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第317章 冉冉上升第一村

的确,神仙村有李小鱼实现打下的基础,一切都发展的井然有序,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p>

而看着这座虽然刚刚建立不久,但却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小村庄,周围其他村镇的居民也是羡慕不已,觉得这座小山村真的得到了神仙保佑,不然也太神奇了,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啊,隐隐有成为苏州第一村的架势,算是在李小鱼打造天下第一村的目标上坚实而稳定的迈出了一大步。</p>

当然,这里边除了有李小鱼的超然贡献外,与其他人的努力也分不开。</p>

比如他那便宜老爹。是统筹着整个小山村的发展规划。</p>

毕竟李小鱼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但八贤王却是货真价实的王爷,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可以说管理过天下,所以,管理这一座小小的小山村自然不成问题。</p>

所以,在李小鱼离开的这段时间,整个神仙村的发展规划,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包括锦兰妹妹,同样为神仙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李小鱼是让她掌管了神仙村的钱袋子。</p>

因此不管是村民们做生意的收入,还是村里造纸基地和印书基地的收入,都是归到她这里来,由她统一分配,用在神仙村发展的刀刃上。</p>

当然,就连他唯一的徒弟张载也没闲着,是一边研究李小鱼留下的那几个哲学问题,比如知行合一等,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着书立说,一边宣传教化,努力提升村民的基本素质,算是做的相当不错。</p>

这天,起了一大早,做了些早餐,侍奉八贤王吃完之后,收拾完毕,刚好,李小鱼那便宜徒弟刚好也是敢来拜访,是恭敬的进门对着锦兰妹妹和八贤王一礼,谦逊道。</p>

“师母好,师公好。”</p>

锦兰妹妹一见,急忙罢手道。</p>

“好了好了,子厚,不必这么客气,怎么,你今天来有什么事吗?”</p>

包括八贤王也一样,押了一口刚泡的早茶后,放下茶杯,是同样含笑问道。</p>

“是啊子厚,你不是在负责村里学堂建设的事情吗?怎么样,办好了吗?”</p>

闻言,听得八贤王问起,张载是急忙再次恭敬的抱拳道。</p>

“哦,回师公,子厚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实不相瞒,新的学堂已经建好了,老师这些也请好了,都是苏州城内一些有名望的秀才,包括还有一位举人。”</p>

点了点头,八贤王是笑道。</p>

“是吗,那就好啊,呵呵,那就好啊。”</p>

见得八贤王满意的点头,张载也是笑着继续道。</p>

“对了师公,还有一事,因为见得我们神仙村的学堂不收学费,而且请来的老师都很有学位,不是秀才就是举人,所以,附近其他几个村子,包括苏州城里的一些百姓,都想把子女送来我们学社读书,你看。”</p>

“这……”</p>

听得张载如此说,八贤王是稍稍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杨秀英道。</p>

“锦兰,你看?”</p>

………………</p>

好了,继续前文,我们的诗酒财气大词人,前文说到了辛弃疾,的确,都说过了,因为主战,所以辛弃疾遭受打击,长期隐居农村,因此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p>

像是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就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p>

三三两两谁家女~</p>

听取鸣禽枝上语。</p>

提壶沽酒已多时~</p>

婆饼焦时须早去。</p>

醉中忘却来时路~</p>

借问行人家住处。</p>

只寻古庙那边行~</p>

更过溪南乌桕树。</p>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p>

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p>

提壶、婆饼焦皆鸟名。</p>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p>

由此可见,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p>

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p>

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也一样,题记就是:“谴行”。</p>

醉里且贪欢笑~</p>

要愁哪得工夫。</p>

近来始觉古人书~</p>

信着全无是处。</p>

昨夜松边醉倒~</p>

问松我醉如何,</p>

只疑松动要来扶~</p>

以手推松曰“去”:</p>

弓如霹雳弦惊。</p>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p>

“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p>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p>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p>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p>

杯汝来前~</p>

老子今朝~</p>

点检形骸。</p>

甚长年抱渴~</p>

咽如焦釜,</p>

于今喜睡~</p>

气似奔雷。</p>

汝说“刘伶~</p>

古今达者~</p>

醉后何妨死便埋”。</p>

浑如此~</p>

叹汝于知己~</p>

真少恩哉:</p>

更凭歌舞为媒。</p>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p>

况怨无大小~</p>

生于所爱,</p>

物无美恶~</p>

过则为灾。</p>

与汝成言:</p>

“勿留亟退~</p>

吾力犹能肆汝杯”。</p>

杯再拜~</p>

道“麾之即去~</p>

招之即来”。</p>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p>

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p>

可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p>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p>

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p>

要知道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p>

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p>

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p>

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p>

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p>

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p>

包括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也就三分钟热度,后来照样见酒照喝。</p>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p>

