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还担心的问了声:“小姐,若是此计不成呢?”</p>
杨婷想也不想就回答:</p>
“即是不成我等也没有其它办法。”</p>
“并且此计无需兵力甚至无需多少功夫。”</p>
“来去都是死,试一试又何妨?”</p>
这话说的是,这样下去反正都是死,就当是把死马作活马医,试试又没损失。</p>
于是几人就再不迟疑了,决定按沈兵的计划行事。</p>
然而当杨婷带着沈兵和柳絮去安排时,却见几名秦将一起来见杨婷。</p>
张眩赶了上来有些无奈的向杨婷拱手报道:</p>
“校尉,他们执意要来见你。”</p>
“属下阻拦不住……”</p>
杨婷举手制止了张眩。</p>
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很正常。</p>
虽然杨婷之前打过一场胜仗并且官居校尉,但这并不足以服众。</p>
因为对别人而言,那胜仗只不过杀败一队上千人的赵军。</p>
这对戎马生涯的众二五百主而言不过就是稀松平常的小事。</p>
官至校尉也是倚仗杨端和的威望和权势。</p>
说资格、排经验或是讲功劳、论爵位,何时才能轮到杨婷这小丫头来指挥军队。</p>
甚至杨婷这女流之辈更应该主管壮女去保护粮草周全,这行军作战的事便该少操心。</p>
因此,一众二五百主才会屡次联合谏言。</p>
这说是谏言其实是逼杨婷让出指挥权。</p>
更具体些便是要撤军。</p>
所以说杨婷不简单。</p>
她内部要面对二五百主的威逼,外部又承受李牧大军压境的压力,可以说是内外焦困。</p>
于是才有唤上沈兵借酒消愁的一幕。</p>
不想这一喝就喝出名堂来了……当然不是那名堂,而是找到了解决方法。</p>
此时的杨婷已是胸有成竹。</p>
她扫了一众二五百主一眼,便拱手说道:</p>
“诸位勿需操心,我等已有了克敌之法。”</p>
“长则五天短则三两日胜负便见分晓。”</p>
“到时立功请赏自是不在话下。”</p>
说着脸色一变,语气转为严肃:</p>
“但若是有人心有不服自作主张。”</p>
“便休怪我杨婷心狠手辣。”</p>
这时沈兵才算见识到杨婷的厉害。</p>
那气场,那气势……</p>
寻常十七、八岁的女子面对这一众虎背熊腰杀气十足的二五百主,只怕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吧。</p>
不说是女子,沈兵自问面对这情况也要双腿发软、心惊胆颤。</p>
而扬婷却能镇定自若的恩威并施。</p>
不愧是女中豪杰,不愧是将门虎女,不愧是……</p>
那一众二五百主或是被镇住了,又或是听闻只需三、五日。</p>
他们之所以谏言撤军说到底是为性命着想。</p>
秦军虽是作战勇猛、军纪严明。</p>
但那更多是因为功爵制度,也就是利益所致。</p>
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为此而死甚至无谓的送命。</p>
此时他们就认为继续坚守长城就是“无谓”的送命。</p>
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摄于李牧的威名和对其战术的无奈。</p>
既然注定要兵败李牧,此时不走更待何时?</p>
然而此时一听杨婷说有了克敌之法,又只需三、五日,想法立时就变了。</p>
不管这“克敌之法”是真是假,但至少还有希望。</p>
何况只需三、五日。</p>
以现今形势来看,秦军再坚持三、五日问题不大。</p>
如果杨婷这“克敌之法”是假,三、五日后再提撤军也不迟。</p>
于是众二五百主眼神交流一番,就接二连三的拱手道:</p>
“诺!”</p>
“属下谨遵校尉之令。”</p>
待一众二五百主离开后,杨婷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感激的看了沈兵一眼。</p>
暗道若不是沈兵,若不是他想出了这离间计,她杨婷又哪来的底气镇住这一干部下?</p>
想归想,杨婷手下也没有迟疑,马上就将任务分配给了沈兵和张眩。</p>
李牧方面不需要做什么,他还蒙在鼓里像往常一样对长城分而击之。</p>
甚至几次寻着漏洞也不破城。</p>
这在战术上的确高明,也给秦军造成相当大的人员伤亡及压力。</p>
但李牧却完全不知道危险已因此悄悄降临。</p>
需要着手的是王柏及集结在姚庄的骑兵。</p>
由于上次就是沈兵成功劝降王柏,所以杨婷依旧让沈兵对付王柏。</p>
这让沈兵有些为难。</p>
因为上次沈兵面对王柏是以诚相待。</p>
那是真想救他及其属下性命,说的一番道理也全是真心实意。</p>
沈兵知道不久后赵国就要被秦国所灭,所以指给王柏的是一条明路。</p>
但是现在……</p>
虽然结果还是一样,但这过程却是以王柏不知情为条件。</p>
不过为了秦军上下数万人尤其这其中还有自己的小命着想,沈兵也不得不免为其难。</p>
“王校尉别来无恙?”沈兵给王柏提了一壶酒。</p>
王柏一见沈兵走进帐蓬便马上从案前跳了起来:</p>
“你来得正好!”</p>
“我倒想问问你,为何要把我关在这帐蓬内寸步不得离开。”</p>
“你等还道我王柏会再反了不成?”</p>
“我王柏又岂是……”</p>
沈兵将王柏邀回案前坐下,顺手给他倒上一杯酒:</p>
“王校尉息怒。”</p>
“并非我等信不过校尉,而是……”</p>
王柏面带怒容反问:“而是什么?”</p>
“而是你那干部下。”沈兵说:“昨日又逃了几个。”</p>
王柏闻言眉头一皱,突地一拍案桌,骂道:</p>
“好胆,尽敢自作主张违抗军令……”</p>
但才说一半就说不下去了,叛军之将又哪来的军令?</p>
沈兵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p>
“正所谓人各有志,我等无法强求。”</p>
“但以王校尉此时身份却不再适合教训他们。”</p>
“为避免校尉为难,我等不得已才出此下策。”</p>
王柏想想觉得也是。</p>
自己降将身份又有何颜面去斥责他们违抗军令?</p>
何况那些不甘投降选择逃跑的属下应该是忠心才对,又该如何斥责?</p>
想至这,王柏重重叹了口气,然后举杯一饮而尽。</p>
这时沈兵又顺水推舟说道:</p>
“校尉,你那两千精骑也已在姚庄集结。”</p>
“他们是死是活,就全看你了。”</p>
王柏抬头反问:“此话怎讲?”</p>
沈兵回答:</p>
“那可是两千精骑……”</p>
“杨校尉担忧他们会像其它兵士一般不甘投降。”</p>
“是以,原打算设下埋伏将其一网打尽……”</p>
王柏不由“哧”的一声倒抽了一口凉气。</p>
沈兵安慰道:</p>
“校尉莫慌,我已劝下杨校尉。”</p>
“只需王校尉多写几封书信劝降,再以信物为证……”</p>
</p>sxbiquge/read/1/1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