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曹韦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桉,但对此,潘惟则已经很满意了,起码有了个交待不是?</p>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潘惟则和曹韦一样,亦是看不上剥削大头兵那点收益。</p>
没必要!</p>
凭着祖上余荫,潘家足以过上最上等的生活。</p>
如果大宋有财富排行榜,潘氏肯定是前百的存在,以潘氏之财,纵使后代子弟不争气,管个三五代人,多半是不成问题的。</p>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资本,潘氏才能卓尔不群,不与那些喝兵血的将门,同流合污。</p>
这边,潘惟则前脚刚踏出曹府,后脚就被请到了京中最大,也是最豪奢的勾栏。</p>
听着小曲,喝着酒,潘惟则悠然自得的将消息告诉了其他人。</p>
王氏、李氏、高氏等家族,赫然在列。</p>
洛阳王氏、上党李氏、亳州高氏都是宋初赫赫有名的将门家族,他们急着邀约潘惟则,倒不是害怕自身利益受到损害。</p>
而是迫切的想要知道宫内的消息。</p>
倘若官家继续抑制武臣,那他们便接着奏乐接着舞。</p>
毕竟,他们都被搞怕了。</p>
与其担惊受怕,不若主动躺平。</p>
然而,官家若是有起兵之意,他们自然要提前筹备未来的计划。</p>
人又不是韭菜,割了一茬又生出一茬。</p>
培养一个合格的将门子弟是需要时间的,早一天确定消息,就能早一天改正家风。</p>
这趟班车,谁都想上。</p>
他们都是将门子弟,唯有打仗才能加官进爵,才能恩荫子孙。</p>
在座的几人当中,他们的父辈、祖辈,虽然都是宋初的名将,但不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像真定曹氏那样,每代皆有麒麟儿。</p>
就拿亳州高氏来说,除了太宗、真宗朝时担任三衙大帅的高琼,后辈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人物。</p>
不过,若是往后推个几十年,高家倒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p>
英宗的妻子,宣仁皇后高滔滔便是出身亳州高氏。</p>
其实,高氏完全可以直接上门问曹韦的,因为亳州高氏和真定曹氏是姻亲。</p>
高琼的后裔高遵甫取得是曹彬的孙女,也就是曹玘的女儿。</p>
日后,高滔滔能够成为英宗皇后,也是得益于这段联姻。</p>
曹皇后亦是曹玘之女,按照血缘关系,高滔滔是曹皇后的外甥女。</p>
……</p>
……</p>
……</p>
丁府。</p>
夜幕降临,后院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丁谓正伏桉写着什么,只见他时而凝眉,时而停笔,时而沉思。</p>
最近的他很忙,非常忙的那种忙。</p>
裁军是头等大事,这是官家亲自交待给他的,他务必要办好。</p>
不然的话,他屁股底下的位子怕是坐不稳。</p>
但是,兴学一事,丁谓也想掺和一手。</p>
悠悠之口是指谁?</p>
不是指天下的老百姓,指的是读书人!</p>
话语权,掌握在读书人的手中。</p>
毫不夸张的说,谁能把兴学之事办好,几乎等于披上了一层不败金身。</p>
名留青史的那种!</p>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丁谓很清楚他的名声并不好。</p>
倘若能把兴学的功劳,揽在自家头上,届时舆论定然会倒转,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会承他的情。</p>
当然,论功劳他只能排第二!</p>
第一,永远是官家的。</p>
且不说兴学是不是官家提的,哪怕不是,功劳最大也是官家。</p>>
为官之道和后世的职场是相通的,有了功劳肯定是领导先领,若是犯了错,锅定然是下属接着。</p>
夜,愈发的深沉。</p>
伏桉许久,丁谓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眼睛。</p>
亥时了?</p>
目光瞥到一旁的漏刻,丁谓勐然一惊。</p>
不知不觉,他已经写了一个时辰的札子。</p>
不写了!</p>
丁谓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慢慢的走动了几个来回。</p>
不多时,他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政务。</p>
算算日子,距离官家御垂拱殿,越来越近了。</p>
其实,早在那日廷议时,丁谓心中就有一个念头。</p>
官家亲御垂拱殿,是不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p>
天禧年间,先帝一直断断续续的病着,太后由此慢慢的掌握了朝政大权。</p>
先帝龙驭上宾之后,根据遗诏,太后本该垂帘听政的,起初,事情确实是这样。</p>
但忽然间,宫内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p>
太后那样的强人,竟然主动退了。</p>
这很不可思议!</p>
直到今日,丁谓仍然没弄清楚其中的原因。</p>
想不通!</p>
完全无法理解!</p>
丁谓当然想不通!</p>
因为他忽视了一点,刘娥即便表现的再怎么强硬,她仍然是个女人。</p>
多愁善感,她是有的,只是她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展露。</p>
当然,宋真宗例外。</p>
她和真宗是夫妻,可以毫无顾忌的互诉衷肠。</p>
恰恰是刘娥平时的表现,导致丁谓忽视了这一点,在他的印象里,太后是一个强权者。</p>
……</p>
……</p>
……</p>
一转眼,时间来到半个月之后。</p>
随着御殿之日越来越近,关于兴学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p>
呈进宫中的札子,更是如同雪花片一样,和前些日子相比,札子的数量多了几倍。</p>
不仅如此,这些札子中偶尔还夹杂着从地方上传来的。</p>
半个月过去,兴学之风已经慢慢吹向了地方。</p>
苏州。</p>
对于范仲淹这样在外为官的选人,邸报是为数不多的消息来源。新笔趣阁</p>
邸报是由进奏院发行的官方期刊,每五天发行一刊,其中的内容多是近期的朝政要务、号令赏罚以及部分兼有礼仪性质的政务。</p>
当然,某些优秀的书诏章表,亦会登记在册,刊行天下。</p>
邸报的来源暂不可靠,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邸报的正式样本,是由宋真宗划定的。</p>
就像是后世的报纸,每一份报纸都有固定的类目,发行的版面中,每一版亦有相关的细分类目。</p>
“咦?”</p>
范仲淹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京中的消息,忽然间,张纶的声音响在了他的耳畔。</p>
“希文,你手上的可是最新的邸报?”</p>
张纶凑近后,看清范仲淹手上之物,不由自语了一句。</p>
“怪不得找不到最近的邸报,原来在你这。”</p>
身为治水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张纶的工作并不轻松,隔三差五的就要‘出差’,四处巡视,以致于连京中来信都没时间看。</p>sxbiquge/read/8/8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