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题记是:“中秋元月”。</p>

忆对中秋丹桂丛。</p>

花在杯中~</p>

月在杯中。</p>

今宵楼上一尊同。</p>

云湿纱窗~</p>

雨湿纱窗。</p>

浑欲乘风问化工。</p>

路也难通~</p>

信也难通。</p>

满堂唯有烛花红。</p>

杯且从容~</p>

歌且从容。</p>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p>

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p>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p>

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p>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p>

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p>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p>

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p>

可怜今夕月~</p>

向何处~去悠悠,</p>

是别有人间~</p>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p>

是天外~空汗漫~</p>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p>

飞镜无根谁系,</p>

姮娥不嫁谁留,</p>

谓经海底问无由~</p>

恍惚使人愁。</p>

怕万里长鲸~</p>

纵横触破~</p>

玉殿琼楼。</p>

虾蟆故堪浴水~</p>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p>

若道都齐无恙~</p>

云何渐渐如钩,</p>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p>

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p>

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p>

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p>

同样,我们伟大的主席也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p>

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这首词所包含的地圆说想法。</p>

由此可见,主席对这首词除艺术的欣赏外,还十分赞扬词人辨证思维的深刻性。</p>

至于宋代其它文人的酒诗酒词的话,像是沈辽,浙江钱塘人。</p>

做过华亭县官,王安石很赞赏他的诗。</p>

他写过一首《踏盘曲》,带有很浓厚的民歌色彩,是写兄弟民族踏盘风俗的诗。</p>

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p>

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p>

女儿带环着漫布~欢笑捉郎神做主。</p>

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p>

踏盘是湖南省一带,有的少数民族当时的风俗。</p>

每年春天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后,男女青年在野外边歌边舞,自己选择对象。</p>

将军树,是指高大的树。</p>

高大的树林,笼罩着白色的烟雾,正是举行踏盘的好地方。</p>

春社的日子,饮酒不用花钱。</p>

姑娘穿着新衣,戴着项圈、耳环,挑选自己的心爱人,选中了谁是天意。</p>

等到第二年春社日子,该夫妇俩赶着牛车,拉着酒走娘家了。</p>

以及张耒,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江苏淮阴人。</p>

做官公正廉洁,家境一直很穷。</p>

苏东坡很赏识他的才华。</p>

他写过一首诗《田家》,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p>

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p>

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p>

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挚肘时欢争</p>

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p>

这是一首歌颂丰年,农民欢聚的诗。</p>

宋代农民受着租税和劳役的双重压迫,整年不得温饱。</p>

只有逢到丰收的年景,人们才能淋漓痛快的欢聚一次。</p>

社是指供奉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p>

村酒已经酿好,邻翁宰牛,邻媪烹煮。</p>

农妇头上插花,抱着孩子来,老公公拄着拐杖,抉着腰来。</p>

有的露着大腿,有的挽着胳膊,又吃又喝,痛快了一夜。</p>

迎来这样一个丰收年是不容易的~</p>

还有戴复古,浙江黄岩人,南宋时代江湖派诗人。</p>

他的诗,风格自然朴素。</p>

他写的一首诗《夏日》,意境含蓄而优******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p>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p>

这是描写初夏畅饮的诗。</p>

梅子熟了的天气,一半是晴,一半是阴。</p>

小鸭子在池塘里,一会在水浅的地方,自在得很。</p>

东园喝够酒又到西园喝。</p>

但作者没有说喝多少酒,枇杷既可解酒,又可劝酒,满树金黄色的枇杷都摘尽了,可见饮了多少酒。</p>

还有高翥,南宋余姚人,一生隐居不仕,江湖派诗人。</p>

他写的一首诗《清明》,把人生看得很透。</p>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p>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p>

旧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p>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p>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扫墓的诗,把清明节的情况、气氛,写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p>

作者主张人生一世,应及时行乐,有酒就应痛饮,死后一滴酒也不能带走。</p>

和刘克庄,南宋时着名的江湖派诗人,福建莆田人。</p>

一生因受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直不得志。</p>

他的诗词风格豪放,雄健有力,能够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他写的七律诗《冬景》:</p>

晴窗在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p>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p>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p>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p>

这首诗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在作者笔下,初冬的景色是那样的清新、俊逸、爽朗。</p>

早晨醒来,璀灿的曦光照满窗前,竹林外秋声萧瑟。</p>

我叫仆人收拾好暖室,叫书童熨贴好冬衣。</p>

新酿出来的酒,色泽像竹叶一样嫩绿。</p>

螃蟹像剖开的橙子一样顶盖肥。</p>

满园的芙蓉和菊花都在盛开,令人羡慕。</p>

应该趁此良机,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时光。</p>

同样有名的周邦彦,字美成,北宋浙江钱塘人。</p>

《宋史》称他“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p>

周邦彦词多写儿女之情,故后人往往把他与柳永并论,有人用“周情柳思”四字来代艳情。周邦彦写的一首词《红窗迥》:</p>

几日来真个醉:</p>

不知窗外乱红已深半指~</p>

花影被风摇碎。</p>

拥春酲乍起。</p>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p>

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来,”</p>

情性儿慢腾腾地~</p>

恼得人又醉。</p>

“酲”字,整夜地喝酒谓之酲。“济楚”:形容女子身材苗条。</p>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这几日真的喝醉了。</p>

