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三十七章 了断

</p>

吐谷浑人的骑手差点有数十人忍不住冲了上去,但却被各部落头人还有头领们喝止。</p>

“怎么?没胆拿?”</p>

弓仁大笑:“要是没胆拿,我可就走了。”</p>

说完,狠狠拍了一记马臀,马车轮滚动向前。</p>

“等等!”</p>

阿史那道真在马背上厉声道:“放人!”</p>

“想要放人?我看你也不怎么紧张此人嘛。”</p>

弓仁嘴角带起戏谑的笑容。</p>

他手里的弯刀,轻轻拍打着赵胡儿的脸颊。</p>

不知是因为断腕的疼痛,还是被冰冷的刀刃拍打脸颊的缘故。</p>

赵胡儿的身体微微震了一下,脖颈肌肉绷紧,努力想要抬头。</p>

“赵胡儿!赵胡儿你怎么样了?挺住!我这就来救你!”</p>

阿史那道真大声吼叫。</p>

这喊声,比哭声更难听。</p>

天知道赵胡儿在吐蕃人手里受过多少拷掠和刑讯。</p>

他的身上,几乎就没几块完整的皮肉。</p>

连赤着的胸膛上,都布着纵横交错的狰狞鞭痕。</p>

皮开肉绽。</p>

依稀还能看到胸口上的狼头刺青。</p>

那是突厥人的习俗。</p>

方才阿史那道真也是通过这张刺青,才认得赵胡儿。</p>

手脚被长长的铁钉钉在木架上,赵胡儿模样惨到极点,让熟悉他的人,都不敢相认。</p>

大概是太过虚弱。</p>

赵胡儿努力了几次,但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头颅,实在无力抬起。</p>

弓仁伸手粗暴的抓着他的头发,将他的头提起来。</p>

“想说话,我帮你!”</p>

阿史那道真再也忍不住,甩开身边的亲卫,拍马急冲上去。</p>

“放人!放了赵胡儿!否则我必报此仇!”</p>

“放人简单,可我怎么能相信你说的话?”</p>

弓仁说着,却没注意到,在手上的赵胡儿,嘴里一直在嗫嚅着什么。</p>

他的嘴干裂起泡。</p>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p>

嘴角都是干涸得发紫的血块。</p>

嘴唇微动间,有血沫子从里面渗出来。</p>

这显示赵胡儿受了极重的内伤。</p>

哪怕救回来,以后可能也是个废人,能不能站起来还是个问题。</p>

他的断腕处,被吐蕃人粗鲁的用一把草木灰掩上,又用布帛简单的缠了几圈算是包扎。</p>

到现在,仍有血水不断渗出来。</p>

任谁都看得出来,赵胡儿离死,只差一步。</p>

“放了他!”</p>

阿史那道真刚要迫近,就被弓仁抵在赵胡儿脖颈上的弯刀给逼退。</p>

眼睁睁看着赵胡儿距离自己只有数十步,却是咫尺天涯。</p>

“少主……咳!”</p>

赵胡儿的脸庞涨红,脖颈上的血管浮起。</p>

他努力向着阿史那道真,开合着唇,像是想要说些什么。</p>

阿史那道真急得额头青筋暴起。</p>

他摘下自己的头盔,向着赵胡儿喊:“赵胡儿,你撑住,一定要撑住!你别说话,别说了!”</p>

“少主……走!”</p>

赵胡儿倔强的伸直脖颈,喉咙里猛地咳出一口血雾:“这谷里有……”</p>

嘶拉~</p>

弓仁的弯刀,在他的颈间一划。</p>

一股血水迸出。</p>

整个天地,仿佛变成灰白色。</p>

阿史那道真如遭雷击。</p>

他瞳孔先是放大,继尔收缩。</p>

眼睁睁看着赵胡儿向着自己,嘴唇颤抖着,嘴角扯了扯,似是想要微笑。</p>

然后他的眼神黯淡。</p>

一颗头颅重重的往下一坠。</p>

弓仁手一松。</p>

赵胡儿低头。</p>

脖颈动脉中并没有喷太多的血,只有一股股的血水咕嘟咕嘟顺着脖颈流淌。</p>

染红了胸膛。</p>

染红了那只狼头赤青。</p>

他的血早已流干了。</p>

“将军!冷静!”</p>

“这伙吐蕃人必有奸计,不要中计!”</p>

“将军,等总管过来……”</p>

四周都是乱哄哄的声音。</p>

有唐军的,也有吐谷浑人的。</p>

然而阿史那道真什么也听不见。</p>

他死死的看着赵胡儿垂下的脑袋,看着那些血。</p>

脑子里一片空白。</p>

死了。</p>

赵胡儿死了。</p>

从小与自己一起长大,亲如兄弟的胡儿死了!</p>

再也没有人,能替自己挡箭。</p>

再也没有人,敢奋不顾身替自己扑向头狼。</p>

“啊!!!”</p>

阿史那道真一双血红的眼睛里,热泪迸溅。</p>

分不清是血还是泪。</p>

“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这个狗娘养的!”</p>

双脚猛夹马腹。</p>

战马怒吼着,向前冲刺。</p>

“将军!”</p>

身边众亲卫大惊失色,慌忙追上去。</p>

几乎同一时间,吐蕃人的马车和骑士,疯狂打马。</p>

马车上的箱子推倒。</p>

无数珍宝、黄灿灿的金子倾泻下来。</p>

随着马车的颠簸一路跑一路洒落。</p>

“抢!抢金子!”</p>

“财宝是我的!”</p>

“谁也不许跟我抢!”</p>

吐谷浑里,早有骑士按捺不住,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盯着马车上落下来的金子,拚命追赶上去。</p>

