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柯学世界里的人,的确可以徒手把人胸口打成粉碎性骨折。</p>
而且能有这种力气的还不一定是常人想象中的壮年男子。</p>
凶手有可能是练过空手道的女高中生,也有可能是穿了足力健的小学生。</p>
这柯学元素一掺和起来,凶手的性别、年龄、职业,就全都成了一个无法揣测的谜团。</p>
连最基本的犯罪者侧写都没法做了。</p>
案件的侦破难度瞬间暴增。</p>
“不,不会是这样的。”</p>
林新一一时头大,却又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p>
“死者身上的损伤,绝对不会是徒手攻击造成!”</p>
“为什么?”降谷警官投来好奇的目光。</p>
答案很简单。</p>
因为根据林新一过去总结的柯学规律:</p>
这个世界的确存在超自然力量,但这些超自然力量却从来不会出现在刑事案件里。</p>
不然名侦探们还怎么混下去?</p>
粉碎性骨折可能是大力金刚掌。</p>
中毒暴毙可能是因为五毒神功。</p>
录音证据可能是变声器伪造的。</p>
监控拍到的人也不一定是真人,可能是别人用易容术伪装的。</p>
就连名侦探们最爱破解的杀人密室,也可能是凶手直接从5层楼的高度上跳出窗户,暴力制造出来的假密室。</p>
总之...</p>
刑侦推理要是混进去这些超自然力量,就根本无法推理,也很难谈得上是刑侦。</p>
而这个世界是名侦探的世界。</p>
老天不会为难这些名侦探,让他们因为柯学原因失业的。</p>
所以林新一可以肯定这位死者胸口遭受的重创,不会是什么武林高手一掌轰出来的。</p>
不过,这样的答案肯定不能直接说出口。</p>
好在林新一对这位死者的死因,本来就有一个可能性很大的猜测。</p>
于是他没急着回答降谷警官的发问,而是沉默着拿起文件,仔细观察起这具无名尸骨各个部位的特写照片,尤其是死者胸部肋骨粉碎性骨折的区域。</p>
“这不是徒手攻击伤。”</p>
“而是霰弹枪近距离轰击造成的枪伤。”</p>
林新一终于给出了肯定的结论。</p>
说着,他指了指死者背部的特写照片:</p>
“看到了吗?”</p>
“死者后背尚有部分皮肤附着,而这部分皮肤和血肉上面,肉眼可见的,有多个孔状破损。”</p>
“这就是霰弹枪的铅丸从前胸射入后穿胸而过,从后背飞出时留下的损伤。”</p>
“什么?”降谷警官微微一愣:“死者背上的这些孔洞,是霰弹枪射击造成的弹孔?”</p>
“可是,林先生....”</p>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死者背部的特写照片:</p>
“这难道不是被蛆虫啃咬出来的洞么?”</p>
“您怎么能确定,它们就是霰弹枪造成的弹孔呢?”</p>
死者背部的确开着不少孔洞。</p>
但那些孔洞里却蠕动着许多小小的蛆虫。</p>
它们在这些洞里钻进钻出,不断啃啮着这具尸体的血肉。</p>
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会下意识认为,这些孔洞都是被这些小家伙给啃出来的。</p>
“这就是高腐尸体鉴定枪伤的难点了。”</p>
林新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p>
“在新鲜的尸体上,枪伤的鉴定可以说是非常简单。”</p>
“不用像法医一样分析射入射出口形态,也不用知道怎么观察火药颗粒嵌入、火药烟晕附着等现象——死者是不是被人用枪打死的,普通人用眼睛一看就知道。”</p>
尸体上开了个透心凉的小洞,凶器是什么,当然再明显不过。</p>
“但这种简单的肉眼分辨法,却无法照搬到这种白骨化的高腐尸体上用。”</p>
“因为弹孔在血肉腐败溃烂后会严重变形,其形态与蛆虫侵蚀钻出来的‘虫洞’非常接近。”</p>
“而且苍蝇到尸体上产卵,本就非常喜欢往尸体上面的孔洞里钻。”</p>
苍蝇产卵喜欢钻洞。</p>
