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第73章 策论徐州三患,刘备对陶谦让徐州的提前思考

然而,诸葛瑾的担心是多余的。

今日出席的人,除了陈纪父子,就刘备、张飞、诸葛瑾和郑牧四人。

诸葛瑾不会泄露,刘备和张飞同样不可能泄露,陈纪素有君子德行也不会泄露。

至于陈群,即便其德行不如陈纪,也不会蠢到跟郑牧结死仇。

面对陈群犀利的反问,郑牧信步而道:“要解决徐州三患,首重强兵。”

“唯有强兵在手,世家豪强才会忌惮武力而退步求和;唯有强兵在手,才有资格去整顿军纪散漫的丹阳兵;唯有强兵在手,名仕俊杰才会相信徐州是可以避祸的安稳之地。”

首重强兵,果然是武夫之言。

陈群心下有些鄙夷,以武力镇压不服,这跟陶谦用丹阳兵镇压徐州的地方势力有什么区别?

还未等陈群开口,郑牧又道:“若只以强兵解决徐州三患,又太蛮横了些,正所谓刚而易折,需要以柔调和。”

“故而在强兵之外,还需再辅以仁、义、礼、信,对待庶民百姓要有仁,对待湖海之士要有义,对待士人贤者要有礼,对待士农工商各行要有信。”

“强兵为刚,仁义礼信为柔,刚柔并济,三患则可迎刃而解。”

“陈兄以为,牧说的可有道理?”

陈群瞳孔急速变化。

若只是重强兵,郑牧在陈群眼中跟陶谦没什么区别,都只是会炫耀武力的武夫莽夫;可若加上仁义礼信就不同了,尤其是郑牧还对仁义礼信进行了引申解释。

何时用仁,何时用义,何时用礼,何时用信。

“郑子武一介寒门武夫,竟然对治理州郡也有这般的见解?是群小觑世间奇才了!”

陈群此刻也明白了,郑牧压根不是来请教自己的,只是借着请教的机会来阐述策论的。

而郑牧这些策论,也不是说给自己听的,陈群下意识的看向了主位正在沉思的刘备。

“都言郑牧善诡诈之术,故而才能击退以诡诈著称的曹操。”

“今夜酒宴,看似在刁难群,然而其真实意图是想告诉刘备,想要成就大业,就得去徐州!”

“徐州三患,郑牧提出来了;解决三患的方案,郑牧也说清楚了。”

“这其中就只差一个关键:陶谦是否会将徐州让给刘豫州!”

陈群本就是睿智多慧的奇才,初时不明白郑牧的用意,但在郑牧将解决徐州三患的方案说清楚后,郑牧的用意就已经变得明显了。

强兵,陶谦能做到。

然而,要辅以“仁义礼信”,陶谦是做不到的。

陶谦若真的有仁义礼信,徐州的众多名仕豪杰就不会相邀南迁避祸了。

“郑都尉大才。”陈群拱手一礼,承认了郑牧的见解:“然而,假设终究只是假设,刘豫州是当不了徐州牧的。安东将军有两个儿子,即便要让位也不会让给刘豫州一个外人。”

主位上,刘备的沉思被陈群的话打断。

郑牧的假设让刘备代入了徐州牧的角色,然后去推演是否能立足徐州,而陈群的直言又如冷水一般叫浇醒了刘备。

“我竟妄想去当徐州牧,真是惭愧。”刘备暗暗摇头,对自己的失态感到羞愧。

刘备抬头,看向还在辩论的郑牧和陈群,眼神恢复平常。

随之下一刻,郑牧话锋一转:“陈兄,世间诸事难测,陶使君肯赠刘豫州四千丹阳兵,便是看重了刘豫州的勇武和信义。”

“安东将军虽然有两个儿子,但论勇武和信义都不及刘豫州,内不能制衡文武,外不能抵御强敌,庸碌之才又如何能担得起徐州重任?”

“刘豫州虽然不是陶使君的亲族,但绝非是一个外人。陈兄可知,刘豫州要纳妾的甘公之女,得喊陶使君一声‘姑丈’!”

话音一落,满堂皆惊。

刘备更是惊坐而起:“郑都尉,此话当真?甘公从未与备提及过跟陶使君的关系!”

