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的李易独自在月色下溜达,同时考虑采用哪种方式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好日子。</p>
“基本需求是粮食,粮食的根本在于土地。”</p>
“地广人稀的地方看着土地多,却要种很多麻、枣、桑,一百亩土地,人根本忙过来。”</p>
“生产力才是关键,生产技术必须要转化成生产力。”</p>
“有很多隐户,有的变身成佛教人员,就不用交税了,所以才开始限制和清查。”</p>
“还有的是一时家中无粮,就借粮,还不上,只得把地给卖了。”</p>
“这个时候还有庸和调,只好跑掉。”</p>
“其他的少部分人上下其手,两极分化严重,按照人头争税,越富裕的人越占便宜。”</p>
“改革税收政策在于吏治,吏治涉及到上层建筑。”</p>
“还是要有兵,除了造反之外,其他的任何改革都是由上到下。”</p>
“上层建筑要推行改革,属于利益分配。”</p>
“李隆基不停地换宰相,正是由于他不想让某一个宰相获得太多的权利。”</p>
李易想明白一些原因,李隆基目前做不到制衡,同时中央集权不够。</p>
百年的朝廷,千年的儒教,加上家族观念根深蒂固。</p>
李隆基行使权利需要依靠人,所依靠的人都是一群玩同一个游戏规则的人。</p>
而这个组织显然对民生促进有先天缺陷性。</p>
李易想到了历史上的一次次变法,在儒教的影响下,一直到清朝的百日维新都不行。</p>
最后是通过炮火解决了一切问题。</p>
其他国家的变法也是一样,流了很多血,利益的争夺就这么红果果。</p>
“大唐要流多少血?从哪里开始?最后走向何方?”李易嘟囔了一句,找不到答案。</p>
“还是先改善百姓生活吧,从庄子周围开始。四十二个学子,我得亲自教一些额外的知识,改革的基础。”</p>
有了决定的李易心情愉快起来,四十二个学子他打算多教知识。</p>
然后再走门路谋官,放到地方上去,带领百姓脱贫致富。</p>
回去,洗澡,睡觉。</p>
一早起来李易神采奕奕,充满了阳光感。</p>
庄子上看到他的人,心情都更好了。</p>
快到中午时,五十个到平康坊表演的大家回来,纷纷向李易道谢。</p>
她们甚至暗示李易,晚上寂寞,可以谈天说地什么的。</p>
李易装作看不懂,不能谈,谈着谈着,容易谈出‘人命’。</p>
中午吃饭,李易来到学子们的区域。</p>
其他人不愿意过来,感觉自己太卑微,人家可是学子。</p>
李易眼中都一样,非要让他说哪个更好,他选工匠。</p>
最尊重哪个,自然是老兵。</p>
至于学四书五经的学子……呵呵!</p>
一部分学子的家人也在,看上去很开心,住楼了,那么大的房子。</p>
现在养身体,适应环境,过几天会被安排事情做。</p>
“诸位仁兄,我这里有些算学上的东西。下午除了教娃娃的人,其余的跟我去教室。”</p>
李易一点不客气,直接说要教别人数学。</p>
学子们纷纷出声道谢,科举考试有专门数学的科目,叫明算。</p>
只不过有志向的不愿意考,他们就希望靠进士,退一步考明经也行。</p>
这两个考上,能当大官。</p>
下午,教室,李易在墙上贴了纸,拿毛笔写。</p>
第一堂课叫代数式。</p>
一个‘X’给写上,读音也是那么读,李易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来代替。</p>
而且代替完,写公式他就迷糊了。</p>
“这个是未知数,一加一加X等于六,那么X是多少?”李易耐心地灌输X这个符号。</p>
学子们听,很容易就知道,四呗,李东主竟然出如此简单的题。</p>
李易看到上课学子的表情,明白他们在想什么。</p>
不过没关系,简单是吧?以后你们就知道了,有你们哭的时候。</p>
一堂一个时辰的课,上到一半时,学子们开始认真了。</p>
墙上的纸上出现了2X-5=X-1,问X是多少。</p>
李易一步一步解,很慢,学子们皱眉,在努力适应新的表述方式。</p>
等到一堂可上完,学子聚在一起研究。</p>
李易去找工匠,制作黑板和粉笔,凭庄子现在的科技底蕴,两样东西都不是问题。</p>
包括用毛毡和木板制作的黑板擦。</p>
“这个黑板不好,吃粉笔灰,先将就两天,弄出更好的,然后用湿抹布擦,问他们一下,哪种墨干了以后不怕水。”</p>
李易决定将来叫学子们也写板书,粉笔写正楷没问题。</p>
日子一天天过去,九月下旬。</p>
士兵和美女乐队走了,高力士亲自过来带走,说是陛下要看。</p>
李易送给美女们一大堆酱油、腐乳、臭豆腐。</p>
美女们已经知道这东西在庄子里不值钱,平时她们就吃。</p>
不过还是很高兴,外面价格高昂。</p>
“现在我宣布,收螃蟹开始。”李易送走人,对着庄子上的人高兴地喊。</p>
螃蟹到季节了,林蛙还不行,要继续等,然后做好林蛙冬眠的池子,明年就会有更多的林蛙。</p>
这次庄子的人穿上背带油布裤,戴着油布手套,拎筐下水捉螃蟹。</p>
张家村子的和皇庄的人纷纷赶过来看,一只只被捉起来放到筐里的螃蟹,在他们的眼中都是钱。</p>
“明年我们也种。”张家村子的人倒是不嫉妒,却同样想赚钱。</p>
“叫李东主留些螃蟹过冬,明年有小螃蟹咱们种。”</p>
“今年一直在抓蛤蟆,然后卖钱,赚了很多,村子的日子好过了,明年养蛤蟆。”</p>
“要不是李东主说要控制数量,我们赚到的更多。”</p>
“傻呀,李东主说了,多了卖不上价,有人也抓了蛤蟆放在大酱里焖,虽说味道不如我们村,可价钱低。”</p>
张家村子的人边看边讨论。</p>
皇庄的人一个个也穿上了新衣服,他们卖汽锅鸡。</p>
虽说大头要交给上面,但余下的一分,能抵上往常一年的收入了。</p>
李易看到一庄一村的人,满满的成就感。</p>
明年蛤蟆是卖不上价了,不过明年可以有更多的蛤蟆,喂饲料,照样收入不菲。</p>
“至于给皇庄干活的百姓,明年不能全卖钱,想办法让他们吃好、用好,不卖就不算收入。”</p>
李易自语着,他要规避收入入账问题,自己养自己吃还不行?</p>
或者拿到这边的庄子换日常用品,这不也是一种财富么。</p>
肉多的话冬天制作成熏肉,不会再过苦日子。</p>
</p>sxbiquge/read/3/3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