因为这样可以让它们的幼虫在孵化后直接突破皮肤的障碍,更轻易地啃食到尸体的血肉,获得成长发育的能量。</p>
眼睛,嘴巴,鼻孔,耳朵,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洞....</p>
这些都是蝇蛆最优先光顾的地方。</p>
林新一上次侦破“赤鬼村火祭杀人案”时,靠的就是从死者后门里面发现的蛆虫。</p>
同样的道理:</p>
如果一具尸体上面开着弹孔,那这些溢着美味鲜血的弹孔,肯定会最先招来产卵的苍蝇。</p>
蝇蛆会最先从弹孔内部的创道孵化,啃食创道周边的血肉。</p>
时间一长,肉都要让蝇蛆啃完了。</p>
那这块肉上的弹孔,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p>
即使中弹部位的血肉皮肤还没彻底啃干净,就像现在这具尸体一样,还能从那残存皮肤上看到有孔洞状的破损。</p>
那这些弹孔也早就因为血肉腐败和蝇蛆侵蚀而变形、扩大,形态发生了变化。</p>
看着不再像弹孔,更像是蛆虫啃食出来的虫洞。</p>
“如果现场留有死者的衣物,倒是还能凭借衣物上面的弹孔来鉴定枪伤。”</p>
“但这次的案子,死者身上...”</p>
死者身上根本没有衣服。</p>
不仅是没有衣服,死者的证件、手机、钱包,这些随身物品也一件没有剩下,似乎全都被凶手给带走了。</p>
现场只留下了一只空运钞箱。</p>
还有这么一具腐败得让人难以辨识伤口的无名女尸。</p>
“现场没有发现死者衣物。”</p>
“霰弹弹孔又很容易与蛆虫侵蚀混淆。”</p>
“而这胸部肋骨的多处粉碎性骨折...”</p>
“也的确有可能是徒手打击造成的。”</p>
“如此一来,出现误判倒也情有可原。”</p>
林新一说着说着,倒是对那位误判死因的同行产生了些许理解。</p>
但他还是留着几分不满,因为:</p>
“霰弹轰击造成的粉碎性骨折,和徒手打击造成的粉碎性骨折,其骨折形态在细节上肯定是不一样的。”</p>
“只要仔细观察耐心分析,二者分辨起来也绝不算难。”</p>
说着,林新一又拿出一张死者肋骨部位的特写:</p>
“这几处粉碎性骨折都不是普通的骨折,骨折处都伴随有一些不起眼的类圆形骨质缺损。”</p>
“而这种类圆形的骨折缺损,就是霰弹铅丸穿过人体时在骨骼上留下的痕迹。”</p>
“再仔细观察这霰弹铅丸的分布区域大小,结合其弹丸没有留存人体,而是全部凿穿胸部、从后背穿出的事实。”</p>
“不难证明,凶手是在一个比较近的距离上,对着死者前胸部位开枪的。”</p>
“所以这些铅丸扩散分布的面积不是太大。”</p>
“而且弹丸本身也有足够的动能洞穿人体,凿穿后背飞射出去。”</p>
“原来如此...”</p>
降谷警官随着指引一番仔细观察,果然从尸体的骨折处发现了那些小小的类圆形骨质缺损。</p>
他终于相信了林新一的判断。</p>
但他还是非常不解地问道:</p>
“既然死者是被霰弹枪打死的,那现场应该会发现凶手开枪后留下的弹壳和弹丸才对吧?”</p>
“怎么会什么都没有呢?”</p>
“这个...”</p>
林新一想了一想:</p>
“弹壳应该是被凶手自己带走了。”</p>
那凶手谨慎到连死者的衣服都给扒光带走处理了,当然不会忘了弹壳这么重要的痕迹物证。</p>
而霰弹枪的弹壳本身就体积不小,一发霰弹能有拇指粗细。</p>
就算抛壳抛到了地上,枪手也很容易将其从地上找到,捡起带离现场。</p>
当然...弹壳是容易带走,弹丸就不一定了。</p>
霰弹枪一发子弹里能有十几颗小铅丸。</p>
这么多小铅丸喷射出去,又凿穿人体向后飞出去不知多远,最后像下雨一样掉到地上、嵌进土里——</p>
凶手肯定是很难将其一一找出,再从案发现场带走的。</p>
理论上,案发现场至少也该发现几枚铅丸才对。</p>
可问题是...</p>
“凶手找起来难,警方找起来也难。”</p>
“而负责现场勘察还是群马县县警,他们...”</p>
林新一欲言又止,最后为了都县关系、警界和谐,还是给这些地方上的同行留了些许面子:</p>
“他们也是尽力了。”</p>
