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四十八章 顿悟

苏大为双手捧着玉枕向玄奘法师走去:“法师,这个玉枕,我朋友说是从高阳府上流出的,不知是否就是太宗的金宝神枕,还请法师帮我看一下。”</p>

玄奘脸上闪过一丝惊讶,轻轻放下念珠。</p>

待苏大为将玉枕搁在他面前的桌案上时,玄奘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先是点点头,又摇摇头:“像......但是这宝枕,怎么会落到你这里?”</p>

“我也觉得奇怪。”</p>

苏大为道:“上次法师提起过,曾见过这宝枕,所以,想您帮我先辩认一下。”</p>

“当年我只是远远看一眼,而且时间久远,不能确认,行者。”</p>

玄奘冲盘膝靠在墙边的行者道:“你过来看一眼。”</p>

“是。”</p>

行者走上前,双眼盯着玉枕,久久一言不发。</p>

苏大为心里一动,隐隐感觉从行者身上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聚集。</p>

像是元气,又有点像是诡异的妖气。</p>

说是元气,比普通异人的元气要暴烈,说是妖气,又全无诡异的那种阴冷感觉。</p>

总之十分奇怪。</p>

只见行者眼中金光一闪,点点头:“就是这个枕头,不过......”</p>

行者挠了挠头顶乱糟糟的头发道:“以前的咒术好像不见了。”</p>

“阿弥。”</p>

玄奘法师双手捧起玉枕:“我不知你是从何处得来的,但我觉得,你最好将它还回去。”</p>

“我还......”</p>

“还给高阳公主。”</p>

玄奘道:“这宝枕,太宗时已经赠与高阳,后来高阳又赠与辩机,如今辩机不再了,这宝枕,我觉得应该物归原主,还给高阳公主。”</p>

苏大为顿时傻眼了。</p>

还给高阳公主,听上去没毛病。</p>

可是......</p>

最近房遗爱不是被自己亲弟弟插刀了吗。</p>

暗中告密说遗爱要反。</p>

现在长孙无忌绝对已经盯上了,按长孙无忌一惯的手段,现在谁挨着房遗爱这一家,都是找死。</p>

平时躲都来不及,这个当口,如果自己去送回宝枕,岂不是要完的节奏?</p>

“阿弥?”</p>

玄奘法师双手捧着宝枕,站起身递向苏大为:“拿去还给高阳公主吧。”</p>

汗珠霎时从苏大为额头上渗出。</p>

这哪里是枕头,分明是个烫手的山芋。</p>

接,还是不接?</p>

这是一个问题。</p>

从大雁塔走出来,苏大为忍不住用衣袖擦了擦脸颊旁汗水。</p>

刚才亏得自己机智。</p>

跟玄奘法师说,一来这个宝枕上不知是否还有诅咒,如果冒然还回去,要是有不妥,那反而是好心办坏事。</p>

二来这枕头是朋友从市面上收回来的,要还公主还得知会朋友一声。</p>

最后,如果就这么还回去,要是枕头是公主失窃的,只怕说不清楚。</p>

也不知玄奘法师怎么想的,总之法师是答应暂时保管这宝枕。</p>

让苏大为松了口气。</p>

想起整个事的前因后果,他心里不禁暗骂自己思虑不周,就忘了房遗爱这件事。</p>

居然还从思莫尔手里接过这枕头。</p>

这特么简直就是接过一个炸药包。</p>

“思莫尔坑我。”</p>

苏大为忍不住道。</p>

“阿弥哥,你说什么?”</p>

卢慧能跟他一起出来,听得他说的,忍不住好奇的问。</p>

“没什么。”苏大为忙岔开话题:“刚才玄奘法师说的金刚经,你听懂了?”</p>

“懂一些,不懂一些。”</p>

卢慧能双手合什,满脸都是憧憬:“万法唯心造,因无所住,而生其心。”</p>

“去,你现在说话越来越像和尚了。”</p>

苏大为忍不住用手扶额头:“你以后该不会真做和尚吧?”</p>

要你真做和尚,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禅宗六祖慧能?</p>

那我跟佛门的缘份真是......</p>

“不会啊。”</p>

卢慧能向苏大为奇怪的看了一眼:“我娘说了,要我大了就娶媳妇,还要给卢家传香火。”</p>

“你这样想就对了。”</p>

苏大为松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道:“那就帮我好好盯着那件案子,如果有发现,赏银下来,也好给你攒点老婆本。”</p>

