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六百八十三章 防虫新招蜂蜜缺

“卖报卖报,雨后天热蚊虫多,不要喝生水,小心被蚊子叮,得了疟疾可到医馆免费吃药。”</p>

“卖报啦,用草木灰泡水,最好是一比五,泡一天一夜,喷洒到菜叶上可以防虫子。”</p>

雨后的天明,报童跑跳着吆喝。</p>

一时间家中有种蔬菜的人纷纷寻找草木灰,并用水给泡上。</p>

草木灰少的去管别人家要,甚至有的干脆自己烧。</p>

“原来此法可防虫,待试过,若好用,当广传大唐。”</p>

政事堂中,姚崇看着手上的报纸,重点关注草木灰泡水的事情。</p>

“草木灰本身可为肥料,沤肥时添加,用在地中效果好,草木灰水落到地里,不会伤地。”</p>

姚崇接着又说草木灰的其他作用,拿草木灰泡水喷洒蔬菜,可谓一举两得。</p>

“如此好的办法,又是现在才拿出来,他总是想不起来。”张说对李易有时候挺无奈的。</p>

用草木灰泡水杀虫子,前两年怎不说?定然是没想到。</p>

遇到事情了,需要灵感,然后才有办法。</p>

卢怀慎倒是一脸笑容:“小易已经很努力了,至少疟疾没治。疟疾发病的地方,一旦……传染,便是一群人。”</p>

卢怀慎学到了新名词,传染。</p>

他还知道了怎么被传染,以前的人不懂,一个地区有人得疟疾,很多人会得。</p>

现在明白了,报纸上有写,蚊子叮了得疟疾的人之后,再叮其他人,其他人会得疟疾。</p>

报纸上写了各种疟疾,包括潜伏期,症状。</p>

死人的事情,百姓们自己就知道,得了疟疾,三个人中能够活下来一个算是不错的。</p>

治疗的方法是青蒿一握,拿冷水泡,然后弄出来汁喝下去。</p>

有的时候管用,有的时候不管用。</p>

“定然是蒿子,李家庄子今年又大量收蒿子,除了制作蚊香,其他的拿制作大蜜丸。”</p>

姚崇从李家庄子的行为和医书上记载的方子上,猜测出来李易用蒿子来治疗疟疾。</p>

李易有了一种好方法,让有时不好用的方子起到了作用。</p>

卢怀慎依旧微笑:“小易还教大家养土蜂,采了蜜以后庄子收购,朝廷已经不许制香人用蜂蜜来制香。”</p>

“隆择该头疼了。”张说说一句。</p>

治疗疟疾的大蜜丸,李家庄子以本钱卖给朝廷,朝廷户部出钱购买,免费给百姓用。</p>

这种病不治疗是真的死人啊,而且还能被蚊子叮了后再传染别人。</p>

眼下只在京兆府范围内给百姓用,等数量多了,再发到大唐各地。</p>

到时报纸还会重新写上一些以前写过的内容,使百姓知道情况,尤其是防备蚊子。</p>

蚊香的制作方法已经传到大唐各州府,州府号召百姓采集蒿子。</p>

“小易帮户部赚钱,又帮户部花钱,隆择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确实不容易。”</p>

卢怀慎开始可怜毕构。</p>

姚崇哈哈一笑:“隆择现在一个是盼,一个是怕。盼李易制作出可以赚大钱的东西卖,怕李易想到花钱的地方。”</p>

被三个人说的毕构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苦恼。</p>

“一个大蜜丸要十钱,得疟疾的人不一定吃几个大蜜丸才能好,用了多少蜜,怎价钱如此高?”</p>

毕构觉得李易多要钱了,说好的成本价,一个丸十钱。</p>

他又不能亲自去看如何制作治疗疟疾的大蜜丸,庄子保密。</p>

大唐百姓免费吃,别的地方想治疗,掏钱吧。</p>

如吐蕃奴隶主们,其他的事情好商量,得了疟疾基本上可以等死了。</p>

一旦有可以治疗的药物,必然家中备上几十丸。</p>

“养土蜂,要大力推广土蜂饲养,朝廷下令,强制养,降低成本。”</p>

毕构在难过了片刻后,想到个好办法。</p>

他开始写奏本,要求全大唐各县,每十户必须有一户养土蜂。</p>

养土蜂的人家,在当地免除庸调。</p>

等税收推广过去,其他人免去庸,养蜂的人还是全免。</p>

同时限定养蜂的人需要交上来多少蜜,达不到要求,按照数量计算,补上庸和调。</p>

写完,他想了想,同时写首诗,让人送到李家庄子。</p>

他现在怕了,有了主意会自动考虑李易。</p>

一个是让李易帮忙查缺补漏,另一个问李易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p>

李易中午的时候收到了信,给送信的小官一块香皂。</p>

他展开信,上面写:京兆未辖削调庸,十户出一养蜂从。缺漏不足新来补,疟疾蜜丸味甚浓。</p>

李易撇撇嘴:“闲的,一句话的事情,非要写这狗屁的顺口溜。”</p>

李成器在,拿过来看一眼:“毕构怕花钱,你给他一丸十钱,他嫌贵。”</p>

“蜂蜜有便宜的?蒿子难道不需要收购和加工,我庄子人工成本高。”李易不觉得贵。</p>

庄子不算人工成本,一个大蜜丸的材料成本是七钱,人工加三钱。</p>

这钱算是庄子赚了,不算人工成本不行,庄户们得吃饭。</p>

“按照毕构的方法,落实到地方可行?”李成器想知道办法好不好用。</p>

“强行摊派,最后保证出问题,咱们的目的是收蜂蜜,不是给百姓一个不能做错的任务。”</p>

李易讨厌朝廷下令逼百姓养土蜂。</p>

他接着又说:“按照户来计算,大户人家的人多,一户定下来量,减免庸调,朝廷受损。”</p>

“税未推广过去,其他地方还是不能取消庸调,若比照人数,当可为?”</p>

李成器想到户不行,换成人头计算。</p>

他考虑一下,又道:“或用蜂蜜来换庸调。”</p>

李易想起了捕蛇者说,用毒蛇来换赋税,跟用蜂蜜换庸调差不多,不同的是土蜂没那么毒。</p>

“直接收蜂蜜就行,只要价格合适,商人们会想办法养土蜂,由商来带动。</p>

养土蜂的方法已经传出去,附近花多的地方,百姓自己建巢。</p>

再卖给商人,商人送到长安。明明是经济上的事情,非要扯行政。”</p>

李易反对把简单问题复杂话,纯粹是扯淡。</p>

“买的话,价钱高。”李成器能理解毕构的心思。</p>

“价钱高养的人就多,多了以后价钱可以低。土蜂一旦开始养,并不费事,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自己家留着吃。”</p>

李易要通过市场来调节,大家一起养,价钱掉下来。</p>

多花一年的钱而已,往后年年有便宜的蜂蜜。</p>

百姓会养了,不赚钱,自己吃,对身体也好。</p>

“南边的地区花多,蜀地同样一年四季又花。”李成器觉得行。</p>

“我给老毕写个回信。”李易去找纸笔。</p>

</p>sxbiquge/read/3/3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