郑牧轻笑:“原本这门亲事,是曹宏给陶使君出的主意,欲用姻亲之计拉拢刘豫州。”

“然而甘公这人脾气古怪,挑女婿的眼光也极为苛刻,一开始只是来小沛查访刘豫州的德行,然而甘公跟刘豫州交谈后,就不愿让这门亲事沾上联姻的利益,避免刘豫州今后会为难。”

“可甘公又非常青睐刘豫州,认定刘豫州是万中无一的贤女婿,担心刘豫州知道真相会拒绝这们亲事,于是就隐瞒了跟陶使君的关系,甚至在刘豫州婉拒不能娶妻后,依旧要让刘豫州暂以纳妾之礼。”

“可甘公当局者迷,刘豫州纳妾,陶使君必定会遣人来送贺礼,这事是瞒不住的!”

郑牧虽然同意替甘公保密,但那只是安抚甘公的话,甘公是当局者迷,压根就没去考虑这事不可能瞒得住。

而郑牧也有心促成好事,于是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将真相告诉刘备,避免刘备在纳妾当日还被瞒在鼓里。到时候满堂宾客皆在,而刘备又没有心理准备,必然会闹出不愉快的事。

刘备的眼神变得复杂。

这聊着聊着,瓜就落自己头上了。

若无郑牧今日提醒,刘备还真不知道纳妾当日因为不知道甘公跟陶谦的关系,而会当着满堂宾客闹出什么笑话来。

但刘备也深知,甘公本是好意,只是考虑不周。

张飞听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兄长纳妾甘公的女儿,那就跟陶使君有了姻亲之情,这岂不是说,兄长极有可能当徐州牧了!兄长若当了徐州牧,那郑都尉也就不用来豫州当骑都尉了。”

刘备轻斥:“益德,不可胡说!备又岂会有觊觎徐州的心思。”

陈纪抚髯的动作停顿,内心却是在细思:

“玄德的这个豫州刺史,名不副实,即便有老夫的举荐,愿意出仕的士子也不会太多。”

“可若玄德能当徐州牧,琅琊、东海、彭城、下邳、广陵,空缺的位置可不少。”

吃皇粮的岗位是有限的,陈纪不取,就会被别人取。

相对而言,陈纪更倾向于颍川陈氏的亲族、好友、门生及故吏,能尽可能的在徐州出仕。

评价一个名仕的影响力,是跟其亲族、好友、门生、故吏中,有多少人出仕有很大关系的。

刘备如今缺士人,缺亲信的士人!

这个时候扶刘备一把,今后刘备对陈氏的回馈就会更多。

陈纪只是重私德,但并不是傻,能用正当的方式替子侄门生故吏谋得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陶谦的心思,陈纪也能猜到七八分。

陶谦老了,儿子又不成器,麾下的丹阳将也没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这徐州基业又不能轻易放弃。

若跟刘备有了姻亲之情,就可以将徐州基业转让给刘备,而刘备则可以替陶谦照顾亲族子侄。

陶谦这是在提前安排身后事!

想到这里,陈纪忽然开口:“玄德身边,可有猛士护卫?”

刘备有些奇怪陈纪为何会这般询问,但还是如实而道:“备平日里亦是勤练武艺,何须猛士护卫?”

陈纪笑道:“即便是千里良驹,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玄德以前是统兵的武将,自恃武勇,自然不惧。可玄德如今已经是豫州刺史,位尊一州主官,对玄德不满的人必然不少,若遇小人行刺,岂不是令人遗憾?”

刘备顿时迟疑。

张飞则是听出了味道,拱手一礼:“陈公可有猛士举荐?俺也时常替兄长寻觅猛士,奈何这些猛士大多难当重任。”

陈纪笑而荐道:“老夫在汝南有一故友,其幼子陈到自幼习武,为人又谨慎而沉稳。今年年初及冠,故友取表字叔至,有赞其极好之意。”

“故友有意让老夫,替叔至谋一个立命之处。老夫寻思,若让叔至来护卫玄德,既可以保护玄德周全,又可以让叔至得到历练。”

竟然是陈到陈叔至?

