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朕欲双管齐下

刘兴明算是给朱由榔提了个醒,粮仓这一点他怎么没有想到呢。</p>

若能加以利用,收益将是巨大的。</p>

一旦清军断粮,军心就会瞬间崩溃。</p>

即便有再多士兵也无济于事。</p>

相反士兵越多,断粮的弊端危害就会越放大,军心崩溃是一定的。</p>

只是粮仓往往在城中腹心,若是放在往日,要想一下捣毁粮仓几乎是不可能的,可现在朱由榔有了热气球,要想化腐朽为神奇并不难。</p>

“朕决定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p>

朱由榔思忖再三还是下了决定。</p>

“请陛下吩咐,臣愿为陛下效死力!”</p>

“捣毁东虏粮仓的重任便交给你了。朕要其烧为灰烬,颗粒不留!”</p>

朱由榔的眼神中满是杀气,朗声说道。</p>

...</p>

...</p>

巴陵城中,周培公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亲自登上城头。</p>

他扫视了一番,疑惑道:“明贼围而不攻,是为何意?”</p>

要说巴陵城中的存粮够吃足足一年。</p>

跟清军拼消耗,想多了吧?</p>

明军即便拿下夷陵、襄阳,也不可能把城中的粮食全部搬走当做行军军粮。</p>

按照周培公的估算,明军的粮草只够多则三个月,少则一个月消耗。</p>

长期耗下去明显是明军吃亏。</p>

围城打援?</p>

这也不像啊。</p>

首先湖广的清军基本都集中在北边,武昌的兵力更是占据了半数左右。</p>

此番周培公增援巴陵,就带来了武昌不少兵力。</p>

短时间内总督大人应该不会再派援军来了。</p>

所以这一条也可以排除。</p>

这么看来明军的举动真的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啊。</p>

事出反常必有妖,周培公最善于忖度人心。</p>

在他看来这很是不同寻常。</p>

“周先生,本官觉得明贼这是虚张声势,不足为惧!”</p>

魏先年一脸媚笑道:“这样耗着不是挺好嘛,明贼不进攻我们也不主动出击。就这么耗着好了!看看谁先扛不住!”</p>

周培公却是皱眉道:“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不踏实啊。我总觉得明贼要搞个大动静出来。”</p>

虽然不知道明军的目的是什么,但周培公就是有直觉,明军肯定要搞事情。</p>

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他坐立不安。</p>

“加强巡逻戒备吧!我听说明贼喜欢挖掘地道,怕是他们想要瞒天过海。”</p>

思来想去周培公也只能想到这一个理由了。</p>

挖掘地道需要时间,经常要半个月以上。</p>

明军围而不攻很可能就是给挖掘地道打掩护。</p>

不过周培公不会给明军这个机会。</p>

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挖出地道简直是痴心妄想。</p>

“周先生没必要一直在这里耗着。不妨先回去休息,有什么动静我第一时间通知周先生。”</p>

魏先年谄媚道。</p>

...</p>

...</p>

明军确实在掘地,不过却不是为了挖地道,而是想要炸城墙。</p>

朱由榔一直想要把棺材炸城这一套战术完善起来。但江陵守将直接投降让他的计划落空。</p>

好不容易巴陵清军决定坚守,朱由榔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p>

至于热气球奇袭捣毁粮仓的计划,可以并行嘛,并不相互影响。</p>

如今朱由榔手中有成套的棺材,若是不试一试就太对不起自己了。</p>

“陛下,地道还是挖的像上次一样?”</p>

李定国显然对棺材炸城不太有信心,有些心虚的问道。</p>

“嗯地道还那么挖,不是地道的问题是棺材。”</p>

朱由榔对于问题的本质还是认识很清楚的,他沉声道:“也不用特别着急,最好等到东虏的后院起火。”</p>

比起刚刚出征时,明军现在从上至下都很自信。</p>

这当然是因为明军连战连捷,一路攻城拔寨。</p>

信心是积累起来的,现在在明军将士们的眼中,东虏也不过如此。</p>

战力一般,贪生怕死,甚至不战而降。</p>

真不知道东虏的战斗力是怎么吹出来的。</p>

此番东征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皇帝陛下。</p>

天子对于大局的把握堪称完美,恰到好处的布局让东虏落入圈套而不自知。</p>

等到东虏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p>

这种步步紧逼的感觉让人暗爽不已。</p>

“陛下,臣听说东虏在洞庭湖有一支水师。如果战败他们会不会乘船逃走?”</p>

洞庭湖水师可谓全湖广清军的精锐。</p>

巴陵紧挨着洞庭湖,如果清军战败确实可以及时转移。</p>

以洞庭湖水师的规模甚至可以把城中数万清军全部转移。</p>

“晋王说的不错,这算是个隐患。”</p>

洞庭湖不比长江,封锁住江岸就能锁死清军退路。</p>

洞庭湖太大了,清军完全可以向各个方向逃窜。</p>

如果等到清军跑路明军再去追击肯定追不上。</p>

要想杜绝这个隐患,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p>

“朕觉得可以双管齐下派一支偏师去捣毁东虏水师。”</p>

“陛下英明,只是不知这统兵人选陛下可有想法?”</p>

“朕觉得临国公便很合适。”</p>

郝摇旗、贺珍、刘体纯、袁宗第等将领被朱由榔分别留在郧阳、襄阳、夷陵、江陵等重镇驻守。</p>

如今朱由榔身边的大将除了李定国就只剩下了李来亨。至于党守素虽然不失为一枚猛将,但不太适合单独领兵,更适合充当一个先锋的角色。</p>

虎贲军朱由榔是绝对要留在身边的,李来亨似乎是唯一的选择。</p>

“陛下英明,临国公骁勇善战。只是...只是他真的善于水战吗?”</p>

李定国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p>

李来亨在夔东的驻地是兴山县。</p>

兴山并不临水而是在深山里。</p>

比之巫山刘体纯,大昌袁宗第、大宁贺珍等,李来亨的水战经验确实不会那么丰富。</p>

但其实仔细想想,之前几次文安之组织的联军围攻重庆战中,李来亨都是参与了的,而且兴山出兵是十三家中最多的。</p>

所以李来亨是有水战经验的,只是不如袁宗第、刘体纯丰富而已。</p>

“眼下也只有临国公适合统兵的。朕还是相信文督师的眼光。”</p>

朱由榔提起文安之的旧职就是在提醒李定国。</p>

李定国如何听不明白?</p>

“陛下英明,是臣多虑了。”</p>

李定国有些惭愧道。</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