唯恐落于人后。</p>

……</p>

在吐谷浑,有乌海之称的湖有三个,一个是冬日措纳湖,位于后世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布青山和布尔汗布达山间的拉张盆地内,汉语名黑海,又称做一千座山围起来的湖,又名托索湖,湖面海拔四千余米。</p>

二是哈拉湖,又称黑海,位于后世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以北二百公里处,深藏在祁连环抱腹地,湖面海拔也有四千余米。</p>

三是东日拱纳湖,是乌海的意思,在藏文中也记为措纳东日,东嘉措,孟达天池,位于后世青海省海东市特化县孟达乡,湖面海拔二千五百余米。</p>

苏定方与吐蕃人在乌海交战,战场就在青海省循化县道帷乡达里加山(达延山),北侧的东日措纳湖(意为千山怀抱中的乌海)“孟达天池”附近。</p>

大雪山,终年积雪难化。</p>

当地人称为大雪山,又叫达延山。</p>

山旁的东日措纳冰湖,冰面笼罩,暗流潺潺。</p>

东日措纳的冰湖水,静静流淌,一刻不歇。</p>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乱了雪山的平静,惊起一片飞鸟。</p>

待这蹄声近了,可以看出,马上的人是唐军衣甲制式。</p>

腰配横刀,马鞍旁挂着长枪与马槊。</p>

背后还背着角弓。</p>

这些骑士在附近仔细搜索了一圈,又凑在一起小声交谈了几句。</p>

然后数骑向西继续查探。</p>

分出二骑,往来路驰去。</p>

……</p>

“总管,就是这里!”</p>

萨托丁站在绝谷口前,向着刚刚赶至的苏大为道。</p>

他的神情颇有些惴惴不安。</p>

就算再傻的人,也看出来,吐蕃人有意引唐军进去。</p>

为的是什么?</p>

自然是谷里有埋伏。</p>

可他身为仆从军里的部落酋长,既没有劝住阿史那道真,也没有跟着一起进去,而是勒令部众,守住谷口。</p>

好在苏大为的主力并没有耽搁太久,只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便赶到了。</p>

苏大为看了看萨托丁:“你没进去?”</p>

“回总管,我虽眼馋金子,但还懂得天上不会掉金子,这其中一定有诈。”</p>

萨托丁手抚着胸,在马背上向苏大为行礼道:“但是我无能,没能劝住其他人。”</p>

当时场面混乱,他能勒令自己的部众,已经算是平时治下有方了。</p>

连乌延达那老狐狸都没能忍住,率先带着人冲了进去。</p>

也不知是眼馋那些金子,利令智昏,还是被部众裹挟的。</p>

苏大为的双眼落在萨托丁的身上,看着他,似在思索些什么,半天没有说话。</p>

这让低着头的萨托丁感到巨大的压力。</p>

冷汗从他的额头悄然渗出。</p>

“你做得很好。”</p>

苏大为骑着龙子从他身边过,顺势伸手过去,在他肩膀上拍了拍:“谷口就像是城门,若城门有失,那才真的万劫不复。”</p>

“阿史那将军……”</p>

“道真就算再愤怒,也不会误了正事,他手下的唐军都是精锐,吐蕃人不纠集十倍以上的兵力,短时间内没可能吃下他,何况还有那么多仆从军。”</p>

萨托丁悄悄抬头看了一眼。</p>

从这位大唐总管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来。</p>

甚至连一失愤怒或失望的神情也看不出。</p>

这让他心里有些疑惑。</p>

不知苏总管是真的这么想,还是在安慰大伙。</p>

“萨托丁。”</p>

“在!”</p>

“你方才做得很好,现在我要进去看看情况,你和你的人继续守在这里,没我的命令,不许放任何人进出。”</p>

苏大为看向他,目光转为严厉:“能做到吗?”</p>

“能!”</p>

萨托丁下意识挺胸应道。</p>

这个字出来,他忽然又有点心虚。</p>

但转念想了想,既已投了唐军,不拚一下,还待如何?</p>

想到这里,把心一横,再次挺起胸膛,向苏大为大声道:“能!”</p>

“很好,这战过了,我会记你一大功。”</p>

苏大为深深看了他一眼,向身边令兵做出手势。</p>

令兵手里旗帜挥动。</p>

唐军的阵型开始变化。</p>

从中军左右两翼方阵展开,渐渐排出长蛇阵型。</p>

萨托丁虽然不明唐军阵势变化,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p>

看着唐军变阵进退如一,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居然没出太多差错,很顺畅的就完成了变阵。</p>

心中也不由暗自吃惊。</p>

惊讶于唐军的组织能力。</p>

他自己的部落五千余人,控弦之士两千余人,平时冲锋还可以,若是遇到变故,阵型一乱,便难以收拾。</p>

而唐军各种阵势队形配合,浑然天成,仿佛天生就拥有极高的服从与配合。</p>

这令草原人惊羡不已。</p>

打仗除了钱粮,最重要就是组织度。</p>

有备打无备。</p>

有组织打无组织。</p>

越是组织度高,就越能发挥出集团的优势。</p>

千万人混而为一,如臂使指。</p>

这是许多草原部落所欠缺的。</p>

“总管!”</p>

得到召集命令,郭待封、李谨行、薛仁贵、王玄策和崔器等将,一一骑马急赶到苏大为身边。</p>

“我现在要做一个重要的安排……”</p>

苏大为目光扫过诸将。</p>

<center class="clear"></center></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