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室之内,空气凝滞如潭。
卫轩身前悬着一粒银白色金属珠子,正是他从向阳朔手中赢来的纳元丸。身旁斜倚着惊虹仙剑,剑身赤红剑气流转不休,宛若活物。
他双目微阖,双手结出一道奇异诀印。刹那间,惊虹仙剑、他自身与纳元丸三者气息相连,形成一道玄妙闭环,缕缕精纯劲力在其间循环往复,无声流淌。
一个时辰后,卫轩缓缓睁眼,今日的修行已然结束。他抬手接住坠落的纳元丸,长舒一口气。
这纳元丸是他日后的重要依仗,却也在无形中损耗着他的修行根基。可他别无选择——一日未能合道,他与那人之间便始终横亘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卫轩轻叹了声,心中暗道:人有贪、嗔、痴三毒,困于三毒,便难窥大道。他如今勘不破这执念,又如何能真正合道?
好在,他有幸收得一位好徒弟,自在峰的传承总算不至于断绝。
……
不过数日光景,林宇便已触碰到练气期的瓶颈,只差临门一脚便可突破。
身前摊开的《上善无方功》还在微微翻动,这是他从师尊卫轩处得来原本后,亲手抄录的副本。他一共抄了两份,一份赠予了游高,自己留存的这份,连日来又添了不少新的修行感悟。
把书读厚,是他一贯的习惯。等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便是把书读薄、化繁为简之时。
合上书卷,林宇起身向山下走去。
这些日子,他时常下山,每次都忍不住感叹游高的勤勉。如今山脚下的山道,早已被游高收拾得干干净净,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便可让他打理峰上的大小殿宇了。
只是游高向来克制,从不踏足峰顶的殿宇群——大抵是因为还未曾正式被纳入自在峰门下。他每日收拾完一段山道,便返回山脚自己搭建的木屋,勤恳练剑,从不懈怠。
林宇也常下山与游高探讨修行心得。游高既感激林宇的指点,又惊叹于他的进境之快——说要破境入引灵,便真的近在咫尺,仿佛修行路上的所有关隘,于他而言都如纸糊一般,一戳即破。
游高自然不知,林宇早已走过练气期,如今不过是重新拾回境界罢了。他更不知道,林宇这般尽心传授经验,实则也是在以他为参照,暗中印证修行之道。
林宇并无半分害他之心,只是想从游高身上,重温底层修士扎实的筑基功夫。这对他将来寻求更高境界的突破大有裨益——他曾踏入无漏之境,深知自己当初的根基并非那般稳固。若能从游高的修行中有所感悟,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修行路子。
他将自身经验与感悟倾囊相授,看着游高根据自身条件不断调整修行方式,愈发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是至理名言。游高借助他的经验稳步前行,他亦是以游高为镜,不断修正、梳理自己的修行脉络。
随着交流日久,游高对林宇的崇敬愈发深厚。他清楚,林宇如今的修为在青山派真传弟子中仍属末流,但论及对修行之道的钻研,恐怕整个青山派的真传弟子,都不及林宇师叔。
林宇师叔为何总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他又怎会知晓,《上善无方功》开篇三章藏着不少赘言,只需专注其中十之二三的关键语句,便能直抵练气期?
游高自己也感觉到,破境入引灵的时刻已然不远。这些天,他已能清晰牵动身周的一丝灵气,这让他上山下山都轻快了许多,巡山的时间也日渐缩短。
“练得不错,看来你也快步入练气期了。”
山道上传来林宇的声音,正在道旁空地上练剑的游高连忙收势,快步迎了上来。
“林师叔。”
林宇点点头,随手将一册新的《上善无方功》抛了过去:“这里面有我新的感悟,你可结合着参详。这本青山派的经典虽说修至深处亦可直入结丹期,但终究是基础典籍,算不得顶尖高深。如今我已将其看透,再无多少钻研的兴致了。”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意犹未尽,转而问道:“你可知青山派内,何处收藏着大量修行典籍?”
说实话,林宇早已将自在峰的敛宝阁翻了个底朝天,里面并无多少修行功法,反倒有不少品质上乘的法器与灵石。后来他才想明白,大抵是师尊卫轩专精剑道,又身负《自在剑诀》这般顶尖功法,便没了收藏其他修行法门的兴致。若非他自身也曾参悟过《上善无方功》,能凭记忆拓印下来,恐怕就连这本基础功法,都得向外求取。
这便是自在峰人丁单薄的弊端——但凡峰中弟子众多的,怎会不收藏些用以指导弟子修行的典籍?
游高略一思索,突然一拍手掌:“要说宗中藏书最丰之地,当属明香峰的藏书楼!”
“藏书楼?”
“正是!”游高解释道,“咱们青山派除了六座主峰,还有许多附属山峰。明香峰上住着多位隐退的长老,峰中矗立着一栋高楼,便是青山派的藏书楼。楼中收藏着宗门建派万年来的各类典籍,高深功法不计其数,就连不少长老都要时常前往借阅呢!”
林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倒是个好去处。”
“不过……”游高话锋一转,神色略显迟疑,“藏书楼虽典籍众多,但除了道一、清岚、遮霞、梳云、缥缈五峰峰主可直接入楼,其余人等,即便是长老,要想入楼取书,也需满足一个条件。”
林宇好奇追问:“什么条件?”
“需破掉看楼长老布置的三种阵法中的任意一种!”游高伸出一根手指,“目前真传弟子中,只有齐云真人和祁钰各自破了一阵,入楼取得了心仪的功法。除此之外,还未曾听闻有其他真传弟子能成功破阵。说起来也怪那看楼长老,他曾言明,所有破阵之人不得外传破阵之法,否则便终身不许再入藏书楼。因此除了亲身破阵者,外人除非自行尝试,绝无可能知晓入楼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