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22章 江城子

“少爷,你起得越来越晚了哦。”</p>

王笑睁开眼,看到缨儿那双明亮纯净的眸子。</p>

“缨儿今天带我出去吗?”</p>

“不会哦。”缨儿笑道。</p>

她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p>

早间的阳光透过窗纸,照得屋子里明亮干净。</p>

“那我不起来,再睡一会。”</p>

“不行,大少爷又派人来找少爷过去了。”缨儿道。</p>

“大哥?”王笑只好爬起来。</p>

“是呢,大少爷一早就让潭香过来候着了。”缨儿拧了毛巾给王笑擦了脸。</p>

王笑心中便有些期待起来——许是要把那一百两还给自己。</p>

等缨儿给他梳了头,穿好衣服。王笑便道:“那我走了。”</p>

“少爷。”缨儿低下头,低声道:“缨儿戴着你昨天买的发簪子呢。”</p>

王笑不由地咧开嘴笑起来。</p>

唐芊芊说自己是财迷,自己也觉得没钱花真的很焦虑。</p>

但把钱在值的花的地方,确实能让人心情很好……</p>

当王笑打着哈欠走进陶然居,只王珍正在纸上写着什么。</p>

兄弟俩过招呼,王珍先是问道:“笑儿你昨天说张恒是‘自己尿荷塘里’还是‘自己掉荷塘里’呢?”</p>

“笑儿不记得了。”</p>

王珍一时有些无言。</p>

是哪一个字,似乎已经不重要了。</p>

昨天,张恒醒后一直在否认,范学齐也很好心,主张王笑说的是‘他自己掉荷塘里’。</p>

但众口烁金,张恒已经百口莫辩了。</p>

包括王珍自己,也并不打算缺席下午的诗会,能听人诋毁那个傲慢的新科进士,确实让他感到舒服。</p>

王笑看着王珍沉吟的样子,心道:“大哥你叫我来不会只为了这事吧?我的一百两银子该还我啦。”</p>

他盯着王珍看了一会,只见王珍果然说道:“对了……”</p>

对了,一百两?</p>

“……我打算亲自教导你的功课。以后你每天来大哥这里。”</p>

王笑大吃一惊。</p>

又惊又愤!甚至掉了一句英文出来——</p>

“Whatthehell?!”</p>

我是个痴呆儿啊,还有功课?</p>

王珍微讶道:“笑儿你刚才说什么?”</p>

“没说什么,”王笑鼓着腮帮子道:“笑儿不想读书。”</p>

王珍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怎么能不读书呢?”</p>

“可是笑儿是个痴呆啊!”</p>

一言入耳,王珍忽然脸色一沉,怫然不悦道:“这话是谁跟你说的?”</p>

王笑呆了一呆。</p>

“米曲!”王珍冷冷道:“吩咐下去,若让我在府中听到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嘀咕三少爷一句,直接拖到我院子里打。”</p>

这话听着霸道,王笑却极有些不以为然。</p>

府里的下人倒不怎么说自己痴呆,但王康、崔氏、王宝这几个却没少说。</p>

要是王珍能把王康打一顿,自己才叫服气。</p>

于是当王珍又问了一遍“这句谁跟你说的”时,王笑便颇为光棍地答道:“爹爹说的。”</p>

王珍:“……”</p>

愣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抚额道:“那是爹爹骗你的。”</p>

“四弟也说了。”</p>

王珍皱眉道:“我早与你说过,不要理他。”</p>

“昨天尿尿的人也说了。”</p>

王珍脸上便有了怒气。</p>

张恒?</p>

这小子一惯是有些装腔作势的,确实是会说这种话的人。</p>

“你别听他的,他读书读傻了。”王珍道。</p>

王笑道:“读书能读傻了,那笑儿不读书了。”</p>

王珍:“……”</p>

“笑儿啊,你成亲以后,就不能再住在府里了。”王珍道:“以后若无诗书傍身,难免要受人冷眼。”</p>

大哥,你这话多没道理啊!</p>

世间万事,钱财开道,你早日将我那一百两还我才是正经。我雇两个护卫,一个月六两银子的事,看谁敢给我冷眼?</p>

“笑儿有诗书,不怕受人冷眼。”王笑道。</p>

王珍忽然笑了笑,岔开话头,道:“昨日我们在马车中背诗,你还记得吗?”</p>

“记得。”</p>

“《浣溪沙》你能背下,这很好。那首《江城子》记得吗?”</p>

王笑道:“哪首《江城子》?”</p>

王珍道:“大哥只教你背过一首。”</p>

王笑闭着嘴,不说话。</p>

王珍只好道:“那我们打个赌,笑儿要是能背出来,大哥就承认笑儿腹有诗书。”</p>

王笑心中腹诽不已——很无聊啊大哥。在外面开诗会就算了,在家还要找我开诗会。</p>

他只好试探道:“十年生死两茫茫?”</p>

王珍摇了摇头。</p>

王笑无奈,又试探道:“老夫聊发少年狂?”</p>

王珍眼睛微眯了一下,问道:“接下来呢?”</p>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

王笑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这个大哥,考来考去都没出初中语文的水平,难得了谁?</p>

王珍又问道:“后面呢?”</p>

王笑犹豫了一下,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

怎么样?五岁的孩童,记记力还是很厉害吧?。</p>

王珍深吸一口气,执笔在纸上将词默下来,问道:“这词,是怎么填的?”</p>

王笑翻了个白眼,心道:“你问我,我问谁去?”</p>

这首词叫什么来着——唔,江城子·密州出猎。</p>

“东坡先生在密州时填的。”王笑道:“笑儿有诗书,不用再读书。”</p>

王珍又问道:“昨日的《浣溪沙》又是怎么填的?”</p>

王笑皱了皱眉。</p>

这个大哥果然是个书呆。</p>

他只好回忆了一下,记忆里,自己以前那个很漂亮的语文老师用好听的语调说道:“这首词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体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p>

“东坡先生,乌台诗案。”王笑道。</p>

东坡先生?乌台诗案?</p>

王珍凝神又打量了王笑一眼。</p>

纸上的墨迹还未干,王珍的字写得极好,铁划银勾,力透纸背。</p>

“酒酣胸胆尚开张”——字好,词句更好。</p>

王珍从怀中拿出另一张纸。</p>

纸上写着一句小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p>

这是他昨天默下来的。</p>

范学齐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很有些惊讶,道:“王兄,你竟填了这样的好词!”</p>

王珍愣道:“范兄也未见过这首词?”</p>

“王兄莫要开玩笑了,这样的词若之前有过,早已传世。”范学齐朗声道:“大家快过来看,王兄填了一首传世之词。”</p>

再回想起昨日场景,王珍依然觉得难以置信。</p>

自己的三弟,一个别人嘴里所谓的痴呆儿,脑海中竟能藏着这样的词句!</p>

</p>sxbiquge/read/2/2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