为什么喝醉了,因为有心思,整夜地喝酒,能不醉吗,为什么整夜地喝酒,因为那女子长得好苗条,“窈窕淑女,君子好求”。</p>

她在我身边问了一声:“今朝醒来,”情性慢腾腾地,惹得人又醉。此非酒之醉,乃情之醉。</p>

还有张先,字子野,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p>

同样擅长写词,同样与柳永齐名。</p>

词具有朦胧美。他写的一首词《天仙子》题记是:“时为嘉禾小,以病眠。不赴府会。”</p>

意思是当时他是嘉禾(今浙江嘉兴市)小官,以病眠为由不赴府会。</p>

水调数声持酒听。</p>

午醉醒来愁未醒。</p>

送春春去几时回,</p>

临晚镜。伤流景。</p>

往事后期空记省。</p>

沙上并禽池上暝。</p>

云破月来花弄影。</p>

重重帘幕密遮灯~</p>

风不定。人初静。</p>

明月落红应满径。</p>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p>

上片写主人愁闷无聊,由午到晚。</p>

作者持酒听歌,听了几曲,不仅没消愁,心里更烦了。</p>

午睡醒来,醉意虽消,愁却未减。</p>

致愁的原因,是感叹时光易逝,春去春不再来。回首过去,往事皆空。</p>

下片写晚景。作者没有去参加府会,便在傍晚到小园闲步。</p>

水禽在沙上并眠。晚上,云遮月,风吹云开,月亮露出来,有了月亮,也有了晃动的花影。</p>

由于风大,回到屋里,重重帘幕密遮灯。料想明天落花应满径。</p>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佳句。“破”,“弄”两字用得极其生动别致。</p>

此外还有秦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是苏门四学士之一。</p>

能诗文,尤长于词,语言清丽自然,艺术技巧很高,是婉约派的正宗。</p>

他写的一首词《好事近》,题记是:“梦中作”。</p>

春路雨添花~</p>

花动一山春色。</p>

行到小溪深处~</p>

有黄鹂千百。</p>

飞云当面舞龙蛇~</p>

夭矫转空碧~</p>

醉卧古藤阴下~</p>

了不知南北。</p>

这首词的特点,当用一个“奇”字概括。</p>

他以娴熟的技巧,表现了奇丽的色彩,奇特的境界。</p>

词的上片写词人梦魂飘渺,漫游一个景色瑰丽的春路。</p>

春雨过后,春花盛开,满山一片明媚的春光。山路曲径通幽,越走得深,景色越奇,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上飞下,嘁嘁喳喳。</p>

过片写天空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像龙蛇一样在空中飞舞。</p>

“夭矫”二字写龙蛇盘曲而又在碧空翻转的动态。</p>

末二句反映出词人消极的思想情绪。</p>

秦观的后半生,受“朋党之争”所害,常遭贬谪。</p>

为了逃避现实,不是遁入梦境,就是躲进醉乡。</p>

他在《海棠春》词中说:“醉乡广大人间小”。这首词则说:“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也是有名的警句。</p>

以及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居开封雍丘。</p>

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时呼“小宋、大宋”。</p>

宋祁历任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p>

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名句,人称“红杏尚书”。</p>

他的词构思新颖,语言流利,描写生动。他写过一首春游饮酒词《绵缠道》:</p>

燕子呢喃~</p>

景色乍长春昼。</p>

睹园林万花如绣。</p>

海棠经雨胭脂透。</p>

柳展宫眉~</p>

翠拂行人首。</p>

向郊原踏青~</p>

恣歌携手。</p>

醉醺醺尚寻芳酒。</p>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p>

“杏花深处~</p>

那里人家有”。</p>

上片写春天,燕子飞来,呢喃自语,白昼很长。园中的万花似锦绣。</p>

经雨的海棠像胭脂一样透明,柳叶像宫中女子的画眉,翠拂行人头。</p>

下片写踏青郊游。</p>

恣歌携手,说明是朋友集体出游,又歌又舞,场面热闹。</p>

本来已醉醺醺的,意犹未尽,还要找酒喝。</p>

末句是借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

全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是词人生活情趣的真实写照。</p>

谴词用字,颇为圆熟,妥帖生动,大家觉得呢?</p>

……</p>

……</p>

……</p>sxbiquge/read/65/6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