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第1234章:该来的总会来

>

竖日一早,甘露殿内。</p>

按例,李世民在起床之后,都会来到甘露殿开始他为期一天的工作。</p>

而这日也是一样。</p>

他早早的便来到了甘露殿,带上他那蠢儿子为他做的颈椎护具,便开始看起了内阁送来的奏报。</p>

今日的奏报是关于各地民情的。</p>

而因近年来大唐所施政策愈加柔和的缘故,故而各地只有喜讯,少有坏消息。</p>

所以,李世民看着时,心里也开心得不得了。</p>

可也就在他看的正聚精会神之际,一张大脸忽而从奏折上方探了过来。</p>

说真的,这样诡异的场景,不论是谁都会被吓到,李世民也不例外。</p>

他整个人猛地哆嗦了一下,险些从椅子上摔下去。</p>

而待他抬头望去方才发现,那大脸的主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那个蠢儿子李承乾。</p>

瞬间,李世民恼羞成怒。</p>

他直将手中的奏折摔在了李承乾到了脸上,顺势怒吼道:“你这蠢材!”</p>

“过来也不打个招呼。”</p>

“你是要吓死朕吗?”</p>

此刻,也不见被李世民给摔了一下的李承乾生气。</p>

反而,这家伙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好的笑容。</p>

他将奏折整理好,重新摆放回李世民的桌上。</p>

“这不是看父皇瞧的聚精会神,不忍心打断么。”</p>

说完这话,李承乾亦是躬身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p>

“请安?”</p>

李世民满脸莫名其妙的捡起奏折,一边自顾自的看着,一边说道:“今儿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p>

要知道,李承乾这个家伙在平日里只有去给长孙皇后请安的时候才会准时准点。</p>

而给李世民请安,那干脆就是看他自己的心情。</p>

若不想来,那他干脆连面都不会露。</p>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这家伙露面,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就对了。</p>

此时此刻,李世民也是意识到了这点。</p>

“你若是还想跟我说,武研院的事儿,那就回去吧。”</p>

李世民也是毫不留情的说道:“这事儿没得商量……”</p>

“嗨,我的父皇。”</p>

“这事儿不是早就说好了么,我怎么会违背父皇的意思呢?”</p>

“再者说,父皇的安排也全都在理上。”</p>

“毕竟上了战场,就等于是将性命交给了阎王爷。”</p>

“怎么着也得征求一下个人意见对吧……”</p>

李承乾一边搓着手,一边笑嘻嘻的说道。</p>

而听见他这话,李世民那也是更觉得不可思议。</p>

这家伙是怎么了?</p>

今天这是突然转性了?</p>

李世民满脸莫名其妙的看着他,道:“你小子今天是吃错药了?”</p>

“没有啊。”</p>

“我也没得病,干嘛吃药?”</p>

说话间,李承乾亦是绕到了李世民的背后,帮他揉捏着肩膀。</p>

一时间,舒畅的感觉也是遍布了李世民的全身。</p>

这时,李承乾看了眼李世民脖子上的护具道:“这个护具现在落伍了,等过几日,儿臣再给父皇做个新的吧。”</p>

“嗯。”</p>

“还算你有点孝心。”</p>

李世民满面享受的说道:“不过,若是你真有这个孝心的话,不妨以后少气我一些。”</p>

“我也不想惹父皇生气啊。”</p>

“奈何,就算父子也有政见不同的时候嘛……”</p>

李承乾嘿嘿一笑,随即望着李世民说:“况且这事儿,之前父皇不也常做?”</p>>

“之前皇爷爷在位时,您不也总把爷爷给气得想提弓射你?”</p>

许是因为李承乾的话,使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p>

而追忆往昔时,他的脸上亦是露出了些许的笑容。</p>

半晌后,李世民方才轻叹口气。</p>

“还别说,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p>

“那时候,我与你皇爷爷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p>

“可是……”</p>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回身望着李承乾,道:“这是你跟我对着干的理由吗?”</p>

“当然不是。”</p>

“而且我也没跟您对着干啊。”</p>

李承乾沉了口气说道:“可是父皇,您难道就没想过,您现在的执政理念越来越保守了么?”</p>

“那百济的人口,怕是都没有我们长安城与周边加起来多。”</p>

“而他们的国土面积就更别提,连我国最小一道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p>

“我们打他们,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p>

闻言,李世民抿了抿嘴道:“的确是手到擒来。”</p>

“可你偏偏打算让武研院的学生去。”</p>

“你小子难道就没想过,那些人可都是大唐倾尽财力物力培养出来的。”</p>

李世民直看着李承乾说道:“若是他们有个三长两短,那岂不是大唐的损失?”</p>

显然,这家伙还是在纠结这个问题。</p>

而对此,李承乾也是无了个大奈。</p>

“可是父皇。”</p>

“咱们之所以培养他们就是要他们为我大唐效力的啊。”</p>

“就算现在不上战场,将来也是要上的。”</p>

“而与其如此,何必不让他们现在就去历练一下呢?”</p>

“难道非得等着要与大国交战时,再用几千几万乃至十数万将士的生命去让他们找经验?”</p>

他说这话虽然是有点过。</p>

但却也是事实。</p>

毕竟,将领打仗勇猛与否,看武力,看知识不假。</p>

但同样也得看经验的。</p>

就用李孝恭与李勣来举例。</p>

若比理论知识,十个李孝恭也不见得能比得上一个李勣。</p>

但若是比实战,那李孝恭可就不困了。</p>

从大唐建国以来,大小数百战,其中能找到李孝恭身影的最起码有三分之一。</p>

而这也就使得李孝恭在临阵指挥时,不论发生何事都能保持镇定。</p>

就如之前李崇义大意,导致自己的编队被倭军自杀式攻击的那次。</p>

别人都慌得不行,唯有他镇定自若。</p>

在惩处了自己的蠢儿子之后,立刻坐镇指挥台,将倭军打的找不到东南西北。</p>

而李勣呢?</p>

之前他也遇到过这种情况。</p>

战漠北时,李靖本想遣李勣绕袭颉利。</p>

可谁知却遭遇了颉利主力,固然他凭借防守经验,使得自己不落下风。</p>

但却也做不到李孝恭那般,在稳住颓势后,立刻发动反击。</p>

而这都是战场的经验使然,绝非是多看几本书就能找到的答案。</p>

听闻这番话,李世民亦是沉了口气。</p>

他毕竟也是统帅出身,自然知道这个道理。</p>

只不过,他是心疼自己的学生,动了私心而已。</p>

此时此刻,他亦是看着李承乾道:“我明白你说的。”</p>

“但你也得知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p>

“经验是要一点一点找的,而不是一口气打出来的。”</p>

李世民低下头说道:“等战争过半,亦或者即将结束时,还是再让他们去吧……”</p>sxbiquge/read/7/7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