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十八章 这点技术无所谓,我还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p>

今天天气晴朗,即便是早晨也比往日暖和许多。</p>

张家村的村正张肖应邀来到李家庄子,刚进庄子,他便听到此起彼伏的孩童吟颂之声。</p>

然后他和跟他一同而来的两个族老就都懵了。</p>

“这,这是什么?”张肖起一身鸡皮疙瘩。</p>

清脆的童声和从未听过的蒙课内容,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p>

与张肖同来的两个族老更是愣愣出神,他们被这个孩子吟诵的东西给震撼到了。</p>

通俗点说就是……太他吗的好听了。</p>

只恨自己学问差,一句卧槽行天下。</p>

孩童的启蒙还可以这么玩?李家庄子这是要上天啊。</p>

三人站着听了好一会儿,才回过魂。</p>

年岁看上去略大族老缓缓吐出口气,与村正张肖道:“肖郎,此庄东主你可见过?”</p>

“回九叔的话,不曾。”张肖轻轻摇头。</p>

“许是从哪里请的高人。”另一个族老出声。</p>

张肖点头:“某亦如是想。”</p>

随即又道:“不知能不能把这蒙学学来,村中子弟又多一可学之书。”</p>

两个族老一同颔首,表示认同。</p>

张家村紧邻长安,不缺授课之人。</p>

然所授之课,只有《千字文》、《孝经》、《论语》,再向后学,则为《尔雅》、《离骚》。</p>

再往后,涉及五经。</p>

而这李家庄教的是什么?三字一读,琅琅上口,比《千字文》还舒服。</p>

吓人了啊。</p>

三人继续沿碎石路走。</p>

一早匆匆赶来的李成器同样被唬得一愣一愣的。</p>

他跟着念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p>

然后仰天长叹:“好一个蒙学,庄中何人如此大才?”</p>

他攥了下拳头,带人赶到学子们屋子旁。</p>

有学子拿着纸,摇头晃脑地也在背着孩子们吟诵的文字。</p>

“哪来的?”李成器没有丝毫客气的样子,直接站在旁边问。</p>

“啊?啊!这叫三字经,乃李贤弟觉孩童启蒙书少,亲自编写。”</p>

学子认识李成器,轻轻抖两下纸回答,一脸崇拜。</p>

“易弟所写?觉得孩子启蒙的书少?他有没有觉得人走路慢,做个翅膀出来?”</p>

李成器觉得易弟的觉得有些不讲道理。</p>

觉得怎样,然后就怎样,解决?</p>

学子眨下眼睛,不确定道:“许是能吧?”</p>

李成器没再理会学子,找几个人问问,终于在盖房子的地方见到李易。</p>

李易正蹲着与工匠说话。</p>

“看图,制作一个竹编的大孔簸箕,这个是长柄,这个是手柄,手柄连绳子,最后是刀片。”</p>

李易在说,工匠仔细看、认真听。</p>

小跑过来的李成器一肚子话又憋回去了,一起蹲下看。</p>

工匠指头在图上比量,道:“简单,好做。只是刀大,耗铁。”</p>

“无妨,镰刀割麦子慢,这个抡起来,一收一片。”李易叫工匠放心,有铁。</p>

“易弟,此物可收麦?”李成器听出来了。</p>

“嗯!比镰刀快。”李易给出肯定的话。</p>

这玩意儿叫割麦神器——掠。</p>

李成器:“……”</p>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p>

那边的孩童声音依旧传过来,本想问问启蒙读物的事情,结果眼前是另一个好东西。</p>

易弟的脑袋里面究竟装了多少东西?</p>

想着,李成器伸后摸摸李易的头。</p>

李易扭头看他,一脸不解之色,怎么又摸我脑袋?</p>

李成器缩回手:“易弟,你听。”</p>

李易:“不用听,三字经,我写滴,大哥走时拿一份。”</p>

“这好东西也能外传?”李成器疑惑不已。</p>

