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千古一帝

>

[[朱厚照此言一出。</p>

殿下跪着的李鐩和汪洋两人,顿时心中一松。</p>

一直紧绷的心情,在听到陛下这般旨意后,也终于变得松缓起来。</p>

还好!</p>

还好!</p>

只要陛下应允他们在旁监督,那此事就还有转圜的机会。</p>

那个妖道……不对!</p>

是那本古籍又有多大的厉害,能让如此荒唐的事情变成现实?</p>

李鐩不相信,汪洋也不相信。</p>

而且他们相信,任何一个稍稍有些理智的人,都不会相信。</p>

可眼下。</p>

陛下对此深信不疑。</p>

他们身为臣子,不敢说陛下的不是。</p>

但是一旦给他们机会戳破这荒唐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p>

李鐩对此坚定不移,再次看向朱厚照的目光,已然没了之前的那般凝重和严阵以待。</p>

陛下还是理智的,要不然也不会应允他们旁观的请求。</p>

李鐩如是想着。</p>

另一边。</p>

朱厚照眼见事情在此陷入僵局。</p>

也知道今日这治水的事情,貌似已然不能继续说下去了。</p>

毕竟自己想的是用水泥,但是殿下这两人对此却是充满了疑虑和怀疑,如此情形,这交流还如何继续下去?</p>

索性。</p>

就等等孙福那边。</p>

反正现在水患已经发生,救灾的诸般事宜也已经交代了下去。</p>

即便是想要治水,也不是现在能做的事情,只有熬过此次汛情,方能将其提上日程。</p>

故而。</p>

朱厚照虽然忧心那些受灾的百姓。</p>

但也是眼下的事情,不是操之过急的。</p>

呼……</p>

朱厚照轻轻呼出了一口浊气,目光再次落在了殿下的李鐩和汪洋两人身上,道:</p>

“两位爱卿平身吧!”</p>

“谢陛下!”</p>

“谢陛下!”</p>

李鐩和汪洋两人齐齐叩首谢恩,随即慢慢站起身形。</p>

事情已经谈到了这个地步,在两人看来此次殿中议事也是到了尾声,继续下去已经没有丝毫意义。</p>

而且。</p>

除了继续商议治水一事外,李鐩在宫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p>

他准备将今日面圣的种种,一并告知给两位阁老和几位尚书,让他们利用各自的消息渠道和关系,打探这本古籍的出处,甚至做好陛下身边已经出现了奸佞的准备。</p>

大明一切才刚刚有了盛世的模样,李鐩实在是舍不得啊!</p>

李鐩沉默不语。</p>

汪洋身份低微,更是没有他主动说话的资格。</p>

至于朱厚照,在看到两人已经站起身形后,想了想出言说道:</p>

“两位爱卿若是没有他事的话,可以退下了。”</p>

“微臣遵旨!”</p>

两人齐齐俯首一礼,倒退着走出了大殿。</p>

……</p>>

大殿之中。</p>

伴随着两人的离去,又开始陷入到了安静之中。</p>

朱厚照一脸惆怅,看着龙案上的奏章,也是一脸的烦躁,无心批阅。</p>

索性站起身形,一个人慢慢的朝着大殿外面踱去。</p>

水泥的功效,他最为清楚不过。</p>

可也正因为清楚,所以心中也就变得愈发期待。</p>

他希望兵仗局那边能早点将成品制作出来,他希望这水泥能早点应用于河坝的种种,他希望身处河边江边的百姓们,再也不用为水患胆颤心惊,他希望……</p>

朱厚照希望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八个字。</p>

天下太平,安居乐业。</p>

天下太平自是对自己而言,而那安居乐业则是于百姓而说。</p>

朱厚照知道,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谓是任重道远。</p>

而这水患,就是眼下的当务之急。</p>

朱厚照一脸愁容,静静站立于大殿门前,负手而立,眺目远望。</p>

随后跟来的萧敬,手中拿着一件狐裘披风,弱弱朝着朱厚照偷看了一眼后,小心翼翼的将披风盖在了他的肩膀上,随即躬身劝谏道:</p>

“陛下,外面风寒,还是回殿里面吧。”</p>

朱厚照置若罔闻,但神情还是有了些许的波动,轻轻叹息了一口后,轻声问道:</p>

“萧敬,你说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啊?”</p>

嗯?</p>

萧敬闻言,瞳孔瞬间一缩。</p>

整个人的神情顿时变得严阵以待不说,身体也开始变得紧绷。</p>

但很快。</p>

这般反应来的快,消散的也快。</p>

萧敬紧张的神色很快烟消云散不说,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谄媚,道:</p>

“老奴只是一个奴婢,哪里知道这些啊!”</p>

萧敬先是含糊了过去。</p>

不过若仅仅只是这个回答,那就未免有些太小瞧他了。</p>

萧敬在说完这句话语后,偷偷朝着朱厚照偷瞄了一眼,见到其脸上微微露出失望神色后,当即继续说道:</p>

“不过,奴婢听外面的那些人都在说,陛下登基之后,已有盛世迹象。”</p>

“平内乱、灭鞑靼、收高丽、施行一条鞭法等等等等,种种举措政令,已经让大明强盛以往,越来越好。”</p>

“其实在奴婢眼中看来,陛下的所作所为,已然让天下太平,已然让百姓安居乐业了,只不过陛下志存高远,瞧不上眼下这些已然可以称之为丰功伟业的功勋罢了。”</p>

“而且……”</p>

萧敬眼珠一转,快速补充道:</p>

“这还不是奴婢一个人的想法,这应该是天下所有人的想法才对。”</p>

“陛下若是不相信奴婢所言,大可以差人出去打听打听,现在民间都称呼陛下为千古一帝,妥妥的明君皇帝!”</p>

萧敬说的到也是实情。</p>

纵观青史,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又有那个在后续当朝的皇帝,还能做出朱厚照这般功勋。</p>

所以,萧敬所言虽然有恭维的成为,但也是极少,大多数的还是实情。</p>

当然。</p>

萧敬也明白朱厚照这般惆怅的缘由。</p>

在说完这些话语后,还不忘记出言宽慰道:</p>

“奴婢知道陛下是在忧心那些身处水患的百姓,但在奴婢看来,陛下大不必如此。”</p>

“且不言陛下已经有旨意安排了下去,就说朝堂那边也早就将救灾的诸般措施安排了下去,现在又不同于以前,太仓钱银粮草尽皆不缺,那些身处水患的百姓们虽然说背井离乡是肯定的了,但朝廷也会照顾好他们的。”</p>

“陛下您尽管放心就是。”</p>

萧敬在旁,出言宽慰。</p>

朱厚照听到他这么说,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缓和不说,反而变得愈发惆怅起来。&gt;</p>sxbiquge/read/9/9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