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 第350章 废弃工厂

>

“这就是匹兹堡?”杨东升看得连连摇头。</p>

“是!”康奈尔大学那位也有点傻了。</p>

康奈尔大学离匹兹堡不远,而且匹兹堡的产业结构,跟他的专业相关,他在美国期间,不止一次来过匹兹堡。</p>

“我在康奈尔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怎么会衰落的这么快?”</p>

在酒店安顿好,几人来到酒店大堂,不多时一个40岁上下的白人来到大堂。</p>

“嗨,迈克!”</p>

“好久不见!”</p>

两人叙了一番旧,又将杨东升、乔治·威尔逊等人做了介绍。</p>

伯利恒钢铁公司准备关闭的那家工厂位于匹兹堡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几人乘车往匹兹堡郊外赶去。</p>

刚刚看到钢铁厂,杨东升就是一愣,只见钢铁厂门口聚集了不少人,手里大多还举着牌子,现场还有记者在采访。</p>

“我们需要工作!”</p>

“要工作,不要失业!”</p>

杨东升心里登时骂了句,操!怎么把这事忘了!</p>

他们的车驶近后,那群人立刻向他们的冲了过来。</p>

“滚出匹兹堡!”</p>

“保卫工厂!”示威者围着他们的车大喊,还有人爬到他们的车上跳。</p>

好在现场有警察维护治安,及时阻止了示威者的进一步行动,否者这些人肯定把他们的车给掀了。</p>

在工厂保卫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好不容易进入了工厂。</p>

进去之后,参观的过程很顺利,设备完全如伯利恒钢铁公司所说,状态良好,拉走、装上就能用。</p>

出来后,又经受了一次围观。</p>

回到酒店,几人聚集到杨东升的房间。</p>

“设备是挺不错的!但是……”说话者向外看了一眼,不少示威者已经跟着车找到了他们居住的酒店,“就算我们买下这些设备,恐怕也运不出去吧?”</p>

“威尔逊先生,今天跑去示威的都是什么人?我感觉他们好象很有组织的样子。”杨东升问。</p>

“那些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他们是美国最强大,也是最活跃的劳工组织之一,总部就设在匹兹堡。他们不仅对几十万工会会员的选票产生决定性作用,还会拿出大笔的经费资助各级竞选活动,对政治选举与决策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实说,有他们加入,我想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计划很有可能搁浅!”</p>

“嘶——!”杨东升捂住额头,觉得头疼。</p>

就纳闷了,买个炉子而已,怎么搞的跟取经似的,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可吗?</p>

“杨,我能说一句吗?”乔治·威尔逊道。</p>

“请说!”</p>

“你们既然来到了匹兹堡,为什么不看看其他公司的设备?匹兹堡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我记得去年代理过一起官司,他们公司就有一套同类的设备,听说他们今年破产了!”</p>>

“是吗?”杨东升下意识的扫了康奈尔大学那位一眼。</p>

“没错,就算别人没有,匹兹堡是美国第一大钢铁集团美国钢铁公司的总部,他们肯定有同类型的设备!”如果这一次再搞砸就是第二次了,他比谁都希望杨东升能买到合适的设备。</p>

“乔治,你能联系到去年那家工厂吗?”杨东升问。</p>

“他们已经破产了,现在应该由州政府或市政府托管!”</p>

一家已经废弃的工厂内,众人看着眼前的设备直流口水。</p>

一台135吨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每炉冶炼时间仅为70分钟,年产量可达90万吨,后面还有钢包炉、真空精炼炉,一条高端合金棒材生产线,一条高端合金线材生产线。</p>

这些设备看起来至少有七成新,按照这种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根本不用试。</p>

“光是这些设备就值不少钱吧?怎么就这么废弃了?”</p>

“而且这里的位置也不错,就没有人想过利用起来吗?”</p>

站在工厂内,杨东升可以看到匹兹堡市中心最高的那几栋建筑。</p>

刚才过来的时候,杨东升就注意到,这座工厂一侧是一条车流密集的公路,另一侧是一条大河,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树林。</p>

离市中心这么近,又有这么好的风景,这要是搁在中国房地产商的手里——什么河景房,交通便利,毗邻市中心,氧气森林……宣传点不要太多。</p>

有这么块地在手里简直发了。</p>

“我想是因为环保!”</p>

八十年代,里根上台后开始大规模落实去工业化,大量工厂关闭,这些工厂留下了大量被污染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棕色地块”。</p>

这些废弃工厂由于年代久远,位置大都不错,很多社区甚至就是因为这些工厂产生的,美国也有开发商打过这些“棕色地块”的主意。</p>

大名鼎鼎的“拉夫运河事件”就是如此,开发土地的纽约州政府明明知道有污染,但是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p>

事发后,制造污染的胡克电化学公司,开发土地的纽约州政府被判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共计30亿美元,</p>

那可是八十年代的30亿美元。</p>

除了赔偿,纽约州政府至今仍然在清理那片污染土地,已经先后投入了数亿美元。</p>

像这种被污染的土地,想完全清理,被污染土层要铲除,挖出来的土,也要特殊处理,放进专门的场地填埋,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耗时长久。</p>

“乔治,在美国,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工厂?”</p>

“应该有不少!”</p>

“拉夫运河事件”后,美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有关的法案。</p>

出发点很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不但中国有,美国也有。</p>

很多企业本来养活自己就非常困难,哪还有钱清理这些污染土地?不少企业为了避免承担了巨额清理费用,干脆就直接申请破产,逃避责任。</p>

还有更多的工厂至今已经转手了不知道多少回,法律出台后,所有者认为自己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工厂,这座工厂自己根本没用多少年,在自己手上没有造成这么大的污染,不应该承担这么大的责任。</p>

总之陷入了无休止的扯皮之中。</p>sxbiquge/read/10/10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