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四十四章 二桃杀三士

如果李义府真的想伸手到都察寺。</p>

那苏大为与李义府的矛盾,将从之前的暗中冲突,升级到你死我活之争。</p>

李义府必须除掉。</p>

这个念头在苏大为脑海中一闪而过。</p>

他猛地惊醒,发觉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心思单纯,只想过安稳日子的苏大为。</p>

在李义府的威胁下,他最想想的居然不是借着武媚娘或李治的力量来保住自己,而是想以自己之力,将政敌除去。</p>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改变。</p>

但是下一刻,苏大为看了看眼前的王勃,心里突然起了疑心。</p>

王勃,为人至孝。</p>

事关王家,李义府与王家的秘议,他岂能和自己这样轻易的合盘托出。</p>

不对,这事不正常。</p>

若说为了苏大为推荐他做官,这事也说不通。</p>

王家现在是恶了武媚娘,李治也有意打压。</p>

王氏子弟要想占据中枢,实权高官那是有些困难,但若只是入朝为官,仍然不算什么。</p>

好比王茂叔的谏议大夫,虽无实权,但有清名。</p>

王氏若要做官,真会求到自己身上?</p>

这也不像是王勃应该做的事。</p>

苏大为的目光落在王勃的脸上,好像想从他那张年青的充满少年稚气的脸上,看出点东西。</p>

王勃何等聪明,一见苏大为不说话,立刻明白。</p>

向苏大为轻声道:“苏郎君是疑心我的用心?”</p>

苏大为微笑不语。</p>

王勃继续道:“王家对武后的人,确实有些在意,但比之苏郎君,李义府的名声更坏,苏将军虽与武后关系近,但仍不失光明磊落之人,替大唐在外开疆拓土,浴血奋战。</p>

比起苏郎君,王氏,更不愿与李义府扯上关系。”</p>

苏大为依旧没说话,他在思索王勃说的话有几分可信。</p>

假设他说的是真的,那么……</p>

嗯,李义府是中书令,王家就算不愿与之结交,也万不敢摆脸色给李义府看。</p>

以李义府睚眦必报的性格,会惹来大祸。</p>

若从这一点来看,将此事泄给苏大为,让苏大为与李义府去拚个两败俱伤,确实最符合王家的利益。</p>

苏大为手指在桌上轻敲了数下,向王勃似随口道:“这是王劭的意思,还是你的想法?”</p>

王勃微微一笑:“有区别吗?”</p>

“呵,是我着相了。”</p>

王勃即王家,王家即王勃。</p>

家族利益在前,他此来,必然是得到王劭默许。</p>

至于向苏大为求荐官之事,则是一石二鸟。</p>

既借苏大为制住李义府,又赚了人情,得一个推荐的机会。</p>

王家是能当官不错,但若能得到“武后心腹”推荐,那效果自然不同。</p>

“对了,苏郎君还得小心一人。”</p>

“谁?”</p>

“郭行真。”</p>

“郭行真?”</p>

苏大类眉头微皱,不知怎么会提起郭行真。</p>

王勃道:“李义府当时提到郭行真,说是郭行真有意想要染指都察寺,所以他才伺机而动,想要螳螂捕蝉,因我王氏掌握朝中清议,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能助他一臂之力。</p>

待除掉苏郎君与郭行真,他入主都察寺,对王氏自有回报。”</p>

“嘶~”</p>

苏大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p>

这事,远比他想的要复杂。</p>

郭行真一直在替太子李弘炼丹,深得武后和李治的信重。</p>

这样的人,本来谁都以为是仙风道骨,有道之人。</p>

他怎么会对都察寺感兴趣?</p>

不过再仔细一想,回想起那日在老君观偷窥郭行真炼丹的场景,苏大为又犹豫了。</p>

此人身上,必然有许多秘密。</p>

若是……</p>

若真是郭行真也盯上都察寺呢?</p>

他的手指在桌上轻轻划着,如同用毛笔在纸上书写。</p>

这是他断案和思考的习惯。</p>

将事情节点,一个一个列出来,画出思维导图,让思路更清晰。</p>

郭行真和李义府,是否真的对都察寺起了心思,这个只要去查,就一定能有结果。</p>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万一呢。</p>

