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第261章 归客

();

北海的夏天,短暂而又灿烂。

陈寻并没有在苏武那里停留太久。他只是一个过客,而苏武则是那片土地的守望者。

在留下了足够过冬的烈酒和盐巴之后,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陈寻没有告别,便悄然离开了。

他知道,对于苏武那样的“顽石”来说,任何多余的言语,都是一种打扰。

他一路南下。

当他再次踏入长城关隘时,已经是两年之后。

他带回来的,是一身的风霜和几车价值不菲的北方皮毛。

而他听到的第一个消息,便是——汉武帝刘彻,驾崩了。

这位穷兵黩武,却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强音的雄主,终究还是没能敌过岁月。

他带着对长生不老的无尽渴望,和他那“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一同被埋入了茂陵。

陈寻在长安的酒馆里,听着人们对这位先帝复杂的评价——有人赞他开疆拓土,有人怨他穷兵黩武。他只是默默地喝着酒,心中波澜不惊。

一个时代又结束了。

他回到了长乐庄。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过上了一种近乎于隐形的生活。

他见证了汉昭帝的短暂继位。

他听闻了,苏武那个在北海牧羊了十九年的汉子,终于在两国关系缓和之后,被迎回了长安。

那天,整个长安城都为之轰动。

陈寻没有去。他只是在自己的庄园里,独自一人拿出了当年从北海带回来的那壶烈酒,对着北方遥遥一敬。

“敬,那根光秃秃的节杖。”

再后来,汉宣帝刘询登基。

这位从民间长大的“草根皇帝”,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将他的祖父汉武帝留下的那个有些穷兵黩武的庞大帝国,重新拉回了“休养生息”的正轨。

史称“孝宣中兴”。

陈寻,就像一个最忠实的观众,在台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上演。

他不再去插手任何“大事”。

他只是,在某个春日,去看看格物院的那些学者们,又鼓捣出了什么新式的农具。或者在某个夏夜去听听长安城里,新流行起来的小曲。

他那颗曾经背负着太多沉重记忆的心,在这些平淡的、如同流水般的岁月里,被一点点地洗刷得干净透彻。

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凡人”。

他会为了一壶好酒,而高兴一整天。

也会因为,种在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今年结果少了,而发几句牢骚。

直到这一天。

又一位新的君主,汉元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而陈寻,也“活”成了一个在庄园里德高望重的“中年人”。

一辆挂着皇室徽记的马车,停在了长乐庄的门前。

陈寻又被“请”进了宫。

他有些不耐烦。

他不喜欢现在的皇宫,太陌生,也太奢华,没有一丝人情味。

“说吧,又怎么了?”

在未央宫的偏殿里,陈寻甚至懒得行礼,自顾自地找了个舒服的软塌,靠了下去。

年轻的汉元帝,看着眼前这个,在史册的绝密档案中,被描述为“神鬼莫测”的“无名王”,心中充满了敬畏,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先生……”汉元帝恭敬地行了一礼,“此次请您前来,非为战事,而是为了一桩喜事。一桩关乎我大汉未来数十年安宁的喜事。”

“哦?”陈寻掀了掀眼皮,“你这话说得,跟我那老朋友曹参一个调调。说重点。”

“是。”汉元帝连忙说道,“北方的匈奴,在历经了先帝爷的数次打击,又加上内乱之后,如今已分裂为南北两部。其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已决心彻底归附我大汉。”

“为表诚意,他已抵达长安,不日将亲自向朕朝拜,并恳请,能成为大汉的‘女婿’,求娶一位公主,以固两国之好。”

“和亲?”陈寻的眉头,微微一挑。

“正是。”汉元帝有些尴尬地说道,“朕本想拒绝。但呼韩邪单于,却提出了一个让朕无法拒绝的条件。”

“什么条件?”

“他……他听闻了先生您的传说。”汉元帝苦笑道,“他希望能由先生您,亲自作为此次‘送亲’的荣誉护卫。他说唯有您这位,曾辅佐过秦皇、又奠定了我汉室基业的‘活着的传奇’亲自出马,才能彰彰显我大汉的诚意,也才能震慑住他那些,心怀不轨的反对者。”

陈寻愣住了。

他没想到,这把火,竟然能烧到自己身上来。

他本来想一口回绝。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在这庄园里,也确实待得快发霉了。

去草原上,看看那些被霍去病打怕了的匈奴人,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似乎也是个不错的消遣。

“行吧。”他懒洋洋地摆了摆手,“什么时候出发?”

汉元帝大喜过望:“公主的人选,尚未定下。只等单于朝拜之后,便可启程!”

……

数日后,长安城,北门。

一支极尽奢华的送亲队伍,正整装待发。

旌旗招展,鼓乐齐鸣。

陈寻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黑色便服,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混在队伍的后方,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

他已经听说了。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塞外。

最终,应选的,是后宫之中一位主动请缨的宫女。

“一个可怜的丫头。”陈寻心中暗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换一个虚无缥缈的和平。倒是个有勇气的娃娃。”

就在此时,队伍的前方,传来了一阵骚动。

“公主吉时已到!起驾!”

随着内侍的唱喏声,一顶华丽的、被明黄色帷幔所笼罩的凤辇,被缓缓地,抬出了宫门。

当凤辇,经过陈寻身边时。

一阵风恰好吹过。

那厚重的帷幔,被轻轻地掀起了一角。

陈寻下意识地,抬眼望去。

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他看到了,一张他此生所见过的、最美的脸。

那少女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云鬓高耸,凤冠霞帔。她的肌肤,白皙得如同上好的羊脂美玉。她的眉眼,精致得,如同画中之人。

但,真正让陈寻愣住的不是她的美。

而是她的眼神。

那双,如同秋水般的明眸之中,没有寻常女子远嫁的恐惧与悲伤。

只有一种在看清了自己命运之后,毅然决然的、令人心悸的平静,和一丝对故土的、深深的眷恋。

她,就是王昭君。

仿佛是察觉到了陈寻的目光,王昭君的视线,也缓缓地转了过来。

她看到了,那个骑在马上穿着一身与这支喜庆队伍,格格不入的黑色便服,正用一种充满了探究与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自己的男人。

四目相对。

陈寻对着她,咧嘴一笑,露出了一个在他自己看来,还算“和善”的笑容。

王昭君微微一愣,随即那张平静的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她缓缓地放下了帷幔。

陈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有意思。”

他轻声自语。

“这个丫头,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意思。”

他拍了拍马背,跟上了那支,即将缓缓驶向未知的、漫长旅途的队伍。

他那颗早已沉寂了近百年的心,在这一刻,竟没来由地多跳了两下。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