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汽油,行军打仗的引火之物一般是用薪柴膏油。</p>
所谓薪柴膏油,就是干柴草木以及动物油脂。</p>
其中膏油物品又以鱼油最佳,其它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次之。南海鲛油千年不灭的传闻,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p>
在《三国志》记载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就是以鱼膏油做燃料,船中放置大量柴草枯木,靠近曹军的连环船之后,点燃船只冲向曹军,从而火烧赤壁。</p>
所以膏油物品其实是早期很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使用。</p>
皇甫嵩和朱儁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军中就有存货。</p>
不过张飞不太理解为什么陈暮要弓弩,等士兵们在各曲长带领下去按命令行事后,纳闷问道:“四弟,咱们没有弓箭手,你要那么多弓箭做什么?”</p>
陈暮神秘一笑:“做个好东西。”</p>
“哦?”</p>
张飞来了兴趣:“什么好东西?”</p>
陈暮想了想说道:“三哥,你知道自古行军打仗,若以火攻,一般会怎么做吗?”</p>
张飞挠挠头:“这个问题你问俺做什么,俺上哪知道去。”</p>
“看,叫你多读书吧。”</p>
陈暮笑了起来。</p>
张飞理直气壮道:“有四弟一个聪明的脑瓜就行,我再读书的话岂不是抢了四弟的饭碗?”</p>
陈暮:“......”</p>
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p>
张飞哈哈大笑:“所以四弟你要做什么你就直说,绕那么多弯做甚。”</p>
陈暮翻起了白眼:“我要做火箭。”</p>
“火箭?”</p>
张飞不解道:“那是什么。”</p>
“待会就知道了。”</p>
陈暮微笑着打了个哑谜。</p>
火箭嘛,与火把原理一样,箭头缠布,浇上油脂点燃即可。</p>
但很有趣的是,东汉并没有火箭。</p>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人还没有把这东西发明出来。</p>
史料记载中,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箭,是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28年。</p>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进陈仓。</p>
陈仓守将郝昭以火箭射蜀军攻城云梯,把云梯点燃,蜀兵从云梯上掉下去摔死,导致诸葛亮此次北伐失败。</p>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p>
而在此之前,按照《孙子兵法·火攻篇》记载,人们常用的火攻之术,就是以火车、火船、火牛之类冲进敌人阵营,然后近距离投掷引火物。</p>
像田单收复齐国失地,就是以火牛冲阵,从而获取胜利。</p>
现在是公元184年,离火箭第一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还有44年,自然不可能有火箭。</p>
陈暮记得穿越之前,网上还有杠精问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p>
有人为了维护诸葛亮,就说当时的油脂太贵,曹操用不起。</p>
实际上当时的油脂的确昂贵,但以曹操的雄厚实力,不至于十万支火箭都没有。</p>
主要是现在没有火箭,曹操上哪弄去?</p>
至于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发明火箭,大抵是因为射程问题。</p>
在宋朝利用松脂制作火箭之前,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的火箭都是在上面包一层布,再引火。</p>
这样制作的火箭一来箭支无法回收,成本比较大。</p>
二来会影响箭支射程,飞不了太远。</p>
因此使用频率比较小。</p>
一直到宋代以后,用松脂涂抹燃烧的火箭才大规模普及。</p>
松脂就是松树油脂,涂抹在箭杆上,这样做出来的火箭就非常轻便,不影响射程。</p>
因此宋明时期,火箭就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战场,甚至到明朝,由于火器的发展,还有窜天猴型号的火箭出现。</p>
不过陈暮也不需要火箭飞多远,能点火就行。</p>
毕竟古代的弓箭手培养不容易,就像是现代培养狙击手一样,需要花很大的力气。</p>
近距离射火箭就容易许多,也不要求精准度,只要往那个方向射,让火箭可以燃烧草丛树木和营帐就行,没那么多要求。</p>
到下午,各曲士兵陆陆续续将需要的物资取回来,陈暮下令,让士兵用大量布条包裹箭头,只露出箭尖,再把箭头放入鱼油桶中浸透,制作成膏油火箭。</p>
到晚上的时候,士兵们就已经制作了五万支火箭。毕竟这活也不是什么精细活,一个士兵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支,两千多人同时做,五万支箭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而已。</p>