“没有发现也可以理解。”</p>
这帮混子连现场温度这么基本的数据,都忘了在勘察报告里写。</p>
怎么能指望他们有耐心细细勘察现场,找到那些可能散落在泥土里的小小铅丸?</p>
所以勘察报告里说现场没有发现弹丸,并不能说明现场就真的没有弹丸。</p>
因为这份漏洞百出的报告,本来就没法证明什么。</p>
“也是...”降谷警官想通了其中的关节:</p>
现场勘察报告可能是错的。</p>
但林新一从尸体上发现的骨质损伤形态,却是货真价值做不了假的。</p>
看来死者的确是死于霰弹枪的近距离射击。</p>
而现在死者的年龄、性别、人种、死因、大致死亡时间,都已经差不多确定了。</p>
“接下来值得讨论的问题是...”</p>
林新一来来回回地翻看着那份被他看成《错题集》的案件资料,倒是也没能再从这份资料里面翻出更多的错来。</p>
于是他终于将注意力放到了本案最大的一个疑点上面:</p>
“那只四菱银行的运钞箱。”</p>
“凶手带走了弹壳,带走了死者的一切随身物品,甚至连身衣服都没给她留下。”</p>
“但他却偏偏留下了这么一只空运钞箱。”</p>
“这是为什么?”</p>
“这个么...”降谷警官笑了一笑:“倒是不难理解。”</p>
“我本来就有这方面的猜测,而林先生您又已经证明本案的死者不是‘广田雅美’,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加明显了:”</p>
“凶手将死者的随身物品全部带走,是为了不让警方知道死者是谁。”</p>
“而他同时留下这只四菱银行的运钞箱,则是为了让警方把死者当成别人。”</p>
那只留在现场的空运钞箱,直接将警方的调查方向指向了那起十亿日元大劫案。</p>
如果不是林新一通过人种颅骨形态差异确定死者不是广田雅美。</p>
那警方肯定还会继续将这个无法确认身份的死者,当成是那位失踪已久的女劫匪。</p>
“如此看来,本案的凶手和死者应该跟‘广田雅美’,跟那起十亿日元劫案都没有太大关系。”</p>
“但他知道这运钞箱是从哪来的,知道将这箱子留在现场可以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让我们把那位无名死者当成广田雅美。”</p>
这样可以分散警方的精力,让他们的劲都使在错误的方向。</p>
而时间一长,按照这个世界里曰本警方惯于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p>
说不定他们查着查着,就会在根本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把死者确定为广田雅美。</p>
然后随便给出一个“劫匪火并”的结论,当成悬案拖着不管,早早下班回家吃饭。</p>
这真的很有可能——</p>
毕竟,他们以前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情。</p>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p>
凶手肯定想不到广田雅美并不是什么普通的银行劫匪。</p>
而他自作聪明用来转移警方视线的小伎俩,竟然会让他绕过黑铁段位的群马县县警,直接匹配到曰本公安这样的最强王者。</p>
“照这个思路分析...”</p>
“凶手也不太可能是组织的人。”</p>
组织的人追求低调还来不及,可不会故意把警方的视线往宫野明美身上引。</p>
“可如果凶手不是组织的人...”</p>
“那这运钞箱又怎么会出现在凶手身上?”</p>
“那笔被广田雅美劫走的钱,还有广田雅美本人,在失踪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p>
降谷警官不由微微蹙起眉头:</p>
“难道我之前的推测都是错的。”</p>
“凶手在现场留下空运钞箱,其实是另有原因?”</p>
“不,你的推测很有道理。”</p>
林新一发出赞同的声音。</p>
