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一百零三章 逆鳞

这事很快就惊动了王翦。</p>

是时王翦已在帅帐内睡得正香……</p>

这段时间王翦因邯郸事务没能好好休息,好不容易等万事皆步入正轨,终于可以放心睡上一觉了。</p>

才睡下没多久却有信使来报:</p>

“杨将军请大将军移步大牢,有要事……”</p>

迷迷糊糊醒过来的王翦不耐烦的打断了信使的话:</p>

“有事明日再处理不迟,为何此时来报?!”</p>

王翦只道又是抓了几个流匪,要么就是搜到在逃的贵族。</p>

信使回答:</p>

“大将军,据闻是抓了燕国的使节……”</p>

王翦皱了皱眉,略带着怒意问:</p>

“抓燕国使节作甚?”</p>

“这杨端和是嫌三郡是非不够多么?”</p>

却不料信使回答:</p>

“大将军,那燕国使节有意行刺大王……”</p>

王翦正张嘴打哈欠,被这话吓得硬生生的憋了回去。</p>

“什么?你说什么?”</p>

“燕国使节要行刺大王?”</p>

信使回答:</p>

“确是如此!”</p>

王翦蹭的一下就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也不披挂,只匆匆套上不借(鞋子)就往大牢赶去。</p>

大牢便在兵营中,不过半刻钟便赶到了。</p>

杨端和已候在牢外,一见王翦上来就匆忙迎了上来,随后一边引着王翦往里走一边解释道:</p>

“应是亥时发生的事。”</p>

“属下所部兵士追着流匪到祥云客栈。”</p>

“搜索客栈时无意间搜至燕国使节房内。”</p>

“竟在其献予大王的地图中搜到淬毒利刃。”</p>

“燕国使节见事败露,出手杀了几名兵士才被我等擒住……”</p>

正说着,王、杨两人已进入刑讯室。</p>

杨端和一招手,便有人以麻布为底呈上短刃。</p>

王翦拿起短刃一看,此刃在火光下微微泛光,刃口锋利无比。再掂掂重量,王翦当下就知道这是一把以百练精钢打造的宝刃。</p>

这百练钢便连王候将相都未必配得起的,一个寻常使节又如何能随身带着此物防身?!</p>

如此看来这行刺一事是确有其事了。</p>

王翦问:</p>

“却是谁发现的?”</p>

杨端和拱手回答:</p>

“正是工师沈兵!”</p>

这让王翦有些意外:</p>

又是这家伙?</p>

这才眨吧下眼的功夫便又立了大功!</p>

王翦瞄了瞄正传来阵阵惨叫的刑讯室,问:</p>

“他们招了与否?”</p>

杨端和摇了摇头:</p>

“那两名使节口风甚严。”</p>

“其它兵士只怕并不知情。”</p>

……</p>

王翦点了点头暗道这才合理,这么隐秘的事自然不能让普通兵士知道。</p>

迟疑了下,王翦就下令道:</p>

“令他们手下留情,将刺客秘密送往咸阳。”</p>

“同时派快马飞报大王。”</p>

看了一眼那淬毒的宝刃,王翦又补充道:</p>

“将罪证也带去!”</p>

“另外,此事要严守口风,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明白吗?”</p>

杨端和赶忙回答:</p>

“属下明白。”</p>

王翦这么做当然有他的深意。</p>

这事涉及到秦、燕两国是战是和,所以当然要保密。</p>

站在王翦的角度来说,他是不希望这些使节是刺客。</p>

因为此时的秦军还不适合作战。</p>

虽然三郡旱情得治民心也逐渐稳定,但大批粮食用于屯田之后已所剩无几了。</p>

甚至王翦还知道,秦国存粮也因作战屯田而消耗殆尽。</p>

此时若与燕国因“行刺”再起兵端……又如何解决?</p>

然而,王翦却知道这不是他能决定的。</p>

甚至这些燕国使者是不是“行刺”也不是他说了算。</p>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封锁消息并将犯人、罪证等一古脑儿的送到咸阳由嬴政自行定夺。</p>

然而杨端和虽是应声却没有动。</p>

王翦疑惑的问了声:</p>

“有何不妥?”</p>

杨端和回答:</p>

“大将军,这一路上流匪众多,其中还有几支规模上千。”</p>

“这又是送证物又是送犯人,万一让流匪劫了去……”</p>

被杨端和这么一说王翦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p>

这话说的是,这段时间送信的邮人就常在路上被劫。</p>

尤其危险的还是犯人,这囚车一排排的老远便能看见,那些流匪若是把这犯人当作是赵国贵族前来劫人……</p>

不论犯人最终是被劫还是被杀,这罪责都不是他们能担得起的。</p>

若要护送的话,那又要以多少兵力护送才够呢?</p>

几千?</p>

上万?</p>

这都不现实。</p>

兵少了不起作用。</p>

多了又意味着要在路上走很久才能到咸阳,且三郡兵力奇缺无法派出这么多人手。</p>

思量一番,王翦就下令道:</p>

“你去封锁消息便可,其它事我自会处理。”</p>

杨端和应了声这才退下。</p>

王翦什么都没做,他只是修书一封将前因后果说了清楚,然后又说明了无法将犯人及证物送往咸阳的原因。</p>

简单的说就是将皮球踢给嬴政。</p>

如果嬴政硬要将犯人送到咸阳,到时犯人或证物在路上被劫,他王翦也能撇开点干系。</p>

这事可是十万火急,王翦为了信件能安全送到咸阳还派了一队骑兵护卫。</p>

同时嘱咐邮人若是有流匪劫件,定要乘骑兵挡着敌人时将信件毁掉。</p>

这倒不难,古时送件尤其是送军事信件的邮人为避免军情外泄都有准备:</p>

送件时随身带上一觥墨汁,一旦有危险预计信件不保,便将墨汁灌进竹简毁去字迹。</p>

十分幸运,信件两天后便送到嬴政手里。</p>

嬴政一看便火冒三丈……</p>

自小受够死亡威胁的他最恨也最怕有人想要他的命。</p>

其实谁都怕,当然也恨。</p>

但嬴政更特殊,这就像他不可触摸的逆鳞,一旦感觉到死亡威胁,他便会疯了般的嗜杀,直到他感得安全为止。</p>

所以,嬴政一点都不关心那什么犯人或是什么证据。</p>

这事只要王翦这么一说在嬴政心里就已敲定了:必是姬丹那厮想要取我性命。</p>

嬴政之所以一猜就猜姬丹是有原因的。</p>

这姬丹原是嬴政好友,两人同在赵国为质时那是同病相怜。</p>

那时的嬴政若有谁可以掏心窝子说话,就只有姬丹了。</p>

可若干年后,嬴政成了秦王而姬丹却到秦国为质……</p>

若嬴政念旧情也罢,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时的嬴政哪里还会理会姬丹这患难之交,于是马上就将其晾在一边。</p>

这姬丹也是气量小,受冷遇后竟一气之下逃回了燕国……</p>

他嬴政不计较这事就罢了,你姬丹居然还暗中派人刺杀?</p>

活腻了是吧?!</p>

</p>sxbiquge/read/1/1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