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两百七十章 上告宗庙</p>
“礼官何在?”</p>
话音刚落,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从群臣中出列。</p>
“臣在。”</p>
李维如今除了是学士院的学士,身上还有另外一份差遣。</p>
礼仪院知院!</p>
众所周知,宋朝的官制很是混乱,同一件事,常常会有好几个不同的机构负责。</p>
单单礼仪机构,除了传统的礼部和太常寺之外,还有中枢下属的太常礼院、礼仪院、制敕院兵礼房,枢密院下属的枢密院礼房。</p>
这几个机构中,礼仪院存续的时间最短的机构,仅存续十年便被罢免。</p>
大中祥符六年(1013),真宗改起居院详定所为礼仪院。</p>
宋朝,固然有冗官之弊,不过,一个新的机构,也不是随便设立的。</p>
礼仪院的前身起居院详定所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设立的,这一年,恰好是真宗大肆置办东封西祀的起点。</p>
故此,详定所最初设立的目的,便是为了规范东封泰山、祭祀淮阴、供奉天书、圣祖等祭祀活动的。</p>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礼仪院成立的时间稍晚,但礼仪院的规格却很高。</p>
最初,详定所的主官只是翰林学士,后来,详定所改为礼仪院后,规格更高一层。</p>
礼仪院的主官通常由参知政事担任,副职则是由翰林学士担任。</p>
历史上,天圣元年,枢密副使张士逊请求罢除礼仪院,他给出的理由看似也很恰当。</p>
礼仪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东封西祀,如今新帝登基,东封西祀结束,礼仪院的事务日趋减少。</p>
按道理,礼仪院不该继续占着编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p>
然而,张士逊请求罢免礼仪院,真的只是因为冗官?</p>
怕是不然。</p>
礼仪院的编制不过二十二人,每年的经费开支大约一千七百贯左右,平均下来,一月的开支大概在一百多贯。</p>
一百多贯,对于个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巨资,但对于国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p>
张士逊提议废除礼仪院,明面上是担心天子或者太后,重演真宗时期的旧事。</p>
至于,实际目的嘛,则是为了夺权。</p>
将太常礼院被侵夺的权利,重新夺回来。</p>
礼仪院被废除后,知礼仪院、翰林学士晏殊,以及龙图阁直学士冯元,被任命为判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主官)。</p>
前者,晏殊是张士逊东宫时期的同僚,而后者,冯元则是孙奭的弟子,孙奭是北方阵营,准确来说,是张士逊阵营的中坚力量之一。</p>
因此,张士逊推荐冯元,也是应有之意。</p>
这项任命结束后,礼仪院的权柄最终大多归于太常礼院之手,也就是张士逊一系之手。</p>
而这,也是张士逊建言废除礼仪院的根本原因。</p>
当然,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此时的情况却和史书中却是截然不同。</p>
李杰登基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张士逊以及朝廷百官,压根就没空去管礼仪院的事。</p>
虽然礼仪院侵夺了太常礼院的大部分职责,但相比于职责侵夺一事,其他的事明显更为重要。</p>
“诏命有司,朕将于五日后,上祀景灵宫,次日,祀太庙。”</p>
“此战之功,当以告慰列祖列宗!”</p>
“臣,领命!”</p>
五天时间,虽然短了一点,但上告景灵宫,以及太庙,自有一套规章制度</p>
对于李维这样的老手而言。</p>
五天,足够了!</p>
傍晚。</p>
宝慈殿。</p>
刘娥也收到了前线大胜的消息,得知此事,她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p>
此前,刘娥一直担心前线战事不利。</p>
毕竟,永清县城的失陷,可不是一个好兆头。</p>
彼时,刘娥担心景德旧事重演。</p>>
景德年间,契丹大军,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打到了汴梁地界。</p>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p>
前线不仅打赢了,而且是大胜!</p>
“许掌宫,摆驾福宁殿!”</p>
歼敌数万,两朝未有之壮举,刘娥觉得有必要和官家好好庆祝一二。</p>
不过,庆祝归庆祝。</p>
该提醒的,也该提醒一二。</p>
如今,河北路的兵马大总管是谁?</p>
王德用!</p>
此人,不止是王超的儿子,同时也是曹氏的姻亲。</p>
前有曹玮大破党项,夺取萧关,后有王德用大胜契丹,王氏、曹氏立下了泼天大功,某些事情,必须要注意了。</p>
比如,继续让曹玮担任枢密副使,已然有点不太合适。</p>
或者说,即便由曹玮担任枢密副使,往后也不该让其升任枢密使。</p>
未来的枢密使,当另立人选。</p>
……</p>
……</p>
……</p>
与此同时,易水河畔。</p>
契丹大营也收到了前线的消息,得知大败,萧惠只觉眼前一黑,然后整个人便昏了过去。</p>
“总帅!”</p>
“总帅!”</p>
萧惠一倒,账内的诸将顿时慌了神,连忙凑到身前,仔细查看萧惠的身体情况。</p>
“军医!”</p>
“快传军医!”</p>
良久。</p>
萧惠悠悠转醒,此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便可以发现,萧惠的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死寂。</p>
宛如一潭死水,毫无波动。</p>
前线溃败,十几万大军,仅有两三万人逃回。</p>
剩下的要么被斩,要么被杀,并且同样是后族出身的萧普古,至今仍是生死未明。</p>
怎地一个惨字了得!</p>
此刻,萧惠已然想到了消息传至中京后的局面。</p>
一旦消息传至中京,他,肯定是完蛋了。</p>
不仅如此,连带着他这一支的族人,多半也跟着遭罪。</p>
毕竟,这一战是辽国难以承受的的败绩!</p>
联想到战报中的‘天雷子’,萧惠的心中只余下无尽的唏嘘。</p>
宋廷能够驱使雷霆为己用,此战之败,非战之罪!</p>
这一点,萧惠明白,消息传至中京,料想陛下也能明白。</p>
但这场大败,必须要有人为其负责!</p>
哪怕这场战争是陛下决议的,可这世间,君主哪会犯错?</p>
错的只能是臣子!</p>
作为辽军南下的先锋指挥官,萧惠的责任,首当其冲。</p>
“立刻通知各部,不要与宋军多纠缠,稳步后撤,退至新城!”</p>
吃了这么大的败仗,萧惠很清楚,这场仗怕是打不下去了。</p>
不撤军,又能怎样?</p>
继续打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p>
“喏!”></p>sxbiquge/read/8/8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