万一真的是郭行真和李义府都分别盯上了都察寺,自己如何招架?</p>

再联想到目前手里的高阳公主之案,是否是这两人布的局?</p>

会否是射向自己的暗箭?</p>

越思,就越觉得不知不觉中,已立在悬崖边上。</p>

都察寺权柄之重,乃是苏大为的护身凭仗。</p>

甚至超过了对武媚娘的依赖。</p>

这个权柄若失,他在李治那里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p>

那是极其危险的。</p>

苏大为皱眉,手指在桌上徐徐画动。</p>

王勃看了看他的脸色,轻声道:“苏郎君,我要说的都说完了,这便告辞了。”</p>

说着,施施然起身,向苏大为抱了抱拳,见苏大为没反对,留下几枚大钱,转身出了甜品铺子。</p>

苏大为端坐在原处,看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语。</p>

他突然想到,若这一切,是王家在背后引导呢?</p>

若是王家做这个局,岂非是“二桃杀三士”?</p>

用都察寺的权柄为饵,令武媚娘身边,最重要的三人互相争斗,彼此消耗。</p>

苏大为有军方履历,未来前途不可限量。</p>

李义府是中书令,当朝宰相。</p>

郭行真替太子治病,掌握着大唐的未来。</p>

这三人若是自己斗死了,王家只怕是睡着都要笑醒。</p>

武媚娘遭此重挫,只怕十年之内,都无法再聚起这样的人员组合,更无法拥有现在这样的影响力。</p>

贵为天后,其影响力也要通过向她忠心臣服的臣子来实现。</p>

王家在幕后,会吗?</p>

暂时存疑。</p>

不论王家在此事中扮演何种角色,苏大为都倾向认为,李义府和郭行真,是真的对都察寺起了觊觎之心。</p>

因为这件事很容易就能验证出真假,不存在作假的可能。</p>

权柄,谁都想要。</p>

但蛋糕就这么大。</p>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李义府和郭行真都对他有那么大的敌意。</p>

在意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手中的柄力。</p>

苏大为终于起身,向着铺子外走去。</p>

头顶的阳光照着一阵发热。</p>

但他的心却是冰凉。</p>

他须得好好谋划一番,后面的每一步,都得万分小心。</p>

之前的关注点,一直都在案件上,现在得王勃提醒,令他意识到了危险。</p>

……</p>

“寺卿。”</p>

李博停下手中的事,向苏大为行礼道:“有何吩咐?”</p>

“大虎呢?”</p>

“他带着南九郎出去查案,可能还要一会回来。”</p>

“你跟我过来。”</p>

苏大为伸手示意,让李博跟他走到公廨桌案边一处角落:“上次让你二人查都察寺内被人掺沙子的事,名单有了吗?”</p>

“有了。”</p>

“没惊动他们吧?”</p>

“没有。”</p>

李博略一思忖道:“不过名单上只是怀疑,还不能确认。”</p>

“不要紧,先把名单给我看一下,然后,再给你件事去办。”</p>

李博静静看着苏大为,没有说话。</p>

这是办大事应有的态度,沉得住气。</p>

苏大为略微点头,压低声音道:“你从天字组,抽调可信之人,不用多,有六七人就行,组一个‘内卫’。”</p>

“何为内卫?”</p>

“对内监察。”</p>

苏大为只用了四个字,便不再多说,他相信李博会明白他的意思。</p>

这是效仿明朝时的机制,先有锦衣卫,再以东厂看住锦衣卫,后来东厂也被人渗透,就又另设西厂。</p>

让其彼此制约,保持相对平衡。</p>

苏大为得王勃提醒,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p>

如果李义府和郭行真等外来者,想要窃取都察寺的权柄,则必要找到苏大为的破绽,将他扳倒。</p>

只是通过案件,那不太容易。</p>

可如果通过渗沙子的方式,在都察寺内部埋雷,一但爆炸出来。</p>

那足以令苏大为万劫不复。</p>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人攻破的。</p>

过去都察寺的职能一直是监察百官,还有与别国细作间谍作暗战,为天子耳目,搜集各类情报,但在内部,却缺乏一个监察机制。</p>

靠的只是苏大为的个人威权,以及如高大虎、高大龙这些苏大为的爪牙,代为看管。</p>

但这远远不够。</p>

必须立即设立内卫,对内部实行有效监管,避免被人继续渗透和利用。</p>

而且要快,迟恐不及。</p>

这还是苏大为一惯的思路。</p>

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露丝毫破绽给敌人利用。</p>

立于不败之地,再去找敌人的破绽。</p>

只要自己不露破绽,李义府这些人,便不可能将自己从都察寺的位置上弄下来。</p>

哪怕撤去自己的爵位和散骑将军名号,哪怕不做不良帅,都不会对苏大为伤筋动骨。</p>

只有都察寺这条线,才是苏大为的生命线。</p>

只有掌有都察寺,李治永远不会轻易动他。</p>

这便是苏大为的护身金牌。</p>

甚至比武媚娘更可靠。</p>

将建内卫的想法和一些细节章程与李博交待后,嘱托李博务必保密第一。</p>

“凡事成于密,败于露,此事,你亲自负责,你便是内卫第一任统领,好生去做,不可有失。”</p>

“喏!”</p>

李博一个激灵,向苏大为叉手应命。</p>

心里不由生起一丝激动。</p>

他有学识和见识,头脑不差,又有敢押上全付身家的勇气。</p>

当年正是看中苏大为的潜力,不惜与他冒险前往雪山,搏来现在的前程。</p>

而苏大为将内卫交给他组建,无疑是心腹和信重,对他是重大的利好信号。</p>

虽然心中激动,不过李博却并没有冲昏头脑,略一思索,试探着问:“寺卿,是否出什么事了?”</p>

“稍后再和你说,先去办事。”</p>

“是。”</p>

李博忙转身出去,刚好和匆匆走上来的高大虎擦肩而过。</p>

“寺卿,有结果了。”</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