照他看来,谁家要有这蒙学书,定然要守住,岂可轻与他人。</p>

“过几日还有,没什么难度。”李易无所谓地摆摆手。</p>

反正又不是他亲自作,抄一抄,改一改、删一删,而已。</p>

“还有?不难?”李成器抬手摸自己的额头,想看看发烧没。</p>

“对呀,正好大哥过来,一会儿割麦子的东西做出来,也拿走一个。”</p>

李易近几天没见到便宜大哥,都打算叫人去那个什么六李庄看看了。</p>

他要推广三字经和新农具,给自己增加寿命。</p>

李成器定定地看着李易,很想知道自己这个易弟怎会如此云淡风轻。</p>

各种好东西不要钱似的往外扔,没有丝毫犹豫,这般胸怀么?</p>

“大哥看我作甚?”李易被看毛了。</p>

“易弟所图为何?”李成器问出心中想的事情。</p>

“图?简简单单的东西,不图,还有很多。积粮百仓,会不施一粥哉?拥钱万缗,会不舍一文乎?”</p>

李易笑着说原因。</p>

李成器:“……”</p>

自己这是被看轻了?还有很多?我怎么一样都琢磨不出来?</p>

你好办法太多了,装在脑袋里嫌沉是不?拿出来就不累了哈?</p>

“可是……”李成器还要说些什么。</p>

“东主,张家村来人了,村正和两个族老。”宋德跑过来。</p>

他一身水泥灰,刚才在用水泥铺操场。</p>

可叫孩子玩耍,也能等收完麦子晾晒。</p>

“我去看看。”李易站起来。</p>

宋德先跑了,李易走出去不到百米,两个太监和两个宫女追上去。</p>

四个人穿着宫里的服装,追上李易,左右一站,这排场可就大了。</p>

果然,张家庄子的三个人就被镇住了。</p>

卧槽,怎么是宫里的人?</p>

李易笑着抱拳施礼:“庄子连日繁忙,不曾亲自拜会,倒叫村正上门,恕罪恕罪。”</p>

“李东主可不能这般说,李东主来此多日,村子早应有人到此支应。”张肖还礼。</p>

又介绍:“我七叔和九叔。”</p>

李易再次对两个族老说道:“七伯九伯,身体康健,易心中甚喜。”</p>

两个族老还了个小礼,把李易当晚辈看。</p>

老九,就是九叔九伯,直接问:“方才听孩童吟诵,不知是何人所授?”</p>

“劳九伯问,乃是出自易之手,待九伯回村,带一份,好作指正。”李易谦虚,让人家指点一下自己。</p>

三个人:“……”</p>

老七老九重新施礼,长揖到地。</p>

李易还礼,这个累呀。</p>

太监宫女跟着还礼,起身后挺胸抬头,与有荣焉。</p>

“咱们找个地方坐着,说说请贵村人帮忙看葡萄园的事吧。”</p>

李易也不文了,赶紧的,回头还有不少事情要办。</p>

“甚好。”张肖答应。</p>

一行人进李易的客厅,宫女送茶水,太监帮忙擦桌子。</p>

三个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如山般压力。</p>

活这么多年,头一次享受到宫里人的服侍,回去有得吹了。</p>

两刻钟之后,三个人拿着《三字经》开开心心地离去。</p>

事情谈妥,村正和族老作保。</p>

李易庄子雇十个张家村勤快的人帮忙打理葡萄园,每日每人三十钱,有一顿晌午饭。</p>

张家庄子的人十分满意,工钱不低。</p>

关键是还供一顿饭,早听说了,李易庄子顿顿有肉吃。</p>

村正张肖和两个族老觉得有面子。</p>

咱们到李易庄子,给你们带回来好工作,还给你们的孩子带回来《三字经》。</p>

咱们在那里,宫中的太监和宫女服侍。</p>

你们要是谁敢去搞破坏、偷葡萄。</p>

腿迈过去打断腿,胳膊伸过去,先敲折了。</p>

李易送到庄子口,看三人走远,松口气。</p>

“解决了,往后无须担心张家村子的人过来偷葡萄。”李易说道。</p>

两个宫女满眼小星星,东主好厉害。</p>

可惜,到时间自己等人就要被换走。</p>

回宫里可没有庄子自在,吃得更比不上。</p>

</p>sxbiquge/read/3/3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