“阿弥哥,我知道了。”</p>

慧能脸红红的,也不知是羞的,还是亢奋的。</p>

带着身边卢慧能这个小拖油瓶往家走。</p>

苏大为心里反复咀嚼行者方才说的话,一点灵光在头脑里闪动。</p>

刚才为什么会提到佛道两门?</p>

对了,是因为大唐由道入佛,本来李唐李唐,就是推崇李耳为祖,认道教为国教。</p>

可是看现在的大唐,佛法昌盛,道教这存在感也忒弱了。</p>

方才法师和行者说,道家是法天象地,师法自然,是人怎么看待宇宙万物,如何与外界相处。</p>

而佛法,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内心。</p>

明白了!</p>

苏大为暗自点了点头,心想还是和尚会说话,一番话居然藏了那么大的信息量。</p>

大唐初立时,唐太祖朝时期,四夷未服,权位未稳。</p>

还处于一个奋力开拓的状态。</p>

正合道家的核心要旨。</p>

如何去看待世界,如何与万物相处,如何与四邻相处,如何去探索这个外部世界的极限。</p>

后世有许多人以为,道家就是无为而治,这个认知是片面的。</p>

真正道家的内核是——</p>

无为而无不为!</p>

重点不是无为,而是无不为。</p>

该做的事一件都没少做,而且毫不费力,是以显得无为。</p>

就像后世看唐太宗李世明,觉得他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个***,打了几场胜仗,最后又来个玄武门,轻松夺取天下。</p>

这当然也是错误的。</p>

李世民是“无不为”,是天纵之才,所以才显得轻松。</p>

道家思想,在李唐初创的时候是适用的。</p>

但是等到李世民掌权,打败突厥,重创高句丽,大唐疆域稳定,四夷宾服后,唐朝扩张的版图,达到了人力的极限。</p>

外部稳定,关注点自然就要回到自己内部。</p>

许多问题以前因为有外部敌人而忽略,在解决掉外部环境后,就得一一着手解决那些隐患。</p>

这个时候佛法就起到很好的安抚人心的作用。</p>

道家主外,是人如何看世界。</p>

而佛家主内,代表如何看自己的内心。</p>

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如今大唐的精神内核。</p>

想到这里,苏大为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佛家果然有智慧,道家辨法辨不过和尚,倒也不冤。”</p>

光顾着看世界去了,却疏于眼前俗世,出世太久,未免显得太过清高。</p>

而佛家,是入世的学问。</p>

烦恼即菩提,人心即如来。</p>

诚如斯言。</p>

“阿弥哥,你刚才说什么?”</p>

卢慧能好奇的看向苏大为,又问:“刚才悟空法师说什么锁心猿意马是什么意思?”</p>

“这个是修行法门,不是参悟佛理的。”</p>

苏大为随口一说,突然心里一动,脑子里一闪的灵光仿佛一伸手抓到了。</p>

修炼法门。</p>

佛法为心,道法为意。</p>

意如青天,无边无际。</p>

心如深渊,无垠无限。</p>

所以修炼入手,最难的是控制自己奔腾如天马的念头,降伏如猿猴般跳脱的内心。</p>

是以方才行者才说要锁住心猿与意马。</p>

心无限,意无限,在无限中,又要寻求有限,以法度束之。</p>

就像是给马上了疆绳,给猴子套上锁链。</p>

这样才能寻到修行的门径。</p>

“修行之路,在于有限和无限之间,有意与无意之中,内与外,阴与阳......”</p>

苏大为眉头皱起来,想起自己前几次是如何得到突破?</p>

梦境,腾根之瞳。</p>

这些都是从心内得到的启示。</p>

苏大为一想到此,忽然有种明悟,下一次的突破,只怕要从外在寻求机缘。</p>

内与外,从来不是割裂的,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p>

而人,就站在天地之间。</p>

“阴阳动静之门户,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

苏大为忍不住大声道,有一种狂喜的感觉从心头油然而生,令他几乎要忍不住仰天大笑几声。</p>

“阿弥哥,你怎么了?”卢慧能一脸害怕的瞪着他。</p>

糟了,阿弥哥从法师那里出来后,好像魔障了!</p>

“没事没事,哈哈,一会跟我去坊里看看,有没有老子三千言卖,道德经,我要看一看,也许会有意外收获。”</p>

走出佛寺,苏大为又向着大雁塔遥遥鞠了一躬。</p>

不管行者看不看得到,苏大为都从心里感激。</p>

今天得到的收获,何止是一次突破的机缘,这让苏大为开启了一片新天地,更加接近“道”的本质。</p>

只要能完全领悟所谓“心猿意马”,今后的修行只会是一片坦途,再不会迷失道路。</p>

突然的,苏大为有一个念头从心里冒出来:不知下一次再遇到李大勇时,谁强谁弱?再过几年,再遇到行者时......</p>

说不定我会变得更强。</p>

去的时候抱着个玉枕,回的时候,只剩手里一本书。</p>

书自然就是老子的道德经。</p>

苏大为这个时候才突然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大师级人物,最后要通过修炼艺术、书法,或者看书养气,来获得本身的突破。</p>

无它,触类旁通耳。</p>

他现在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想回自己房间好好翻阅一下道德经了。</p>

心态不同,哪怕是看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悟。</p>

刚刚走到自家巷口,忽见卢慧能耳朵微动了一下,面露惊讶道:“阿弥哥,有客人来了,是上次那个......咦,她怎么胖了这么多。”</p>

“你在说什么?”</p>

苏大为有些莫名其妙。</p>

但是再往前走一些,他一眼看到了停在自家大宅前的马车。</p>

那熟悉的形制,还有蜷缩在马车上的王福来时,顿时明白过来。</p>

武媚娘姐姐来了,</p>

时隔快一年,姐姐她,终于出宫回来了。</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