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掌家:我把恶婆婆哄成亲妈 第12章 上赶着捡别人不要的破鞋

();

第十二章 上赶着捡别人不要的破鞋

赵氏精神一震,忙直身体,“哦?”

“这沈夏的父亲沈敬之,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竟上折子弹劾国舅爷贪墨,结果惹怒了上头,被寻了个由头革职查办,定了罪。如今沈家满门都被流放到了西北苦寒之地的凉州卫,她父母,还有一个幼弟,如今都在那儿吃苦受罪呢!”

“凉州卫那个地方,黄沙漫天,冬季能冻掉人的耳朵,沈夏的爹娘和那个年幼的弟弟,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赵氏呷了口茶,冷笑一声:“不自量力,吕国舅是什么身份,也是他能弹劾的。”

“那沈夏呢,她又是如何攀上侯府这门亲事的?”

张嬷嬷点点头:“说起这个,老奴也疑惑,听说沈家出事前,沈夏就是个深居简出的普通闺秀,没听说过有什么特别的。不过,还有一件事……”

张嬷嬷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听说她原本是定了亲的,有个青梅竹**未婚夫,叫林文轩。”

“哦?”赵氏挑眉。

张嬷嬷继续补充:“那林文轩倒是个有运道的,沈家刚倒台,他就高中状元,紧接着,原先的户部侍郎宋明远宋大人,顶替了沈敬之的缺,升任户部尚书。这林文轩转头就抛弃沈夏,跟沈家撇清关系,攀上了宋家千金宋青青。”

“听说婚礼就定在下月初八,如今满京城都在传颂这桩‘才子佳人’的美谈呢!”

赵氏听完,消化了良久。

紧接着,她慢慢将手里的纸揉成一团,露出嘲讽和算计的笑容。

“呵!我当大嫂千挑万选,给宴辞找了个什么天仙宝贝呢,原来,是上赶着去捡人家林状元穿过不要的破鞋!”

她越想越觉得畅快,仿佛已经看到柳氏那张总是端着架子的脸,在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是如何骤然崩塌的。

赵氏兴奋的起身,在屋里踱了两步,眼底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突然,赵氏想到什么,脚步一顿,忙朝张嬷嬷吩咐道:

“去,把这件事,想办法不经意的透露给周姨娘,她那张嘴,最是‘贴心’不过。”

张嬷嬷秒懂,眼底精光一闪,很快下去安排。

赵氏一脸稳操胜券,“沈夏啊沈夏,别怪我心狠,要怪,就怪你自己太聪明,竟敢坏我好事!”

——

赵氏的算计,沈夏一无所知。

彼时,她已经带着春桃,正式接手针线房。

然而就在她接手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

沈夏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熟悉人员名册,管事钱姑姑便一脸为难的禀报:

“少夫人,您来的正好,眼下有一桩棘手的事,入秋了,府里上下的秋衣都该赶制了,可偏偏,唉……”

“咱们针线房两位手艺最好的绣娘,一个昨儿夜里突发疾病,起不来身了;另一个家中老母突然病重,今日一早让人递了话,要告假回去伺疾。可这……侯爷和世子,还有各院主子的秋衣,工期紧,要求高,如今一下子少了两位顶梁柱,怕是要延误了。”

话音刚落,春桃性子急,忍不住脱口而出:“怎么会这么巧?两个人同时告假?确定是真病了吗?”

钱姑姑轻叹了一声:“春桃姑娘这话,奴婢岂敢妄言,只是绣房里现在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实在也抽不出人手去一一查探,其它人的手艺,怕是……顶不上这两位啊。”

沈夏抬手,止住了还想说话的春桃。

她沉吟片刻,对钱姑姑吩咐道;“既然病了,总也该关怀一二,钱姑姑,你分别派两个机灵稳妥的小厮,带上一些探病的药材和二两银子,去张绣娘和李绣娘家中看看情况,代表绣房表达一下心意。”

钱姑姑怔住,颇为不解:“少夫人!这……咱们不是应该先想办法找人顶上?”

“照做!”

“……是!”

等钱姑姑走后,春桃不禁疑惑道:“小姐,这个时候您怎么还让人去探病?”

沈夏端起茶盏,吹开浮沫,语气沉稳:

“越是情况紧急,就越要沉住气,两人同时告假,的确巧合,我让钱姑姑派人探病,就是想要确认,究竟是有人故意设局,还是真的只是巧合。”

春桃似懂非懂,想到什么,压低声音凑近沈夏问道:

“小姐,你说会不会是夫人?”

“这针线房毕竟是夫人掌管多年的,里头也都是她的人,您这前脚刚领了差事,后脚就遇见这样的事,奴婢是怕……夫人表面赏您差事,背地里却不想您真的做好,故意让您出丑,难以胜任……”

沈夏闻言,轻轻摇头,否定了春桃的猜测。

“不会是婆母。”她语气肯定。

“婆母性子是急躁,也有些瞧不上我的出身,但她身为主母,若真想拿捏我,多的是法子,大可不必用这等阴险迂回的手段,在自己的地盘上动手脚,徒增风险,还容易落人口实。”

还有一点,沈夏内心觉得,这不像是柳氏能做出来的事。

春桃觉得小姐分析的也有道理,不禁更加疑惑。

“那会是谁呢?小姐您初来乍到,要说得罪了什么人,那就只有……”

忽然,春桃眼睛一亮,像抓住什么关键信息:

“是了!肯定是二夫人!昨天她们栽赃不成,反而折了李掌柜,定然怀恨在心!这针线房里,肯定有她的人,故意给您使绊子!”

春桃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满脸愤慨。

沈夏没说话,若有所思。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两个小厮先后回来禀告。

去李绣娘家的那个小厮道:“回少夫人,李绣**母亲确实卧病在床,小的去时,李绣娘正在院子里给母亲煎药,神色憔悴,屋里也有药味,小的将银子和药材给了,她很是感激。”

沈夏微微颔首。

另一个去张绣娘家的小厮回禀:

“小的按照吩咐去了张绣娘家敲门,她说自己病着不宜见风,只在屋里回话,小的隔着窗户表达了绣房的慰问,送了银子和药材,不过……”

小厮顿了顿,又补充道:“小的借口说要讨杯水喝,进屋里瞥了一眼,发现张绣娘面色红润,并不像生病的样子,而且小的发现,她桌子底下扫出来的**堆里,还有新鲜的瓜子壳,还有她额头上的毛巾,看着也像是干的,一点水汽都没有。”

沈夏听完,心中已经明了。

她神色未变,打赏了两个小厮,让他们退下。

钱姑姑在一旁听完,气到不行。

“可恨!这张绣娘竟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装病,少夫人,奴婢这就派人去训斥她一顿,让她立刻回来上工!将功折罪。”

钱姑姑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沈夏唤住。

“且慢!”

钱姑姑回头,疑惑不解:“少夫人?”

沈夏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平静无波,说出的话却让钱姑姑大吃一惊。

“非但不能训斥,还要厚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