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东北必将入唐郭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p>

“确实应该多学习,尤其是管理方面,将来咱们大唐就需要商业运作管理人才……”</p>

背景音乐下,李易找了户人家进去,外面的风太大,吹得难受,雪都打脸上了。</p>

外面围了很多人,他讲课,给村民指明发展方向。</p>

企业管理是门学问,很高深的学问,不比行政管理低。</p>

企业管理搞好的到行政部门,相对就容易。</p>

官府行政做得好的,未必适应集团管理。</p>

不同之处在于,私企追逐利润,一切以利润来说话。</p>

反观国企和衙门,里面的人更在乎地位,自己的利益在前,至于国企亏损不亏损、百姓好不好过,跟自己有啥关系?</p>

人生得意须尽贪,莫使权利空作废。</p>

接着倒查二十年,全傻眼!</p>

好多官员以为退休了就没事儿了,哪想到……</p>

“李东主,李东主,明年还去契丹收松子和松蘑吗?”远处传来喊声,有个人周围站了四个羽林飞骑。</p>

“竟然是余兄,快来。”李易招手。</p>

李易认出来了,余江,好长时间不见了,当初契丹派来的卧底,贡献琥珀,非要说自己是蜀地那边的。</p>

关键是那个琥珀外面包裹着的是煤精,煤精加煤黄,只有一个地方出产。</p>

羽林飞骑搜了搜余江的身,没问题,余江跑过来。</p>

“这么大的雪你也能认出我?”李易看着天上的雪。</p>

“房子多,挡风。李东主,明年还收吗?我告诉那边去寻找更多的蘑菇和松树。”</p>

余江根本不管自己身份的暴露,他就当作没被识破。</p>

李易使劲点下头:“收,有多少要多少,价格还高。河北道北部到你们,哦,是他们契丹那里,产量最高。”</p>

李易说错了,赶紧改过来。</p>

“对,李东主知道的,我们那里蘑菇多,采不完。”</p>

余江无所谓了,大家合作,我又没害你们的人。</p>

“余兄,契丹的松子少一点,渤海,你让他们使使劲,不管是交易,还是正常过去自己采,你说对不?”</p>

李易要就继续遏制东北,或者说是控制东北。</p>

历史上各朝代更迭,多数都是从东北出事儿的。</p>

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东北。</p>

然后宋朝的辽国,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给大宋一顿打,之后变成了金国,女真人。</p>

过了一些年,又是被蒙古给灭了。</p>

然后元朝出现,后被朱元璋给灭了。</p>

明朝来了,明朝又被东北的满族给削了,变成了清朝。</p>

故此倭国觉得得东北者得天下,就对山东和东北动手。</p>

李易怎么可能放弃东北?他必须要拿到手里才安心。</p>

余江哪里知道李易的志在必得,他露出一丝犹豫:“李东主,渤海那里不方便吧?”</p>

“又没有让契丹去打,换啊,李家庄子就跟他们换,契丹和奚族跑远点去换,赚个差价。”</p>

李易出主意,东北太远了,尤其是渤海,渤海指国家的名字,只是大唐不愿意承认。</p>

现在的东北跟他那时不一样,他那时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p>

却依旧掌握着全国百分之八十多的柞蚕供应和百分之七十的东北大松子与百分之八十的松蘑出产。</p>

松蘑一直贵,产量却并不低。</p>

现在生态没破坏,想一想那里的东西有多少?</p>

只要采摘的人手充足,供应整个大唐都没问题。</p>

唯一的问题在于路不好走,没路。</p>

要不怎么说马拉雪橇牛逼呢,只要东北雪足够大,就能像房子一样被马拉着跑在树林里。</p>

倭国当初侵略一顿打,由于北大营的不抵抗,占了先手。</p>

后来承受不住,东北的冬天太冷,倭国只有北海道的人才适应。</p>

李易想着,有主意了:“余兄,你再与那边联系联系,修路啊,咱们大唐以成本价提供水泥、沥青。</p>

再加上夏秋季节的海运,你看那边能不能多修港口?我这边提供技术。”</p>

余江听完李易的话,使劲想,想这个事情是否为陷阱。</p>

凭借他的智慧和经验,怎么想都觉得不是。</p>

“能行?”他问李易。</p>

“试一下呗!行和不行,在于人啊。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又没啥损失,成本而已。</p>

我要是不收,你以为大唐哪个商人敢过去收?我收拾不死他。</p>

说好的与李家庄子合作,其他商人在此事上,愿意跟随我不管,不愿意的别给我捣乱。”</p>

李易又是劝说、又是利诱、又有威胁、又是摆道理。</p>

简单的一番话,别人就看出来他的底蕴了。</p>

永穆公主嘟一下嘴儿,感觉此刻的李郎好陌生。</p>

随即又眯起眼睛把脑袋靠在李易的肩膀上,李郎对外,果然是不吃亏的呢!</p>

如此秀恩爱,余江当作未瞧见:“拿不出足够的钱吧?即便是成本。”</p>

“好办,大唐派军队去建设,便宜。”李易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给出办法。</p>

李易说完,看着余江,又道:“这样,他们不是都知道怎么烧水泥么,自己烧、自己磨、自己兑。</p>

然后就估算出成本了,我们负责修路,修路的钱,他们出三成,其余的七成我们管了。</p>

那三成不用直接给钱,每年用收入来换。</p>

收税知道吧?大唐开始收了,那边也学着收。</p>

税收的收入,慢慢偿还修路的费用,都不是问题。</p>

我这人你还不知道么?不差钱儿。就是见不得有人吃苦,小时候没少遭罪,将心比心吧!”</p>

李易说着合作的变动,说到最后抬手抹了下眼泪,把自己都给感动了。</p>

余江的眼圈跟着微微一红,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哪里有问题,就认为李易是好人。</p>

明知道自己是契丹的细作,还是当成朋友相处,只要契丹别捣乱就可以。</p>

多好的人啊,而且今年契丹确实收入增加好几倍,人家就图一个安稳。</p>

这样的人,你要是再欺负,那就是自己,不人家会出动军队。</p>

是的,没有什么良心的说法,军队,李易可以调动军队。</p>

别的全是假的,生死才为真。</p>

“那我们就去收?你都买?”余江改变不了其他的问题,他想通过贸易获得好处。</p>

“余兄多费心了!”李易颔首。</p>

</p>sxbiquge/read/3/3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