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65章 目瞪狗呆

李杰人还没回家就一连接受了好几家媒体的采访。

80年代正是气功热的开端。

1979年3月11号,《川省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报导。

《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的儿童,有关研究部门已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国多地的报纸纷纷进行转载,连老美、香江等地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这篇报道也拉开了浩浩荡荡的特异功能研究序幕。

各种天才、神童,层出不穷。

不过。

跟耳朵识字相比,李杰以九岁不到的年纪,力战多位围棋国手,豪取冠军的新闻,明显更具说服力。

那是真刀**杀出来的。

温市当地报纸、浙省省报、电视台,纷至沓来。

回到苏省,先是去了机关办了一场庆功宴,省报、省电视台又进行了一次采访。

接着,金陵当地的报纸、电视台也来了一遍。

回到姑苏,那更是轰动全市。

火车站月台、门口全部挂上了横幅。

喜报、恭喜、热烈祝贺的开头,屡见不鲜。

奖励也是拿到手软。

首先,全国赛的冠军奖金有三百块。

不是微信转我三百块,而是现金三百!

三百,其实不少了。

现在流通的是第三套RMB,没有一百面值的纸币,最高是10块钱的大团结。

足足三十张!

其次,省里又发了200块奖金。

回了姑苏,市里又奖励了一百块。

区里奖励了五十块。

棉纺厂内部又发了200块。

零零总总一共收到了850块的奖金。

而这,只是现金奖励。

省里得知他年底要去日本参加中日对抗赛,又额外发了200美金的特殊津贴。

另外,他现在还在省围棋队挂了名,每个月有50块的补助津贴。

八岁多就吃上了皇粮。

如果不是姑苏市没有专门的围棋代表队,他还能吃两份补贴。

市里虽然没有提供补助津贴,但奖励了不少票据,价值最高的是一张电冰箱票。

其他什么自行车票、收音机票、粮票、油票、布票,也收了不少。

名有了,利自然而然的就到了。

眼见儿子越来越能挣钱,甚至还有了工资,宋莹心里是五味杂陈。

这小子,小小年纪有端上了铁饭碗。

再过几年,工资估计比她和林武峰还要高。

她是既骄傲,又失落。

儿子太能干了,家长也会有一种挫败感。

除了市里、省里扬名,李杰也在姑苏一中出名了。

起因是林栋哲写的一篇作文。

《我的全国冠军弟弟》。

这篇作文被学校评为九月份初一月度最佳作文,被贴在公告栏的C位。

李杰出名了。

林栋哲也跟着出了风头。

虽然之前也有人知道他是‘宋仁’的哥哥,但并没有传开。

这篇作文一出,他直接在全校出名。

不论是同级,还是初二、初三,乃至高中部那边,都知道了学校有这么一个人。

至于李杰本人这边,时不时就有记者上门。

近一点的是苏省其他城市的报纸,远点的有京、津、冀等地区的记者。

十月初。

小日子那边的记者都跑来了姑苏采访。

当然。

人家不是专程采访他的,《朝日新闻》的记者是跟着日本企业访问团一起来的苏省。

主要是商务访问。

眼见人都到了苏省,索性来一趟姑苏,专门采访一下在日本棋界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夏神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杰在甲级联赛夺冠的新闻在小日子那边持续发酵。

对这一新闻,棋迷们自动分化成了两个阵营。

英才杯冠军就能在华夏全国围棋比赛夺冠?

你看,华夏围棋不足为惧,也就那样。

另一派的观点是,英才杯冠军竟然击败一众知名棋手夺冠?

警报!

警报!

‘宋仁’真的是个天才!

数遍日本棋坛,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天才吗?

找不到?

棋院那群虫豸无能!

日本新生代の大危机!

日本记者登门后,小巷周围又轰动了!

乖乖,连国外报纸都过来采访‘宋仁’,这……这都冲出国门了。

我大姑苏的围棋神童就是厉害!

说你呢,金陵,别来沾边,还有锡城,离远点,跟你没关系。

苏北的报纸?

去,去,去,别蹭!

十月底,远在贵省的庄桦林还专门寄了一些特产过来,祝贺李杰夺得全国冠军。

她那边的消息有点延迟,毕竟现在的主要通讯手段是写信。

一来一回,那就是小半个月。

闽省那边的林家亲戚,也先后寄来了不少东西。

他们还在信中提到,他们准备祭祖,跟祖先汇报林氏出了一个麒麟儿。

老太太还念叨,应该把孩子的姓改回来。

应该姓林。

不过。

只是念叨而已,林武峰并没有让二儿子改姓的意思,既然说了姓‘宋’,那就姓‘宋’。

转眼,秋去冬天。

虽然天气入冬了,但关于围棋神童的讨论,丝毫没有减少,李杰夺冠的新闻,绝对是姑苏市年内最热门的新闻。

没有之一!

姑苏当地的老百姓,能在茶余饭后讨论一整年。

没办法。

80年代的新闻没有那么多,一件大事足够让百姓们津津乐道许久。

今天入冬,李杰收到了一件礼物。

省里那位专门给他寄来了一件羽绒服。

走得不是公款。

是他用个人工资在友谊商店买的最新款羽绒服,跟着衣服一起来的还有一份手书。

简简单单只有两个字。

加油!

显然这个加油指的是即将到来的中日对抗赛。

下个月,也就是12月18号,李杰就要跟随围棋国家队的五位棋手,一起前往日本进行交流。

中日对抗赛和中日擂台赛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相对比较官方的交流机会。

时间比较固定,是每年都有的交流赛。

后者则是由NEC赞助的比赛,不是固定赛事。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距离第一届中日擂台赛,可能还有两三年的时间。

不过,这一世也有可能提前。

因为上次英才杯比赛,让NEC尝到了甜头。

虽然英才杯的冠军让李杰夺走了,但主办方收获了巨大的流量。

流量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