读的很吃力,但却似乎相当的得意,哼着小曲继续使用一阳指,对着键盘一顿戳。</p>
老头的儿子,早已经离得远远的,似乎有些不忍直视。</p>
“新Jiang的特色乐器巴拉曼,还保存着很好的古代筚篥的形状与音色,维语叫皮皮!”</p>
皮皮?!</p>
懵懂的网友们只感觉这个名字很有喜感。</p>
“噗嗤!”</p>
“有个乐器叫做臂力的已经让我这个撸铁男很惊讶了......”</p>
“你说的皮是哪个皮?”</p>
“我说的皮就是你真的皮!”</p>
“我看你才像个皮皮!”</p>
“我给你打成皮皮!”</p>
“好家伙!你吹的一手好皮皮!”</p>
这本来很正常的词汇,却让网友们成功的找到了梗,然后愉快的玩了起来。</p>
网友们好像找到了新的快乐。</p>
但这画风的突然转变,顿时让老头有点发傻。</p>
咋回事?</p>
啥玩意,打成皮皮?啥意思?</p>
我还刚想吟一首关于筚篥的诗呢!</p>
不过,愣神的老头并不知道,也就是万幸自己没说出筚篥的另一个称呼,不然恐怕网友们再也无法直视这件古乐器了。</p>
管子......</p>
而管子这个东西......在北方的某些地区......有歧义。</p>
尤其是不少人喜欢以“捣管子”来喻指“打飞机”......</p>
而想要演奏筚篥,不仅仅需要用手去堵上面的眼,还得用嘴吹,这样音乐才能从出口处倾泻而出......</p>
吹管子?</p>
“玉人何处教吹箫”估计要被老司机们说成“玉人何处吹筚篥”了!</p>
箫都已经被玩坏了,请放过管子。</p>
......</p>
网上网友们热切的讨论着,但音乐却在指挥的示意下缓缓响起。</p>
编钟古朴厚重的低音钟蓦然敲响。</p>
这种响声很奇特,仿佛是来自于灵魂的深处。</p>
编钟的音色,仿佛能直通仙境!</p>
一串低密的鼓声响起后,高音区轻灵的钟声便是如同玉珠落鼓,争相而鸣般庄严的响起。</p>
奇特的造型正是编钟最独特的奥秘。</p>
乐钟皆扁,如合瓦形!</p>
不仅仅是能够用钟来演奏,更是可以一钟双音!</p>
圆钟延音非常长,所以演奏旋律时互相干扰,不能成乐!</p>
就连宋人都不懂!</p>
但战国之时却已经拥有了这样恐怖的铸造,冶炼,音乐水平!</p>
两段圆弧形成的奇特钟形,敲击正面与侧面,会产生不同的振幅。</p>
而一钟的双音,居然刚好就是三度双音!</p>
甚至会让了解乐理的人感到有些恐怖。</p>
编钟随着鼓点变得更为沉重!</p>
但随后,轻灵的笛声响起,而伴随而响的编钟,让这种轻灵缥缈之意中,多了丝庄严。</p>
《霓裳羽衣曲》!</p>
作为唐代最着名的乐舞,霓裳羽衣曲是绝对不可不提的!</p>
但令人痛惜的是,霓裳羽衣曲的失传,就是因为曾经被人认为是亡国之音而被焚毁破坏!</p>
当然,失传归失传。</p>
你《霓裳羽衣曲》失传了干我李文音什么事。</p>
拿去用!</p>
于是,这盛唐礼乐乐舞中的“文舞”之音,便响在了这阿尔伯特音乐厅之中!</p>
柔美的音乐之中,却不失端庄!</p>
大气磅礴!</p>
一如开放民风的盛唐,海纳百川,百国来朝!</p>
虽然没有舞蹈,但人们却似乎依旧看到了一副生动的大唐仕女图!</p>
随着音乐舞动着婀娜的身姿,轻灵的步伐中,更有着稳重,柔美的动作却完全不缺少力量!</p>
闭上双眼,一幅幅画面的浮现,人们似乎有些理解了。</p>
为何那么多皇帝会沉浸在歌舞之中!</p>
在娱乐发达的今天,都会感觉这样缺少舞蹈的音乐是如此优美,更遑论娱乐缺乏的古代了!</p>
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璀璨辉煌的盛唐。</p>
桃花渐暖岁渐寒!</p>
梦里长安今犹在!</p>
梦回唐朝!</p>
琵琶,箜篌,轻轻奏响。</p>
但主角依旧是这磅礴大气的编钟!</p>
似乎在编钟这如同君皇一般的音色之下,一切乐器都成为了陪衬。</p>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p>
这就是唐明皇所向往的仙境!</p>
这样的仙境歌舞升平,丝竹入耳,仙气飘飘。</p>
这样的音乐端庄,大气,稳重,高贵,典雅!!</p>
鼓点与编钟的声音随着逐渐推进的情绪,慢慢变大!</p>
逐渐加快的旋律,犹如佳人翩翩起舞,令君王欲罢不能!</p>
但这样的加快,并不显得有任何匆忙急促!</p>
佳人们的舞姿也依旧力量与柔美并重,充满了英气,显得不急不缓!</p>
随着急促的鼓点,编钟旋律的音量加大!</p>
节奏却依旧不显得慌乱!</p>
稳重的节奏,递进骤强的音色!</p>
观众们仿佛感觉到,自己也成为了那九五至尊!</p>
攀登到了高台之上!轻酌微醺!俯瞰人间歌舞升平!</p>
</p>sxbiquge/read/0/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