火箭制作之后,士兵们每人带上长弓,背上箭壶。之所以陈暮要用火箭,一是这样更容易快速把火点起来,二来也是珍惜士兵的生命。</p>
毕竟近距离冲入敌营去点火,对于士兵的威胁会非常大。点火的人相当于敢死队,说九死一生也不为过。</p>
而隔着几十米射箭,就算敌人杀出来,也有逃跑空间。</p>
皇甫嵩和朱儁亲自跑到陈暮的驻地,骑马过来,远远看到陈暮的士兵已经排列整齐。</p>
陈暮迎上去:“皇甫将军,朱将军。”</p>
“准备得如何?”</p>
皇甫嵩问道。</p>
“万事俱备,就等今夜三更点火。”</p>
陈暮自信满满,他刚才试过,火箭如果逆风而行,会被风吹灭。如果背风或者顺风的话,影响就会小很多。</p>
黄巾军营驻扎在西面山脚下,倚草结营。</p>
现在刮东南风,他们完全可以在黄巾军营的背面山坡下射火箭,这样风吹不到,因为会被营寨挡风,等火箭射进去,大火燃烧起来,火借风势,立即就能形成可怕的火灾。</p>
“好,此战就靠你了。”</p>
皇甫嵩满意地点点头,十多天相处,他发现陈暮还是非常可靠的,相信他的决策。</p>
“必不负将军所托。”</p>
陈暮认真回应。</p>
皇甫嵩和朱儁离开,他们也要去布置作战任务。</p>
一旦陈暮这边顺利点火,大军就全军出击,先攻破波才主营,然后再处理东西北三处副营。</p>
夜晚二更。</p>
黄巾营寨静悄悄的。</p>
守卫士兵按照每日任务,在营中和周围巡逻。</p>
黄巾一个巡逻队长有些奇怪。</p>
因为他看到往日点满火把,将城墙四周点得通亮的长社城上,这次火把居然熄灭了。</p>
小队长不解地对身边一个士兵说道:“今日官军的火把怎么熄了。”</p>
那士兵想了想道:“也许是风太大,吹熄的吧。”</p>
“哦。”</p>
小队长一想也是,今天的确是个大风天。</p>
他不会去想,既然城墙上没有了照明,不如趁夜发动袭击。</p>
黄巾本就缺乏战术发明的人才,连那些将领都没有去想这个问题,更别说他们这些小兵了。</p>
队伍训练到营地西侧树林,这里草木旺盛,蓬蒿遍地,离营地约有二三十余丈。</p>
旁边就是黄巾营地的木栅栏,按照命令,他们要绕营地一圈。</p>
十多万人的营地有多大?光外围栅栏的长度就达到四五里,营地里面也是杂草丛生,帐篷就扎在草地里,没有任何防火措施。</p>
按照《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波才军的确没有任何战术素养,六月正是草长莺飞之时,草木森森,居然没有意识到敌人会放火,让全军处于易燃危险之下。</p>
这队巡逻士兵缓缓离开,不远处的草堆里,探出个豹头环眼的脑袋。</p>
四周黑魆魆的,除了黄巾营寨里的篝火外,就只剩下越走越远的黄巾巡逻队手中的火把。</p>
张飞看着巡逻队的背影,对身边的陈暮道:“四弟,就这样放他们走了?”</p>
陈暮看了眼天色,已经是二更天,马上就要到三更,说道:“再等等,等黄巾士兵全都熟睡之后再行动,现在出去,小心打草惊蛇。”</p>
“好吧。”</p>
张飞只能暗暗忍耐。</p>
呼啸的风越来越大,吹得身后的山林猎猎作响。</p>
云层被风吹了过来,遮蔽了月光。</p>
这对于陈暮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p>
天越黑,就更方便他们行动。</p>
三千人,其中五百是骑兵,藏在远处等待信号。</p>
两千多人背着弓箭,隐匿在丛林里。</p>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p>
在外面没有刻漏,很难分辨时间,陈暮是二更天出来,差不多11点左右,他现在也只能在心里默数时间。</p>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长社的方向摸来一人,沿着山林里走。</p>
这人是胡志,他被派去与城里联络。</p>
胡平去接应了他的父亲,胡志过来之后,对陈暮道:“中郎,皇甫将军说三更已至,可以点火了。”</p>
“好!”</p>
陈暮眼睛一亮,低声喝道:“点火。”</p>
呼啦啦。</p>
旁边林木当中,瞬间站起来两千余人,举着弓箭。</p>
两千多人站成三排,每一排又分数十个阵列,每个阵列站十个人,区分出八十个队列,每个队列三十人。</p>
经典三段射击!</p>
陈暮下令点火之后,每个阵列的伍长几乎同时点燃了手中的火把,然后一一将众人手中的弓箭点燃。</p>
“搭箭!”</p>
第二个命令下达,人人都将手中的箭搭在了弓上。</p>
“射击!”</p>
嗖嗖嗖嗖嗖嗖!</p>
八百支箭同时射出去,由于这些人都不是专业弓箭手,射的精准度很差,箭支乱飞,很多都射在了黄巾营寨外面的木栅栏上。</p>
但无所谓,他们的距离够近。陈暮的目的,本就是只是让火箭取代火把,不要近距离投掷就行。</p>
火把只能靠近了丢,而火箭能离五六十米外射击,当然是火箭更有优势。</p>
“射击,射击,射击!”</p>
八百支箭当然不是结束,仅仅只是开始。</p>
三段射击,第一队射完之后,第二队已经点火搭箭,马上衔接。第三队继续跟上,第一队则撤回来点火。</p>
如此循环,能保证源源不断的火箭射出去,仅仅片刻功夫,靠近西面的黄巾营寨就起了冲天火光。</p>
不仅如此,埋伏在远处的骑兵部队得到了信号,立即挥舞着手中的火把,发起了冲锋。</p>
一时间,整个黄巾营寨大乱,东南风呼啸,再加上杂草遍地,大火蔓延的速度极快。</p>
仅仅不到二十分钟,无数烟雾冲天而起,火光映照了半天天空,甚至开始往西侧山林燃烧,对陈暮这边造成了威胁。</p>
“撤!”</p>
见任务已经完成,陈暮大喊。</p>
五万支火箭全部射完,士兵们拔腿就跑,才刚撤完没多久,之前藏身的林木就被火焰席卷,黄巾营寨已是一片火海。</p>
</p>sxbiquge/read/1/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