因为他知道那笔钱最后根本没落在组织手上。</p>
这凶手也多半和组织没有关系。</p>
他不好直说这些信息,便轻描淡写地将论证的部分带了过去:</p>
“虽然还无法证明,但目前看来:”</p>
“凶手极有可能是一个和组织、和广田雅美都毫无关系的人。”</p>
“他因为某些原因得到了广田雅美从四菱银行劫走的那笔赃款,并因为这笔钱跟死者起了冲突,最终酿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惨剧。”</p>
这个结论里有很大的猜测成分。</p>
如林新一所说,这结论无法得到证明。</p>
所以即使猜到该凶手与组织无关、此案也与组织无关,降谷警官作为曰本公安的代表,也必须得尽心尽力地追查下去。</p>
而就算最后查出来凶手真的和组织无关...</p>
能查出来他是怎么拿到那只本应属于宫野明美的运钞箱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曰本公安,查出宫野明美在失踪后的行动轨迹。</p>
“那林先生...”</p>
降谷警官注意到林新一已然将手里的资料放下:</p>
“这份资料您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吧?”</p>
“嗯。”林新一点了点头。</p>
这份资料已经无法再给他们的调查带来更多的线索。</p>
而仅仅知道死者的性别、年龄、人种、死因、大致死亡时间,也无法帮助他们在茫茫人海里查出这位无名女性的身份。</p>
他们接下来能做的,也就只有亲自往群马县的案发现场跑上一趟。</p>
“希望我们能在现场发现一些群马县县警没注意到的线索吧。”</p>
“不然的话...就只能去一一比对近期东京都地区的失踪人口,试着碰碰运气了。”</p>
林新一无奈地叹了口气,又对降谷警官说道:</p>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好了。”</p>
“现在?”</p>
降谷警官看了看窗外略显昏黄的天色:</p>
林新一今天早上从美国岛出发离开,回到东京的时候就已经是下午。</p>
现在天色已然接近傍晚,再从东京开车去群马县的深山,时间肯定要到晚上了。</p>
大晚上的钻进深山老林里勘察,行动起来肯定会很麻烦。</p>
“林先生,要不要明天再去?”</p>
“这案子虽然上面催得急,但不过是这么一天功夫,我们公安也是可以等的。”</p>
降谷警官很体贴地问道。</p>
“不用。”林新一摇了摇头:“我们可以等,但线索却不能等。”</p>
“现场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刮风、下雨、昆虫、野兽...这些天气变化和动物活动,随时都有可能对位于野外的案发现场造成破坏。”</p>
“总之只要有行动条件,那能早点去就早点去。”</p>
林新一态度很是坚定。</p>
看到他这种不辞辛劳坚持连夜去勘察现场的态度,降谷警官便也不再劝阻:</p>
“那好,我们现在就出发。”</p>
说着,他便打算起身跟林新一一起离开。</p>
可这时候,原先一直安静倾听的贝尔摩德却突然开口了:</p>
“新一...带我一起去吧?”</p>
“你们大晚上的跑去山里勘察,我可不放心。”</p>
“把我带上,我也能给你们帮上点忙。”</p>
贝尔摩德经常以女朋友的身份跟林新一一起查案,其身份几乎相当于半个鉴识课成员。</p>
她此时主动要求跟来,倒是也丝毫不显突兀。</p>
但林新一却能隐隐意识到:</p>
她这次主动请缨恐怕没那么简单。</p>
看来前两次他独自试探无果之后,这位千面魔女是打算亲自上阵,在调查途中找机会试探这位降谷警官了。</p>
“这...”降谷警官丝毫没意识到危险。</p>
他简单斟酌一番,便点头答道:</p>
“行,克丽丝小姐,你也一起来吧。”</p>
</p>sxbiquge/read/4/4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