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二章 崽卖爷田

武媚娘对李积的评价是狡猾如狐。</p>

此人外面忠直,得李渊一声“纯臣”的称呼。</p>

有着忠义之名。</p>

但是以武媚娘的看人水品,会看错吗?</p>

并不会吧。</p>

纯臣多半只是立的人设。</p>

狡猾如狐,才是此人底色。</p>

在乱世中,此人有枭雄之姿。</p>

识实务,懂进退,眼光毒辣,步步为营。</p>

李靖用兵虽神,但正因为功劳威望太大,在平定东突厥后,便称病不朝。</p>

此后远离权力中心,最终老死于病榻。</p>

而以李积的威望,同为大唐名将,军神之称。</p>

最后居然能得李世民将李治托付。</p>

而一直笑傲到李治朝。</p>

并得善终。</p>

这是政治权谋上的胜利。</p>

论兵法,李积不敢说有李靖那样用兵如神。</p>

但也绝对是当世名将,一流水准。</p>

他最厉害的其实是眼光,是心思机敏。</p>

还有对危机,对政治的嗅觉。</p>

像李积这样的人,居然不惜这把老骨头,亲自跑来辽东,看来这次对付高句丽,应该是稳了。</p>

苏大为心思一转,转头向苏庆节说了几句。</p>

苏庆节点点头出去。</p>

一回头,却见李积摸着胡须,颇有几分得意的看着自己:“苏大为,这人呐,有时只能顺势而为,天意莫测,昔年我想与你联手来平定高句丽,当时你拒绝了。</p>

那时可曾想到,有朝一日,还是会与老夫联手来对付高句丽?”</p>

苏大为一时哑然,但他随即反应过来:“陛下有意让我与英国公一齐对高句丽用兵?”</p>

李积面上闪过一丝古怪,点点头,又摇摇头。</p>

“高句丽难啊,为了这辽东,耗费了自隋到大唐无数精力,数代君主,都没能征服,陛下想在他这一任上,将此事永久解决。</p>

之前苏定方征高句丽,集齐五路大军,倾国之力,都没能实现,令陛下大失所望。</p>

这一次,是陛下接到你的秘报后,重燃希望。</p>

我主动向陛下请撄。</p>

才有了此行。”</p>

李积在堂中缓缓踱了几步,转向苏大为:“此前苏定方征高句丽时,百济内的局势还未稳定,所能提供的助力有限,但现在不同,我看你的熊津都督府干得有声有色,百济已经服帖,新罗人也乖巧。</p>

