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第三章 说服王先通

留给朱慈的时间不多了。</p>

既然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京师。</p>

在经过了一天的准备后。</p>

三月初五。</p>

一大早,朱慈带着心腹太监胡丰主,趁着崇祯在开早朝,奔出了宫外。</p>

想要守住京师,必定要重振京营,若要重振京营,朱慈必须得到兵权。</p>

正常的途径,根本不用想,以崇祯和朝臣们的态度,完全没有可能。</p>

现在没时间慢慢来,为了保卫京城,朱慈可以不去计较任何的后果。(划重点)</p>

剑走偏锋的计划。</p>

这件事,必须要做,并且只能由他来做,别无选择。</p>

为了昭仁坤兴,也为了这个家。</p>

……</p>

因为李自成大军压境带来的巨大压力。</p>

今日的朝会从早间开到午间。然而腐烂到根部的大明朝廷,无论开多久的朝会,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对策。</p>

左允中李明睿,建议南迁。其实崇祯也有所意动。</p>

只是,李明睿刚说完话。</p>

兵部尚书张晋彦出班怒斥李邦国。“京师乃天下根本,牵一发而大势去矣,岂不闻宋之南渡若何?凡有言南迁者,当斩!”</p>

李明睿被喷个狗血淋透,其他大臣也附议张晋彦。</p>

以前有个叫于谦的人。自从他团结了京城内各种力量抗住了也先的疯狂输出。</p>

无论是以后的皇帝,还是大臣,都成了于谦的脑残粉。</p>

脑残粉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当然是模仿偶像。</p>

尤其是那句“但有言南迁者,当斩!”可是于谦的原话。</p>

逼格很高,说出来也很爽。</p>

只是后来的大臣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装逼了。</p>

人们都学乖了,很少有人会傻了吧唧的提南迁,他们很珍爱自己的菊花。</p>

如今李明睿这么一建言,张晋彦的吊都笑歪了,可让他给逮住机会了。有用没用先爽一波再说。</p>

其他的大臣也跟着彦射李明睿。</p>

李明睿悲催的发现,就说了句公道话而已,就被怂的外焦里嫩。</p>

若不是崇祯的制止,那些文官或许就义愤填膺的把李明睿就这么给就地正法了。</p>

人家于谦敢这么说,是他有实力,有对策来应对兵临城下的敌人。</p>

张晋彦这么说,完全就是东施效颦。气势很不错,然后呢?然后就没了。</p>

“朕亦不欲南去,与社稷共存亡,然闯贼将至,可有应对之策?”</p>

下面一片沉默,刚才那些出班硬怂李明睿的大臣,屁都放不出来一个,张晋彦更是把头埋的很深,生怕崇祯看到他,逼他出主意。</p>

他只知道学于谦就对了,其他的你崇祯自己想办法吧。</p>

崇祯累了,真的累了,看着这群要才没才,只知道私下里捞钱的混蛋,他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p>

但哪怕再无力,他也是朱家的子孙,即使是最后一刻,他想的也是还有什么办法能保住大明江山。</p>

“师令可有话说?”</p>

师令是魏藻德的字,他听到崇祯喊他后,没有丝毫惶恐。</p>

毫不犹豫的躬身出班。</p>

其他大臣暗暗赞叹,想必首辅当有妙计可退贼兵了。</p>

魏藻德这个首辅,才刚刚上任半个月而已。</p>

虽说如此,他却对如何去当一个好首辅颇有心得,尤其是崇祯皇帝手下的首辅。</p>

他的前面已经有十七个首辅接二连三的下台,最惨的甚至吃了板刀面。</p>

要魏藻德说,那十几个首辅都是活该,占着首辅的坑,拉的竟是些屎。</p>

他就不会那么白痴,他占着首辅的茅坑,从来不会去拉屎。</p>

魏藻德躬身道。“一切悉听圣意。”</p>

说的面不改色,毫无愧怍。</p>

崇祯有种想搬起龙椅呼他一脸的冲动。</p>

……</p>

按照朱慈的计划,稳妥起见,必须要找到一个忠贞于国家,又有兵方背景的人,帮助他顺利得到兵权。</p>

在深思熟虑之后。</p>

朱慈的人选是时任前军都督的新建伯王先通。</p>

王先通本人可能并不出名,但他老爸的爷爷,整个华夏估计没几个不认识的……挂逼王阳明。</p>

新建伯的爵位也是从老王那里继承的。</p>

王先通的忠诚度绝对可靠,此人很猛,当着李自成的面,草了李自成的祖宗十八代。</p>

当然是用嘴草的。</p>

以至于他成为唯一一个被杀了祭旗的勋贵大臣。</p>

另外一方面,他和主宰朝政的东林党们毫无瓜葛,甚至还有仇恨。</p>

这一点很好理解,东林党的学说把王挂逼的心学贬的一文不值。</p>

这就等于东林党在指名道姓的说……你祖宗就是个垃圾,这能忍?能忍?</p>

所以综合各个方面,没有人比王先通更适合成为朱慈第一个要争取的对象。</p>

王先通家小门小院,他只是伯爵,在朝廷上人微言轻,若不是被李自成扒出来英勇就义,这历史上也当是名不经传的人物。</p>

朱慈将他自己随身的腰牌让王府管家转交给王先通后。</p>

王先通慌慌张张的出门迎接,看到太子后立刻准备跪地准备呼千岁。</p>

朱慈赶忙阻止,扶住王先通,并在他耳朵边低声道。“圣上有密诏口谕,请新建伯引孤去僻静处相商。”</p>

王先通当时就觉得受宠若惊。他只是个前军都督,平时闲的鸟疼,个把月也不一定能见次皇帝,更是很少和皇帝正面接触。</p>

怎么突然有了密诏给他?还是太子亲自过来交付,王先通心中微暖,他早有报国之心,然而无此机会。</p>

此时太子亲来,心中腾起一股热血,若是圣上真的用的着他,哪怕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p>

王先通点了点头,吩咐家人不要声张太子的到来,同时让心腹下人禁闭大门,挂上避客牌,然后才带着太子两人去了里屋密谈。</p>

朱慈让胡丰主守备门外,防止外人窥听。</p>

在一切安稳之后,朱慈没有客气的坐在首坐之上,低声对王先通道。“圣上密旨,乃是没有经过内阁的中旨口谕,新建伯你自己可以决定奉不奉诏,若新建伯不愿为国尽忠,圣上与孤皆不会为难于你,孤禀告圣上后,再择他人便是。”</p>

朱慈将那为国尽忠强调的很重,再此大义之下,一般朝臣都难以拒绝。</p>

朱慈这只是谨慎,才用此语言。</p>

实际上,王先通远比他想的要忠义的多,当即扣首。“圣上但有吩咐,先通万死不辞!”</p>sxbiquge/read/6/6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