郑牧微微有些惊讶,惊讶的是陈纪竟然跟陈到还有这样一层交情。

但转念一想,郑牧也释然了。

陈姓在豫州是大姓,颍川有,汝南亦有,大姓的意思是姓陈的人多,但未必有血脉关系。

然而同为陈姓,又都是豫州人,这彼此间的交集必然是比郑牧这样的外州外姓人多。

而陈纪要给刘备举荐贤才,自然是优先考虑亲朋、门生、故吏等,知根知底才敢举荐,否则就会坏了名声。

刘备也反应过来,陈纪这是在给自己举荐贤才呢。

虽说只是来当护卫,但陈到还刚及冠,今后未必不能培养成一员大将!

陈纪十分注重个人名声,这举荐的猛士,必然不会太差!

“既是陈公举荐,备必然诚心相待!”刘备举樽相敬。

陈纪笑道:“玄德不必如此,若叔至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告诉老夫一声,老夫自会让其离去。”

一旁的陈群,则是有些惊讶的看向陈纪。

这就开始举荐贤才了?

父亲你该不会真的相信刘豫州能入主徐州吧?

但陈纪却是不理会陈群的目光,只与刘备交谈。

郑牧也回到了席位上。

“子武兄,瑾有直觉,又被诓骗了。”诸葛瑾的眼神有些怨念。

说好的跟陈群辩论,打压陈群的傲气,怎么辩着辩着,这风向就变了呢?

郑牧目有狡黠,提起酒坛给诸葛瑾斟酒:“子瑜,你说这话就太令牧寒心了,牧今日的孟浪之举,可都是为了践行对你的承诺啊!若是平日里,牧肯定是谦逊有礼的。”

“不,瑾的直觉一向很准,子武兄你必然是早就准备在今夜的酒宴说这些话了,你准备得太充分了!”诸葛瑾不为所动,狐疑的眼神死死的盯着郑牧。

郑牧又给自己斟了一樽酒,一边斟酒一边道:“子瑜啊,你是真的误会牧了。牧一向辩才过人,今夜这些话,还需要牧提前准备吗?那你也太小觑牧了。”

诸葛瑾见郑牧神态语气,皆没有变化,不由暗道:“难道,真的是瑾猜错了?子武兄是为了践行瑾的承诺,所以今夜才会如此?”

郑牧饮酒的期间,偷瞄了诸葛瑾一眼,遂将樽中美酒一饮而尽。

诸葛瑾的直觉很准!

即便诸葛瑾不提跟陈群辩论的事,郑牧也会寻机跟陈群辩论,从而顺理成章的让刘备去深思。

刘备这个豫州刺史的水分太重了,如今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贡还在,刘备不论是传檄豫州各郡国还是攻伐豫州各郡国都是师出无名,不仅得不到支持还会坏了名声。

更严重的是:抢占豫州,等于同时在抢夺袁绍和袁术的利益!

如今陶谦被曹操打废,若刘备以小沛孤城,同时去招惹袁术和袁绍,这跟拔剑自刎没什么区别,都是在求死!

袁氏门生故吏不少,让他们主动打小沛未必敢,可要阻止刘备攻略豫州却是不惧。

即便是陈群,也只敢建言“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刘备想要立足世间,与群雄争锋,唯有徐州这一条路!

故而,郑牧才会在今夜,故意跟陈群辩论,然后提出“若陶谦退位让贤,将徐州让给刘备”这样的假设,针对这个假设,将徐州的内忧外患以及解决的策论说给刘备听。

虽说陶谦尚在,刘备不能立足徐州。

但刘备若能提前去思考,假如陶谦真的将徐州相让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清除内患,那么当刘备真的当上徐州牧后,手段就会显得果断而老练!

是当了徐州牧后两眼一抹黑,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会直接影响刘备在徐州士民眼中的威望。

乱世之中,一个行事果断而老练的州牧,比一个瞻前顾后唯唯诺诺的州牧,更值得信赖。

刘晔曾对刘备有过评语,有度而迟,说的是刘备有度量但反应不够迅速。

而郑牧要做的,便是让刘备提前去考虑内忧外患,来避免真的要去当徐州牧的时候,刘备不能迅速转变身份而错失太多的良机!

“郑子武非常人,吾小觑他了!”陈群的目光,在郑牧身上停留。

虽然只是短暂的交锋,但陈群很清楚,今夜的辩论,自己一直被郑牧牵着鼻子走,直到最后才明白郑牧辩论的真正意图!

郑牧见陈群看向自己,举樽隔空而敬!