只要集中精力,助老夫平定高句丽,将来功劳薄上少不了你一份。”</p>

苏大为一时默然。</p>

心中则是飞快的思索着。</p>

要说李治很放心李积吗?</p>

那必然是不放心。</p>

李积此人政治权谋手腕太高明,李治此前的方法一直是高高供起,不敢给他掌军的机会。</p>

但此次不同。</p>

灭高句丽的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李治无法放下这份诱惑。</p>

平定高句丽,达成太宗朝未竟之事业。</p>

将赢得巨大的政治资本。</p>

之前苏定方攻高句丽无功,已经耗尽了锐气。</p>

如今在大唐,只有李积可以主持这样的灭国级战役,所以不得不用李积。</p>

只是这一战之后,李积也绝对没机会再下战场了。</p>

正如昔年的卫国公李靖。</p>

老狐狸李积自然是心知肚明。</p>

但他还是来了。</p>

为的,恐怕是身后之名吧?</p>

这老狐狸有狡猾的一面,可也有可爱执拗的一面。</p>

论兵不如李靖,他可以认。</p>

但若百年之后,评价还不如苏定方,则是李积难以接受的。</p>

而且他这人不知怎么想的,就一直盯着苏大为,非常希望与他联手,给高句丽玩把大的。</p>

苏庆节从外面匆匆走来,先向李积点点头,再将手里的卷宗递给苏大为:“这是高句丽那边的情报。”</p>

之前苏大为在征倭时,曾令不是重要的事,毋须发信给他。</p>

为的就是集中精力对付倭人。</p>

但他当时也没料到,高句丽这边会出状况。</p>

都察寺在高句丽的刺探行动一直不断,之前是由周良、南九郎、赵胡儿负责,集中到苏庆节的手上,由他选择是否呈交到李治手里。</p>

苏大为不在时,熊津都督府的事务,俱由苏庆节一手代劳。</p>

“英国公,我先看看最近的消息。”</p>

苏大为向李积道了声歉,得老狐狸点头,这才将手里的卷宗打开。</p>

他才刚回百济熊津都督府,现在是一头雾水,得看看最近的情报,才能理清脉络。</p>

高句丽那边情势究竟如何?</p>

泉盖苏文现在死了没有?</p>

苏大为飞快的查阅着卷宗,而李积则若无其事的,走到一旁和刘仁轨交谈起来。</p>

刘仁轨对李积十分尊敬,那态度与苏大为大相径庭。</p>

苏大为倒也不是不尊重李积,但是先入为主,把李积当老狐狸处处防备着,远不像刘仁轨这样,对大唐战功赫赫,硕果仅存的军神,抱有最大的敬意。</p>

等一目十行的看完最新的情报。</p>

苏大为合上卷宗,抬头看向李积,目光略微有些复杂:“看来高句丽那边真的出事了。”</p>

之前苏定方攻打高句丽时,泉盖苏文一直隐在幕后做指挥。</p>

都察寺虽然能察到此人的蛛丝马迹,但终究无法判断他的健康状态,只能确定他还活着。</p>

但是最近的情报,之前一直低调隐忍的泉盖苏文,突然“活跃”起来。</p>

在唐军撤退之后。</p>

这样的“活跃”反而说明了一件事,泉盖苏文要么已经死了,要么已经无法理事了。</p>

否则绝不会出这样的昏招。</p>

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p>

什么叫秃头上的跳蚤明摆着。</p>

在战时低调,在战后找存在感,这绝不是正常状态下,泉盖苏文会干的事。</p>

“根据最新的情报,泉男生和泉男建正在争夺大莫离支的位置,这件事不会那么容易解决。”</p>

苏大为喃喃自语。</p>

目光投向李积时,迎上他那双笑眯眯,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和善双眼。</p>

心中进一步体会到此人的厉害。</p>

自己根据最新的情报,才能得出这个结论。</p>

而李积早在数月之前,早在那一份份战报里,就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进而向李治讨得圣旨,亲身来辽东。</p>

这份战场嗅决和决断,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p>

哪怕心中对此人提防,苏大为也不得不暗赞李积的本事。</p>

若是半年前,他如李积一样,预知高句丽之事,是否还会有后来的征倭举动,还真不一定。</p>

李积此时也结束与刘仁轨的谈话,向苏大为道:“我是奉秘旨,秘密前来,关于我来的消息,还要保密。”</p>

“英国公放心。”</p>

苏大为点点头。</p>

此次李治命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及浿江道行军总管,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并及熊津都督苏大为为行军总管。</p>

这与苏定方征高句丽时水陆并进,数十万大军,“使持节、神丘嵎夷马韩熊津等一十四道大总管”的待遇截然不同。</p>

摆明了此次李治的力度没上次大,本着没事偷个鸡,有机会再上的原则。</p>

看来李治也是被高句丽的泉盖苏文给搞怕了。</p>

此人不死,高句丽简直就是铁壁,堪称帝国噩梦。</p>

这个东北亚的国家,绝非是什么小国,而是区域级的霸主。</p>

要想征服它,非得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都督。”</p>

此时忽听堂外有人禀报:“南九郎求见。”</p>

“何事?”</p>

刘仁轨和李积的目光一齐投过来。</p>

苏大为向苏庆节看了一眼。</p>

南九郎负责的是部份都察寺的情报工作,他这个时候紧急求见,想是有重要军情。</p>

苏庆节再一次匆匆出去,等回来的时候,双手奉上一枚蜡丸。</p>

“高句丽的情报。”</p>

苏大为接过,当着所有人的面捏开蜡封,将里面的字条打开。</p>

这是一封情报密信。</p>

事关高句丽之事,不用瞒着李积和刘仁轨,看完还是要找此二人商议的。</p>

李积在一旁催促:“是何消息?”</p>

苏大为习惯性的想要手指一搓,将字条毁去,好在关键时刻他反应过来,将手里的字条递向李积。</p>

“是泉男建……泉男生秘密联系熊津都督府,说要投靠大唐,求大唐发兵助他攻打泉男建和泉男产。”</p>

这话说出来,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p>

连苏庆节和刘仁轨,都是一脸懵逼。</p>

泉男生,泉盖苏文的儿子,相当于敌方大首领的儿子,嫡长子,居然要投靠大唐?</p>

不会吧。</p>

这……</p>

这事也太荒诞了。</p>

李积一目十行的扫完,突然大笑三声,笑音如夜袅般,透着一股畅快狠辣:“若此事为真,那泉盖苏文必然是死了,秘不发丧?嘿嘿嘿……可惜他的儿子不争气。”</p>

说完,两眼直直的盯向苏大为:“苏都督,你看此事可信吗?”</p>

用的是询问,可语气完全不是这么回事。</p>

那简直是笃定。</p>

苏大为明白李积此时的激动,一份灭国之功,破灭高句丽的机会,就在眼前。</p>

只要想想高句丽拖垮大隋,令太宗亲征都没能打下,这份顽强,就可以理解李积此时的情绪。</p>

这份功绩,是会被载入史册的。</p>

太上立德、立言、立功。</p>

征服高句丽,对中国就是立功。</p>

“依我看,此事不离十,若泉盖苏文在,绝不会同意对大唐用这种无聊的冒险之策。”</p>

“老夫也是这么认为。”</p>

李积眯起眼睛,轻抚长须。</p>

那双细长的眼眸里,精芒闪烁,狡猾如狐。</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