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敬躬身接旨。</p>
而朱厚照在交代完这些事情后,稍稍沉吟了几息,确认没有遗漏的地方后,冲着孙福说道:</p>
“好了,你退下吧!”</p>
孙福闻言,俯首行礼,告辞离去。</p>
至于萧敬。</p>
因为有刚才的旨意在那,故而也跟着孙福一同走出了大殿。</p>
没消片刻的功夫。</p>
萧敬重新折返回了大殿之中,在看到陛下的目光正朝着自己这边看过来后,俯首说道:</p>
“禀告陛下,奴婢正和孙主事沟通之时,遇到了奉旨进宫的工部尚书李鐩大人,故而奴婢偷了个懒,让李大人当场批了个条子,事情也就解决了。”</p>
朱厚照颔首,对于这等小事倒是也没有放在心上。</p>
不过。</p>
李鐩既然来了,那也该进殿了。</p>
为何萧敬都折返回来了,却不见李鐩的身影。</p>
朱厚照皱眉,下意识就要出言问询。</p>
可是他的话语还不待出口,躬身立于殿下的萧敬就继续说道:</p>
“启禀陛下,李大人和王大人已经到了殿外,奴婢斗胆问询,何时宣他们进殿?”</p>
朱厚照闻言,收回到了嘴边的话语,改口说道:</p>
“宣!”</p>
“奴婢遵旨!”</p>
萧敬躬身一礼,随即转身朝着殿外走去。</p>
没消片刻的功夫。</p>
三道身影从殿门走进了乾清宫中。</p>
走在最前面的,自是代表皇家威严前去传旨的萧敬。</p>
而在他身后的就是工部尚书李鐩,至于另外一人,朱厚照也只是感觉看起来眼熟,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印象。</p>
看来,应该是一个品秩不高的朝臣罢了。</p>
朱厚照暗暗打量几人。</p>
而与此同时。</p>
萧敬在将两人引入殿中之后,就从侧面绕到了朱厚照的身侧。</p>
剩下的李鐩和那名大人,则是快步走到了大殿中央,对着朱厚照俯首一礼后,道:</p>
“微臣李鐩(汪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朱厚照闻言,伸手虚抬,道:</p>
“两位爱卿免礼!”</p>
李鐩两人闻言,慢慢直起腰身,垂手静站。</p>
朱厚照打量了一下汪洋,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李鐩带过来的治水之臣。</p>
先不管这个人的本事如何,仅仅只听他这个名字,就已经和水脱不开关系了。</p>
朱厚照收回杂念,出言问道:</p>
“两位爱卿可否听闻湖广水灾的事情。”</p>
李鐩闻言,上前一步,答道:</p>
“禀告陛下,臣等已经听闻此事。”</p>
“据说此次长江在湖广的河道决堤,祸害甚广。”</p>
朱厚照苦笑,喃喃说道:</p>
“何止是甚广啊!”</p>
“朕看呈递上来的奏章,这水灾覆盖的范围已经牵扯数地,十来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如此惨状,已经不仅仅是祸害甚广的问题了,朕看这分明就是生灵涂炭。”</p>
唉!</p>>
朱厚照一想到那些受灾的百姓,忍不住就是一阵叹息,就连之前还有些平静的心弦,也变得紊乱起来。</p>
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无民则无君。</p>
如今百姓受难,他这身为君王的,又怎能做到无动于衷。</p>
故而。</p>
朱厚照在看向李鐩后,继续说道:</p>
“此次水灾的救灾事宜,朕已经交于内阁处理。”</p>
“但仅仅只是救是不行的,如何让这水灾杜绝,才是吾辈应当考虑之事。”</p>
“兵仗局那边,朕已经命他们开始试验特殊的材料,至于将两位爱卿召来,朕主要是想问问两位,这水灾可有何杜绝之策。”</p>
“另外朕还想知道,在这长江一线,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是否有构筑水库,调整汛情的可能?”</p>
此言一出。</p>
大殿之下的两人尽皆眉头一皱。</p>
先不说这水灾本来就是难以杜绝之事,陛下所念可谓是难于登天。</p>
就说这所谓的构筑水库,在两人看来也没有太大的意义。</p>
水库。</p>
虽然是在后世才开始大规模建造。</p>
但是这东西,早在缘故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p>
现存文字记载最早的水库在芍陂,是春秋时期孙叔敖所建,但是他的目的也仅仅只是灌溉而已,与陛下所言的调整汛情根本就不搭边。</p>
而且。</p>
按着华夏自古流传下来的思想。</p>
所有人对自然和天地之威都是充满了崇拜和敬畏的情愫。</p>
无所谓什么人定胜天,只有应天而为,应势而为,这一点从当年大禹治水时,就可以初见端倪。</p>
对于这般自然的力量唯有疏导,怎么可能想与之对抗呢?</p>
所以也正因为这种种观念的差异,让李鐩和汪洋眉头紧皱,满面凝重,既不认可这水库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希望陛下做出违逆自然的举动。</p>
故而。</p>
李鐩在回过神来之后,当即对着朱厚照俯首一礼,出言劝谏道:</p>
“启禀陛下,上古大禹治水之时,是以疏导为主,方才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现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自然的力量却依旧是常人无法抵抗的存在。”</p>
“所以微臣认为,这水患还是应以疏导为主,微臣谏言,可以在现有堤坝的前提下,窄处加宽,低处加高,修缮各地的堤坝。”</p>
“同时对于那些河流太过湍急之处,采取分流也或者拓宽等一系列的办法。”</p>
“至于修建水库……微臣认为还是不需要如此。”</p>
“且不言这水库修建困难重重,即便他可以修建成功又能如何?长江沿岸并不缺水,两岸皆有河流灌溉。”</p>
“况且这水库一旦建成的话,其本身也是成为了危险源,一旦其出现问题的话,那受灾的范围可能会变得更加宽广。”</p>
“还有就是,从风水上来讲,水为财,长江蜿蜒千里,气运所向……”</p>
后面的话语,李鐩没敢再继续说下去。</p>
但他相信,陛下在听他说了这么多之后,应该能理解他的想法。</p>
只不过。</p>
他还是小瞧了朱厚照。</p>
朱厚照对于这所谓的风水之说,根本就是带信不信。</p>
相信你,那是因为你有用。</p>
而不相信你,其实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p>
对于李鐩所言的这些东西,他更是当做子虚乌有之事。</p>
他只是明白,倘若真修建水库的话,未来大明出现水灾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p>
而不会似眼下这般,每年都要来上那么两次,尤其是汛期的时候,整个沿岸的官员和百姓,可谓都是在提着胆子过日子。</p>
和万千百姓的安危相比,孰重孰轻啊!></p>sxbiquge/read/9/9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