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毕业进一机部,众禽羡慕哭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这心脏,是未来的脉搏

();

津门港的雨,直至后半夜才逐渐停歇。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刘宇的吉普车已驶回部委大院。

他身上还带着海港清晨独有的咸湿水汽,眼中却不见丝毫疲惫,反而亮得出奇。

那台静静躺在仓库里的2654型精密车床,宛如一把钥匙,彻底开启了他脑海中那座尘封已久的工业宝库。

他没有回家,而是径直前往自己的办公室。

他将湿透的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铺开一张崭新的绘图纸,拧开墨水笔,手腕平稳地在纸上移动。

复杂的线条、精密的结构、严谨的公式,如溪流般从笔尖奔涌而出。

窗外的天光愈发明亮,办公室里却只有纸笔摩擦的沙沙声。

当最后一笔落下,一张划时代的图纸静静呈现在桌面上——立体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

这便是他为数控机床准备的“心脏”。

第二天一早,刘宇动用了尖端技术研究处处长的权限,两封加急公函分别送往水木大学的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

公函内容很简单,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名义,借调尹振国与王建业两位教授参与一项绝密研究。

下午,两位在国内半导体和精密机械领域堪称泰斗级的人物,带着满腹疑惑出现在刘宇的办公室。

尹教授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眼神中透着学者的严谨。

王教授身材高大,一双手布满了常年与机械打交道留下的老茧。

“刘处长,这么急把我们两个老头子叫来,是什么项目,连个名目都不能说?”尹教授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刘宇没有多言,只是将桌上那张画了一整夜的图纸轻轻推了过去。

两位教授对视一眼,凑上前去。

起初,他们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可目光触及图纸的瞬间,便再也移不开了。

王教授呼吸变得粗重,尹教授更是直接摘下眼镜,几乎把脸贴在图纸上,手指颤抖地指着上面一个关键结构:

“这个栅极,竟然是这样包裹沟道的?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抑制短沟道效应,天哪!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也太天才了!”

王教授猛地抬起头,看向刘宇的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小刘,不,刘处长,这是你想出来的?”

刘宇平静地点了点头:“一些不成熟的构想。两位教授,我想把它变成现实。”

办公室里陷入长久的沉默,两位老教授反复看着那张图纸,时而低声讨论,时而激动比划。

那张薄薄的纸,在他们眼中仿佛蕴**一个全新的世界。

最终,尹教授郑重地将图纸放回桌面,看着刘宇,一字一句地开口:

“刘处长,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这东西一旦研制成功,将不止是机床的心脏,它将改变我们国家整个电子工业的未来!

我们两个老头子,这条命就交给你了!”

项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启动了,在红星厂旁边,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迅速建立起来,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设备和顶尖人才,一周内全部到位。

刘宇成了这个临时项目组说一不二的总指挥。

他没有繁琐的动员会,也没有空洞的口号,第一天就直奔主题,将整个研发流程分成十几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环节,任务清晰,责任到人。

他的指挥风格简单直接,却高效得惊人。

在调试真空溅射仪时,一位从沪市来的专家,因一个参数设置和王教授争得面红耳赤。

刘宇只是走过去看了一眼,便淡淡地指出:“你们两个都错了。”

“真空室的预热时间不够,腔体内壁吸附的水分子没有完全脱离,会导致薄膜纯度严重不足,把预热时间延长二十五分钟,问题就解决了。”

一句话,让两位专家愣在原地,他们半信半疑地照做,结果出来的薄膜质量完美得无可挑剔。

自此以后,整个实验室再也没人质疑刘宇的任何一个决定。

两位老教授更是心服口服,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全力配合刘宇的调度。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理论的完美,并不能保证实践一帆风顺。

在进行硅片掺杂环节时,实验连续失败了三次,每一次,检测出的电流放大倍数都远远低于理论值。

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压抑,所有人都小心翼翼,连走路都踮着脚尖。

第四次失败后,看着又一片报废的昂贵硅片,连一向稳重的王教授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找到正在分析数据的刘宇,犹豫着开口:“小宇,会不会是我们的标准,定得太高了?”

“FinFET的结构太复杂,以我们现有的工艺水平,是不是可以先退一步,把参数要求降低一些?先做出来,再慢慢优化。”

刘宇头也不抬,目光依旧锁定在满是曲线的图纸上:“不行,心脏不好,机器就是一堆废铁,这个参数,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王教授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转身走了出去,那天晚上,实验室的灯通宵亮着。

刘宇一个人待在堆满资料的桌前,推翻了之前的全部方案,重新进行计算。

废弃的草稿纸在他脚边堆了厚厚的一摞。

第五次失败,第六次失败。

当第七次实验开始时,整个实验室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控制台前的刘宇身上。

他亲自操作着离子注入机,神情专注到了极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得如同教科书。

当掺杂完成的硅片被送入检测仪时,尹教授的手心已满是冷汗。

他死死盯着示波器的屏幕,那条代表电流变化的绿色光线,在屏幕上缓慢移动,画出一条曲线。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突然,那条曲线猛地向上拉升,形成一个陡峭而平滑的完美弧度,稳稳地停在了预设的峰值上!

“成功了!”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声音都在发颤。

下一秒,整个实验室瞬间沸腾!压抑了多日的工程师们像孩子一样拥抱在一起,激动地欢呼着,有人甚至流下了眼泪。

尹教授和王教授两位老人更是激动得老眼通红,紧紧握住了彼此的手。

在一片欢腾之中,只有刘宇依旧平静,他走到示波器前,指尖轻轻拂过屏幕上那道完美的绿色曲线,仿佛在**一件稀世珍宝。

他转过身,看着一张张激动到涨红的脸,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各位,从现在起,我们的数控机床,有了一颗强劲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